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林渊的建议,整顿军纪与激励士气(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剩30天亡我靠纳妾救天下》最新章节。

崇祯的呼吸急促起来,这正是他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那……重赏呢?”他追问道。

林渊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他知道,皇帝心动了。

“严刑是鞭子,重赏就是草料。光打牛,不给牛吃草,牛是不会走的。”他的比喻粗俗直白,却让崇祯听得格外真切。

“赏,也要赏得明明白白!陛下,城中富户抄家的存粮,还有多少?国库里,还有没有银子?”林渊直接问道。

王德化脸色一变,抢着答道:“林校尉,这军国用度,皆有定数,岂可随意……”

“闭嘴!”崇祯不耐烦地打断了他,转向林渊,“朕的内帑,还能挤出十万两!粮食……足够全军再支用一月!”

“够了!”林渊眼中精光一闪,“臣请陛下下旨,自即刻起,凡城头守军,每日餐食,加一顿干的,三日必见荤腥!所有粮草,由陛下亲派的监军当众发放,谁敢伸手,格杀勿论!”

“此外,设‘功赏格’。斩敌一卒者,赏银五两!斩敌一将者,赏银百两,官升一级!赏格就立在将台旁,白纸黑字,绝无虚言!斩获之后,当场验核,当场发赏!”

“陛下,军心士气,不是靠空口白话喊出来的。是靠一碗热饭,一两白银,一颗人头,实实在在喂出来、杀出来的!当兵的,知道往前冲能吃饱饭、能拿赏钱,往后退只有死路一条,他们自然知道该怎么选!”

这番话,像一盆滚油,浇进了所有人的心里。

那些原本麻木的士兵,眼中渐渐有了光。他们听不懂什么家国大义,但他们听得懂“一顿干的”、“三日见荤”、“斩首五两银”。这些词,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口号,都来得实在,来得诱人。

而那些将官们的脸色,则变得精彩纷呈,有惊恐,有贪婪,有不屑,有沉思。

“至于立威与集权……”林渊的目光再次扫过王德化那张铁青的脸,“陛下,如今政令不出紫禁城,军令不出总兵府。皆因权力分散,无人能一言而决。臣请陛下,收回各路总兵、监军之权,将城防指挥,集于一人之手!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如此,方能将全城之力,拧成一股绳!”

“荒唐!”王德化再也忍不住,尖声叫道,“陛下!此人狼子野心!他这是要您将京城军政大权,尽付于他一人之手!这是取乱之道,取死之道啊!请陛下降旨,将此獠就地正法,以安军心!”

他声泪俱下,跪在地上,对着崇祯连连叩首。

崇祯的眼中,也闪过一丝深深的疑虑。

集权于一人?这太冒险了。万一所托非人,岂不是引狼入室?

他看着林渊,这个浑身浴血、眼神锐利的年轻人,像一柄出鞘的绝世凶刃。用好了,能斩断眼前的所有枷锁;用不好,第一个就会伤到持刀人自己。

林渊迎着崇祯那猜忌与期盼交织的目光,神色坦然。他缓缓俯身,将那把刚刚从偏将尸身旁捡回的佩刀,双手奉上。

“陛下,臣只是一个锦衣卫校尉。臣不要兵权,也不要官位。”

“臣,只要陛下赐臣这柄刀。”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臣请为陛下之刀,为陛下立威,为陛下清除军中之贼!臣的身上,可以沾满鲜血,可以背负所有骂名。待到城中军纪肃然,军心可用,陛下可随时收回此刀,将臣千刀万剐,以平息众怒。”

“臣,别无所求。只求能为陛下,为这大明,换来一线生机。”

说完,他便单膝跪地,高举佩刀,低头不语。

城墙之上,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崇祯皇帝的胸膛剧烈起伏,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林渊,又看看那柄滴血的钢刀。

王德化的哭谏声还在耳边,满朝文武的嘴脸在眼前闪过,城外李自成几十万大军的影子压在心头。

退一步,是万丈深渊,国破家亡。

进一步,是豪赌一场,生死未知。

许久,许久。

崇祯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缓缓地,伸出了他那只颤抖的手。他没有去接那柄刀,而是重重地拍在了林渊的肩膀上。

“好……好一个‘为朕之刀’!”

他眼中竟泛起泪光,声音嘶哑而决绝。

“朕,就赌这一把!”

他猛地转身,对着身后所有目瞪口呆的侍卫、太监和将官,用尽平生力气,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

“传朕旨意!擢锦衣卫校尉林渊为京营总兵官,暂代兵部尚书之职,总领京城一切防务!赐尚方宝剑,凡城中守军,上至总兵,下至士卒,有不从号令、贪生怕死、克扣粮饷者,可先斩后奏!”

“朕,把这京城,把这大明,都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