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让熊廷弼吃一场败仗!(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最新章节。
其实,他本就不完全认同那些将领世家的计划。
但他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说服的人。
“抚台的教诲末将铭记在心,但末将确实有自己的苦衷。”
洪承畴笑了笑:
“什么苦衷?如果我愿意拉你一把,你就直说吧。你不过是两边下注罢了。复宇,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认为你是个聪明人,今天才会这般诚恳地与你详谈。”
“聪明人要有聪明人的眼光和判断。如今局势已经清楚,你还在犹豫什么?只要你这次立功,我保举你至少升任副将,前程不可限量。复宇,这事你得想明白。”
......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与宣传,皇明书院终于迎来了开学的日子。
这段时间里,负责书院事务的六科官员为筹备学员的事,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
朱由校所设定的选拔标准极其严苛,导致许多人都未能通过考核。
其中不乏士绅官员的子弟,即便没有直接亲属关系,也往往与权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因皇帝严令在先,执行此事的又皆是其亲信重臣,因此无人敢徇私舞弊,更不敢暗中通融。
那些落选者,大多只能在私下抱怨甚至辱骂皇帝,称其为昏君,觉得自身才学未被赏识,满腹抱负无处施展。
相比之下,通过考核者,多为出身寒门或最底层的平民子弟。
他们对功名并无太多奢望,只求有一份稳定生计。若非朱由校特意在旨意中强调将为合格者分配职位,恐怕难以吸引到这批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报纸与锦衣卫的宣传起到了关键作用。
若非他们深入民间传达皇帝旨意,许多从未进过城的老百姓根本不会知晓此事。
除商学与军学外,其余四门学科录取人数均超过百人,尤以文学最为热门。
孙奇逢担任文学主官,在士林中极具声望,北方各省的年轻读书人闻风而来,争相投考。
大儒的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孙奇逢无需多言,只需稍稍透露一二,消息便能迅速传遍士林。
农学与工学由宋应星与徐光启亲自负责,两人选拔极为严格,基本采用单独面试的方式,耗时最长。
但最终所选之人皆有真才实学,虽然其中不少人出身匠户或农户,识字者寥寥,但技艺皆源于祖辈传授与多年实践。
医学一科由李时珍之孙李长文主持,此人治学严谨。他在选拔前会对每一位考生的背景进行详细审查,既要求具备一定医术基础,更重视其品德操守,务必要求德才兼备、心术端正。
至于军学首批学员,朱由校并未对民间开放,而是从勋贵与世袭锦衣卫家族中挑选。
京师数百家族中,除英国公府张世泽未参与外,最终通过者不足二十人。
即便如此,皇帝还曾两次放宽标准。可见,大明武勋世家已腐朽至何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