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投文(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我的好感度系统炸了》最新章节。
众姊妹皆点头应下,心中各自雀跃。
自此,大观园中悄然兴起一股“投稿”之风。
薛宝钗回到蘅芜苑,便精心挑选了几首往日写的咏物诗、节气诗,诗风端庄温厚,含蓄蕴藉,尽显大家闺秀风范,仔细誊抄了,却未署名,只让莺儿悄悄送去给宝玉,只道是“友人所作”。
宝玉见了,赞道:“好诗!清雅脱俗,必是宝妹妹手笔!”便欣然收下,安排刊发。
林黛玉于潇湘馆内,却是辗转反侧。她素来心高,不屑于寻常应酬之作,欲写,便要写出心声。
她想起近日读《楚辞》,心有所感,又结合自身飘零之境,提笔写下数首哀婉悱恻的“拟古”诗作,字字泣血,句句含愁。
写罢,自己读来亦觉惊心,恐太过悲切,引人猜疑。犹豫再三,终是择了一首稍显平和的《咏菊》诗,另附一篇短小精悍的《读<庄子>偶得》,皆未署名,让紫鹃送去,只说是“园中姐妹戏笔”。
宝玉见那诗作文采斐然,意境超逸,虽猜是黛玉所作,却也不点破,只道:“好文章!当发!”
贾探春却是雄心勃勃,她不愿只写诗词,花了数日功夫,写了一篇《读<贞观政要>论纳谏》,文章颇有见地,文笔亦显刚健。
然写完后,自知女子论政大为不妥,便改了题目,变为《治家琐言》,将“纳谏”化为“纳言”,谈论治家之中听取仆役、家人意见的重要性,巧妙转化,倒也言之成理,亦不署名,让侍书送去。
宝玉见了探春文章,暗暗称奇,心道:“三妹妹竟有这般见识!可惜了…”亦安排刊发。
其余如李纨,也默写了一首教导贾兰读书的劝学诗;惜春竟也破天荒地画了一幅小品水墨,题了一首禅意小诗…
数日后,宝玉抱着一叠文稿,兴冲冲来到“韬略斋”寻贾环。
“环兄弟!你瞧!姊妹们竟都写了文章诗词来!篇篇都是好的!我看,下期咱们的报纸,内容更丰富了!”
贾环接过文稿,一一翻阅。见宝钗诗之端丽,黛玉诗之灵逸,探春文之明达…心中亦暗暗惊讶于这些闺阁女子的才情,沉吟片刻,道:“二哥哥,姊妹们文章虽好,然…皆未署名吧?”
宝玉道:“那是自然!她们怎好署名?只说是园中姐妹所作便可。”
贾环点头:“如此甚好。匿名刊发,既全了闺阁声誉,又能引得外界猜测,增添趣味。只是…”
他指着探春那篇《治家琐言》,“此文论及治家,虽已转化,然其内核见解,仍显锋芒。刊发时,需得略作修改,言辞再含蓄些,更侧重于‘家事’本身为好。”
宝玉恍然:“还是环兄弟思虑周详!我这就去与三妹妹商量。”
贾环又道:“可将这些诗词文章,单独设一版块,名为‘兰闺絮语’或‘园中雅音’,专刊匿名闺秀之作,既风雅,又稳妥。”
宝玉大喜:“妙!极妙!我这就去安排!”
翌日,“文萃报馆”的编辑们收到宝二爷送来的一叠“匿名闺秀”文稿,见其文采斐然,风格各异,皆惊叹不已,纷纷猜测出自哪位才女之手,对下一期报纸更是期待。
贾环于“韬略斋”中,看着那即将付印的稿样,目光落在那新辟的“园中雅音”版块上,嘴角微扬。
借闺阁墨香,为报馆增添一抹旖旎色彩与神秘气息,吸引更多士子关注…同时,亦能稍稍满足园中姊妹们施展才情的愿望。
这一步,看似风花雪月,于大局而言,亦是…一举多得。
【叮!成功引导大观园金钗们‘匿名投稿’!报社内容获得‘闺秀才情’加持,吸引力与话题度提升!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等‘才华’得以展现,‘参与感’与‘成就感’提升!宿主‘资源整合’与‘风险管控’能力再次体现!剧情增添‘风雅’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