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北境出事了!也速迭儿南下了!(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在百姓耳中淡化皇长孙,在士林之中抬高自身。
手段虽显浅薄,却极为有效。
只要那位长孙迟迟不现身,这股风向便会越滚越大。
一旦太子登基,二皇孙顺理成章执掌东宫。
只要不犯滔天大罪,储位便难以动摇。
纵有盖世功勋者,也难越此关。
杨士奇突然提及“皇长孙举荐”,像是一枚石子投入深潭,激起层层波澜。
原本平稳的局势,瞬间起了变化。
街头巷尾的百姓面露讶异,交头接耳之声四起。
“这人是谁?从没听说过,竟敢搬出皇长孙?”
“若真是皇长孙的意思呢?”
“杨士奇?名字陌生得很,莫非是哪位隐世高人?”
“我也不认得……可看他神色笃定,莫不是背后另有玄机?”
人们议论纷纷,目光聚焦于那道清瘦身影。
那个曾在外邦使节面前现身的朱雄英,早已在民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自那以后,朝政更迭、军制革新、农事调度、边疆战事,处处可见其影。
虽不见其人,却如风过林梢,悄然改写着大明的轨迹。
他在百姓心中,已不只是血脉继承者,更似执棋之人,默默布局天下。
眼见民情浮动,国子监一众学子再也按捺不住。
“还不动手?速将此人押送官府!”
“竟敢妄称皇长孙之名,成何体统!”
“二皇孙早有严令,凡假借皇长孙之名蛊惑人心者,一律重惩不贷!”
“今日撞上门来,正好杀鸡儆猴!”
他们群情激愤,只因近日确有不少流言四散,皆以“皇长孙”为旗号,搅乱视听。
朝廷对此早已明令禁绝。
如今抓到一个“出言无状”的杨士奇,岂能轻易放过?
当即七手八脚将他架起,直奔应天府衙而去。
杨士奇面色平静,袖手而行。
“也好,我本就打算走这一趟。”
话音未落,城门方向骤然响起马蹄破空之声。
一骑飞驰而来,旗帜上赫然绘着驿站“急”字标记。
“北境军情!”
“八百里加急!”
......
御书房偏殿内,灯火通明。
兵部尚书茹瑞、凉国公蓝玉等重臣肃立两侧。
太师椅上的老爷子闭目养神,朱标侍立旁侧,手中紧握一封奏报。
内容与外界揣测略有出入。
他们确实在等。
但所待之事,并非战场上的攻守抉择。
而是另一桩关键所在。
“军器监的物件,可都送达前线了?”
茹瑞上前一步,“回太师,依行程推算,昨夜已抵前线。”
“好。”
老爷子睁眼,目光落在墙上悬挂的地图之上。
“老四临行前曾言,只要后援不断,高丽那边,便无需计较主动与否——他要的,是彻底碾压。”
“是……”
老人的手缓缓点在地图上,东北一隅。
“多少年了。”
“隋炀帝三次发兵高句丽,倾尽国力,终以败绩收场。”
“唐太宗亲征北地,兵马劳顿,亦无所得。”
“人人都说,那地方荒凉,不值一取。”
“可……”
“值不值得,和属不属于我们。”
“本就不是一回事。”
刹那间!
蓝玉等人屏息挺立。
他们心知肚明。
自从三位藩王接连返回封地以来。
老爷子始终按兵不动,似在等待一个契机。
而今朝,是否已到了决断之时?
“值不值得,和是不是我们的——从来不同!”
这话一出,热血如沸!
只听老人又道:
“况且,我那大孙讲过,那片土地藏着大明最广袤的黑土,粮食产出有望冠绝诸省。”
“如此沃野!”
“岂容外邦小国反复侵扰?”
“今日不如一次定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