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只占半壁江山,一年却有一亿六千万!(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林志恒哑口无言:“也是一千个铜钱。”
皇上怒声喝道:“那你还说什么?同样的购买力,别人能做到上亿,我们为何才四百万两白银?”
唰——
林志恒脸色瞬间苍白。
想再说些什么,却张不开嘴。
就在此刻。
韩林学士中的黄子澄,自认在朝政上钻研多年,胸有成竹。
“启奏陛下,臣曾就这个问题,与二皇孙深入讨论过。”
“今日,愿将当日所思,呈于陛下。”
话音刚落。
皇上轻声“咦”了一声。
朱允炆立刻投去感激与信任的目光。
而他转头望向后面的朱允熥,尽管对方之前出尽风头,但在这样的场合,仍显怯场。
见他看来,头低得更深了。
朱允炆嘴角微扬,随即高声开口。
“皇爷爷,黄先生确实跟孙儿提过此事!”
“哦?”
“那你来讲。”
皇上目光转向黄子澄。
“回陛下,臣以为……”
“我朝财政不及宋朝,非是国力不济,而是存在三方面天然劣势。”
“讲。”
皇上一边点头,一边悄然将目光移向一侧。
朝堂之上,早有记录官将每句奏对都记下。
而这次朝会,皇上早已定下主旨:
如何提升大明财政税收。
在提出解决方案前,必须集众人之力,找出问题根源。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对策。
黄子澄也很配合。
“其一,我大明建国未久,根基尚浅。而宋朝享国二百余年,太平盛世不断。”
“这是教化万民、积累财富的长久之功。”
“如今的大明,才刚踏上兴盛之路,根基尚浅……一切尚在起步阶段,正要努力向上攀登。”
“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让江山稳固,天下安定。”
黄子澄侃侃而谈,言语之中充满激情。
他说着说着,也融入了自己的想法。
满朝文武听罢,频频颔首,表示认同。
“第二点,便是从皇爷登基之初,所推行的四民政策。”
“士、农、工、商。”
“大明立国不过二十五年,始终重农抑商。皇爷定下制度,四民各安其位。”
“商人为贱民,一旦入了商籍,子孙后代都不能读书做官。”
“百姓自然都愿意务农,不愿从商。”
“久而久之,商业凋敝,税源自然减少。”
“第三点……”
黄子澄说到这儿,语气一缓。
他神情一肃,继续道:
“这第三点,是财政数据上的区别。”
“别看宋朝记录,年入高达一亿六千贯!”
“但他们把布帛、丝绸、盐铁等都算进去了。”
“而我大明……”
“主要收的是税粮!”
“那四百万两白银的收入,只是纯粹的银钱,并未计入其他物资。”
说完这些,他扫视群臣,见众人点头称是,黄子澄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分析大致无误。
脸上不禁浮现出一丝自信的笑意。
“黄大人果然深谙财政之道!”
“到底是太子身边的人,理政之事信手拈来。”
“黄大人,才识过人!”
百官纷纷称赞。
老爷子也点了点头。
说实话,黄子澄所说的问题,确实存在。
但老爷子心里总觉得,这三点未免有些表面。
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何如今大明还是捉襟见肘?
为什么南宋只占据江浙一地,却能年年缴纳大量岁币,还被称为富庶之国?
这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