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纸贵(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我的好感度系统炸了》最新章节。

半月后,“文萃报馆”创刊号悄然面世。

报头由宝玉亲笔题写,清雅端正。首页赫然刊载着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的《读书偶得》,文章深入浅出,谆谆教导学子如何治学修身,字字珠玑,尽显大家风范。

次版为北静王水溶的《赏<秋山问道图>记》,文笔优美,见解精到,于书画鉴赏之道剖析入微,引领读者进入一个高雅的艺术世界。

三版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田文镜的《读史札记·论循吏》,文章结合史实,论述地方官员如何务实为民,清廉自守,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风格朴实却力透纸背。

其余版面,则分列各地风物志异、寒门士子佳作、以及转载的经典古文释义等。

创刊号印制精良,内容扎实且…阵容惊人!

宝玉依贾环之计,将首批印制的数千份报纸,分文不取,遣人分送至国子监、各大书院、茶楼酒肆、以及京中众多官员、士绅府邸。

报纸甫一送出,便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京城士林阶层激起了滔天巨浪!

“快看!是李相国的文章!天啊!李相国竟会在此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还有北静王爷!王爷竟也精通鉴赏之道?”

“田总宪!是田总宪论吏治的文章!想不到田总宪文笔也如此老辣!”

“这…这‘文萃报馆’是何方神圣?竟能请动这三位同时供稿?!”

“听闻是荣国府贾政之子,那位新科探花贾宝玉主持…”

“贾宝玉?便是那…那衔玉而生的公子?他竟有如此能耐?”

“岂止!听闻其弟,那位圣眷正浓的兵部贾郎中,亦在背后支持!”

国子监内,监生们争相传阅,议论纷纷。李光地的文章被奉为治学圭臬,北静王的雅趣令人心驰神往,田文镜的务实之论更引发诸多深思。

各大书院中,山长、讲师亦对此报刮目相看,将其列为学子必读之物,组织讨论学习。

茶楼酒肆里,文人墨客们高谈阔论,皆以此报内容为谈资,能抢先评点一番三位大佬的文章,仿佛自身格调也随之提升。

甚至深宫之内,皇帝阅览后,亦对戴权笑言:

“贾环这小子…倒会借势。李相国、北静王、田文镜…这三人文章放一处,倒是相得益彰。看来这报馆,办得还算正经。”

北静王闻得外界反响,抚掌对贾环笑道:“环世侄,你这报馆,一炮而红了!如今满城文人,皆在谈论本王那篇画记!”

贾环谦道:“全赖王爷文章锦绣,引人入胜。”

李光地处,亦有门生称赞此事,老相国捻须微笑,只觉提携后进,亦是美事一桩。

田文镜虽不喜虚名,然闻其文章引发士子对实务的关注,心中亦觉欣慰。

荣国府内,宝玉更是欣喜若狂!他从未如此刻般,感受到被文坛瞩目的成就感!府中上下,亦是对他刮目相看。贾政难得地夸奖了他几句,王夫人更是喜上眉梢。

唯有贾环,于一片赞誉声中,保持着异常的冷静。

他于“韬略斋”密室中,仔细翻阅着由“小石头”、“泥鳅”等人搜集回来的市井反应、士林评论。

他看到报纸的影响力正迅速扩散,看到读书人对上面内容的推崇…他深知,第一步,已然成功迈出。

这报刊,如今已成功披上了“高雅”、“正统”的外衣,在李光地、北静王、田文镜这三面大旗的庇护下,无人敢轻易指摘。

而下一步…便是如何在这“高雅”与“正统”的框架之内,潜移默化地,引导风向,汇聚人心了。

他提笔,于纸笺上写下第二期策划要点:“下期,可邀国子监博士,论‘民为重’;请致仕老翰林,忆‘地方风土’;刊寒门进士之‘求学艰辛记’…”

笔尖沙沙作响,窗外月明星稀。

一场无声的变革,已借由这墨香四溢的纸张,悄然启程。

【叮!成功邀请李光地、北静王、田文镜等重量级人物供稿!‘文萃报馆’创刊号获得‘巨大成功’!于士林中引发‘轰动效应’!声望与‘权威性’急剧提升!获得皇帝‘默许’!贾宝玉‘成就感’与‘社会地位’大幅提升!宿主‘借势造势’‘资源整合’能力凸显!为后续‘舆论引导’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