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已经不需要我了(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那就请开始吧。”

话音未落,朱雄英已经铺开纸张,提笔落墨,毫不拖泥带水。

他心中念头一转,五个字便已选定。

选字也是有门道的,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更不能长得雷同。

毕竟,对孩子来说,辨别不易。

环顾四周,春意正浓,灵感忽现。

五字随之定下。

“春、浓、随、意、绿!”

写罢,他抬眼望向刘夫子。

对方稍迟片刻,也在纸上写下五字——

“树、影、泛、槐、烟!”

十字符号一出,两人还未开口,一旁的马皇后先惊叹起来。

“妙啊,竟都围绕春景落笔!”

“这十个字连起来,像是一副对仗工整的联句。”

刘夫子也察觉其中趣味,面露惊喜,但心头更添几分郑重。

这位年轻人,落笔从容,随手成句,还带着意境。

这般才思,便是当年他在国子监中,也难得一见。

“字已定!”

“那就开始吧。”

刘夫子率先开口。

朱雄英点头回应,做出“请”的手势。

随即,刘夫子开始对一部分孩子,传授自己的识字方法。

其实,识字教学自古以来,也在不断演化。

古人善于总结,摸索出许多路径,来帮助孩童或不识字的人,更快入门。

像东汉许慎所着《说文解字》,可说是最早期、最系统的文字工具书之一。

之后,还有结构拆解、部首分类等方法,帮助启蒙孩童理解字形。

再比如注音教学,一种叫“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标注生字读音。

像“姗”字难认,就先记住“山”字。

另一种是“切音”,更为复杂。

用两个甚至三个字,拼出一个生字的发音。

难度更大,掌握也更费力。

比如“器”!

没有拼音的话,要让幼童学会“器”这个字,那可真是麻烦。

得用到切音。

像“情意切”这三个字,拼在一起,念出来就是“器”!

朱雄英心里也没底,这个时代有没有这种切音的方法。

他印象里,这种拼读法是晚清才出现的。

现在。

刘夫子教起这些孩子来,眉头都快拧成疙瘩了。

几乎把“yi”切了个遍。

他本来想用直音法。

可这些孩子,除了那个总是笑呵呵的小男孩外,根本没念过书。

最简单的字,也认不全。

没办法,刘夫子只能靠着偏旁部首、说文解字,一个一个解释。

“这个【春】字,就是春天……现在就是春天,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

“这个【随】字,是随意、随便的意思……有点难,不过可以拆开来认。”

“……”

“这个【槐】字,就是咱们院子里常见的槐树,‘坏话’的‘坏’也是这个偏旁……它左边是木,右边是……”

刘夫子讲得口干舌燥。

孩子们却一个个听得迷迷糊糊。

差点都要睡着了。

两刻钟一过。

刘夫子嗓音都哑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声音沙哑地问:

“你们……听懂了吗?”

说实话,他从没这么累过。

以前教书,都是让孩子们死记硬背。

抄写几十上百遍,念得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但现在,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教会这些几乎没碰过书的孩子十个字,简直是难为人。

说完最后一句。

他喘了口气,又问:

“你们记住了几个?”

孩子们一脸茫然。

有的低着头不敢说话。

有的小声说:“两个、三个?春天、槐花我记得了。”

“哦?”

刘夫子一喜,赶紧把十个字打乱顺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