第289章 这孩子,终究还是没懂我的意思么?(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少年抬眼,望向宫墙之外。

远处,村民们正弯腰耕作,身影在田垄间穿梭。

他知道,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

今日所提之策,并非心血来潮。

而是他为眼下大明所设定的下一步方向。

其一,是军务。

外患不除,社稷难安。

北境之敌若存,大明便永无宁日。

百年基业,必受其扰。

唯有彻底平定边患,方可谈长远发展。

此即所谓“北敌不灭,国无宁时”。

其二,则是内政。

如今大明虽有新粮推广,工艺渐进,府库渐丰。

表面欣欣向荣,实则已步入困局。

农为国本,然生产力受限于土地。

粮棉桑麻,皆仰赖天时。

商品结构单一,经济根基脆弱。

更严峻的是——

小冰河期将至。

此后数十年,灾荒频发,寒潮肆虐。

旱涝无常,民不聊生。

若仍固守旧制,只重农而轻其余。

一旦天灾降临,整个国家便会陷入动荡。

土地与粮食构成的经济模式,若只依赖这一条路径,在面对大范围自然灾害时,是否具备足够的韧性?

答案显而易见: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其薄弱。

再谈财富。

财富的本质,必须依托于实实在在的物质产出。

若没有相应的实物支撑,再多的钱也不过是染了色彩的石块,毫无实际意义。

正因如此,朱雄英提出“文教兴国、百工振业”的深层用意,正是要扭转大明过度依赖农业的局面。

提升整体生产水平,才是强国之本。

优先发展工业,让道路、桥梁、运输、制造等基础设施逐步成型。

这条路,没有人能替你走完。

你不迈步,别人便已先行。

倘若历史照旧演进,曾经领先世界两千年的华夏文明,将因技术停滞而陷入被动,受制于外来势力。

在朱雄英眼中,这种局面绝不能发生。

所以,大明必须拥有更多工匠,必须系统性地培养技术人才。

同时,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智慧的人,为工业的发展奠定理论根基。

一旦工业被摆在核心位置,正如朝中官员所担忧的那样,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秩序必然松动。

以“四书五经”为核心内容的科举体系,也将随之调整。

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归根结底……

这一步,非走不可。

而迈出的第一脚,便是修建如人体血脉般的铁路网络,贯通大明各大要地。

如此,一旦某地发生灾情,中枢能在最短时间内获知,并迅速调度资源救济百姓。

边境若有敌犯,两日之内,火炮便可抵达前线,彰显国威。

理想虽远大,实现它所需的工程规模与技术积累却极为庞大,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就要求大明提前布局,创造有利条件。

想到此处,朱雄英心中的思路已渐渐清晰,脉络初现。

而这,也正是他今日亲赴桃花村的真正目的。

老爷子性格刚烈,怒时谁也无法劝阻。

唯一可能让他回心转意的,或许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眼前的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