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永乐的时代(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甚至开始筹备反攻!

然而就在局势逐步扭转之际。

建文帝的操作,再次让人无语。

先是启用武将,却又疑神疑鬼。

用人不专,朝令夕改。

长兴侯耿炳文,曾随徐达、常遇春征战四方,是太祖留下的老将之一。

可北伐出征时,号称三十万大军,实际仅十八万。

军中还混入奸细,刚北上不久便中了埋伏。

两名副将被困,拒不投降,最终惨遭杀害。

耿炳文被迫退守。

更糟的是,部将张保早已暗中投靠朱棣。

将南军情报尽数泄露,还伪造军情误导主帅。

耿炳文一错再错,只能率十万守军固守城池。

可建文帝的“神操作”又来了。

听闻耿炳文手中尚有十万兵力,却不敢出击,便在朝臣建议下,临阵换将。

改由曹国公李景隆统领全军。

此举,再次触犯兵家大忌!

李景隆出身名门,喜好兵书,仪表堂堂。

可真正打仗,却是纸上谈兵!

他领兵之后,连战连败,毫无建树。

可建文帝更离谱的决定又来了。

他认为李景隆战败,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权力不够。

于是,破天荒将象征军权的“斧钺”赐予李景隆,让他统领全军。

自此,这位常败将军成了北伐军的最高统帅。

结果可想而知。

他继续打一场败一场,败了再战,战了又败。

最终,彻底扭转战局。

原本占据上风的朝廷军,转眼陷入被动。

而那位曹国公,在关键时刻,干脆投靠了朱棣……

朱棣再度崛起,风光无限。

但从这一刻起,建文帝朱允炆,已无胜算可言。

靖难之役,持续了整整四年。

从削藩之争,到朱棣起兵,这四年,将大明内地原本在洪武三十一年所拥有的和平,再次撕裂,战火重燃。

四年征伐,百姓遭殃。

直到那一天,朱棣大军兵临应天府城下。

皇宫深处,朱允炆身披皇袍,发乱神颓,独坐于地。

直到此刻,他仍难以接受。

明明拥有主力大军,却终究落败。

而曾被他倚重的黄子澄、齐泰,还有那位方孝孺,他们虽不通兵事,却坚守信念,执着于他们心中的“理想社稷”。

他们失败了。

可即便如此,在最后的关头,黄子澄被捕,拒不投降,族灭。

齐泰宁死不屈,九族受牵。

方孝孺怒斥朱棣,气节不改。

最终,被诛十族。

他们用生命,向燕王展示了大明文臣的脊梁。

同一天,建文帝的寝宫燃起烈火。

朱棣,这位曾经的燕王,望着熟悉的应天府,如今却陌生得令人心寒。

他直奔皇宫太庙。

他抬头,看着墙上高悬的“父皇”画像,那是大明开国之君,朱元璋。

他擦去眼角不知何时落下的泪水,低声说道:

“父皇,你看!”

“我终究,还是比你的孙子更强。”

“我不会认输。”

“我会向你证明……”

“我的大明,将比你所创,更加辉煌。”

“我要将大明疆域,扩至万里之外。”

“我要让大明日月所照之地,再无叛臣。”

“这四年的苦难之后,”

“我会迎来一个永乐的时代。”

同年,大明迎来第三代帝王。

他是前无古人,或许也后无来者的帝王。

唯一一位,能以战功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