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如履薄冰(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到五代十国当女帝》最新章节。

中午,我和她在长宁殿用了午膳,都是她往日爱吃的清淡菜式。看她稍稍多用了几口,我才略感宽慰。

刚用完膳,母后李氏便闻讯赶来了。一见到姐姐,她的眼泪就落了下来,拉着姐姐的手上下打量,连声道:“我的儿,瘦了,瘦了这么多……在那府中可有人欺负你?若有委屈,定要告诉娘亲!”

姐姐见到母亲,强装的坚强又瓦解了几分,母女俩相对垂泪,说了好一会儿体己话。

李氏安慰了姐姐许久,又陪她用了些清淡的茶点,看着她情绪稍稍稳定,才稍稍放心。她转过头,看到一旁神色间难掩疲惫的我,不禁又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我的脸颊:

“月儿,瞧瞧你,脸色这般苍白。定是又被那些繁琐的政务累坏了!一个女儿家,何必如此操劳?瞧这眼底的青黑,定是又熬夜了。听娘的话,那些账目文书是永远处理不完的,身子才是最要紧的。你要好好休息,莫要学那些男人,把身子熬坏了。”

李氏的关怀真挚而温暖,却也让我的心更加沉重。她看到的只是我的疲惫,却不知这疲惫之下,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谋划和足以颠覆一切的秘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无法向她倾诉,只能勉强笑道:“母后放心,女儿晓得的。只是近日事务多了些,过了这阵子便好了。”

李氏又叮嘱了我和姐姐好些注意身体、宽心之类的话,才依依不舍地起驾回宫。

送走母后,姐姐也显出了倦容。我知她心累身也累,便不再多留她,亲自送她至宫门,看着她登上驶回杨府的马车。

马车驶远,我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凉的凝重。

回到书房,小雪悄无声息地出现,递上一封密报:“殿下,王进将军送来的。山谷一切安好,新兵训练渐入正轨,但首批物资消耗比预期快,尤其是粮草和训练损耗的兵器。王将军询问下一批何时能到位。”

我接过密报,迅速浏览了一遍,心中计算着。小绿那边进展还算顺利,已经通过虚报宫内修缮材料和犒赏物资,又挪出了一小部分资源,但距离王进所需,仍有不小缺口。

“告诉王进,本宫已知晓。五日之内,下一批粮草和替换兵器必到。让他严格控制消耗,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法。”我沉声吩咐道。

“是。”小雪领命,我继续吩咐道“告诉王进,提高警惕,若无必要,暂停一切外出训练。所有人员不得离开山谷范围。严密监控那些游骑,但切勿打草惊蛇。有任何异动,立刻报我!”

“是!”小雪神色凝重地退下。

我坐回案前,只觉得一阵疲惫排山倒海般袭来。母后说得对,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但此刻,我连疲惫的时间都没有。

我铺开纸笔,开始重新核算账目。杨光远那边又来了催饷公文,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硬。我必须先满足这头饿狼,才能有机会喂养我自己的幼虎。

我深吸一口气,重新挺直了脊背。

夜色渐深,烛火摇曳。我揉了揉发胀的额角,继续埋首于案牍之中。

小绿轻手轻脚地端着一碗羹汤进来,放在案边,担忧地看着我:“殿下,歇歇吧,您已经看了整整两个时辰了。”

我抬起头,冲她笑了笑:“无妨。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事要问你。”我指着账本上一处记录,“你看这里,去岁修缮西苑观雨亭,报损的青砖数量似乎比往年同类工程高出近两成。当时核验的官员是谁?可有备注异常?”

小绿凑近仔细看了看,又翻出另一本档案对照了一下,眼睛一亮:“殿下明察!当时负责核验的是将作监的一位主簿,姓钱。备注写的是雨季运输,损耗难免。

但奴婢前日核对将作监其他物料入库记录时发现,同年夏季,并无连续大雨记录,且另一批同期运送的琉璃瓦损耗率极低。这里面的水分……”她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个微妙的手势。

“很好。”我点头,“这位钱主簿,或许可以请教一下他是如何核算损耗的。看看能否学习一下他的方法,用在其他地方。”我的语气平淡,小绿却立刻心领神会。

“奴婢明白。明日便去请教赵主簿。”小绿在请教这两个字上咬的特别重。这些日子,她似乎在这种“数字游戏”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务必谨慎,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惹人生疑。”我叮嘱道。

“殿下放心,小绿晓得轻重。”她福了一福,又劝道,“殿下先把汤喝了吧,要凉了。”

我这才感到胃里确实空落落的,端起温热的羹汤慢慢喝着。汤水温润,暂时驱散了一些疲惫。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多久。翌日下午,我正在三司衙门听一位度支郎中禀报各地夏税收缴情况,一名内侍匆匆而来,低声在我耳边道:“殿下,陛下急召,请您即刻前往御书房。”

我心中咯噔一下。石敬瑭突然召见,所为何事?是魏州战事有变?还是杨光远又上了什么奏折?亦或是……猎苑的事情走漏了风声?

我迅速交代了那位郎中几句,便起身随内侍前往御书房。

一路上,我心念电转,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对之策在脑中快速过了一遍。进入御书房,只见石敬瑭正背对着我,站在窗前,望着外面阴沉沉的天色。他的背影显得有些佝偻,透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儿臣参见父皇。”我敛衽行礼。

石敬瑭缓缓转过身,他的脸色比往日更加晦暗,眼袋深重,眼神却依旧锐利如刀。他没有叫我起身,只是盯着我,沉默了片刻,才开口,声音有些沙哑:“魏州战事,胶着了。”

我心下稍安,不是最坏的情况。但战事胶着,也意味着更大的消耗和更多的不确定性。

“杨光远上奏,”他继续说道,语气平淡无波,却带着巨大的压力,“言及军中粮草虽目前无虞,但若战事迁延日久,恐难以为继。且攻城器械耗损巨大,急需补充。另外……”他顿了顿,目光如实质般落在我身上,“他再次提请,盼朝廷能再加拨一批犒赏,以激励士气,早日破城。”

又是要钱要粮!我心里一股邪火窜起,杨光远这分明是借机挟寇自重,不断试探朝廷的底线,榨取更多的资源!

但我脸上却不能露出分毫,只是垂首恭谨道:“父皇放心,三司必当竭尽全力,保障大军供给。所需粮草器械,儿臣会立即筹措,尽快发往魏州。至于犒赏……国库虽不宽裕,但将士用命,儿臣也会设法挤出一部分来。”

石敬瑭深深地看着我,似乎想从我的表情中看出些什么。半晌,他才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朕知你不易。如今朝廷度支,全赖你一人支撑。但魏州之事,关乎国本,不容有失。杨光远……虽有跋扈之嫌,但目前还需倚重于他。他要什么,只要不过分,尽量满足他。稳住前线,才是当前第一要务。”

“儿臣明白。”我低声应道。我明白,他这是在告诫我,也是无奈之举。稳住杨光远,甚至满足他的贪欲,是眼下代价最小的选择。

石敬瑭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片刻,“对了,宫内护卫之事,你要多放点心。不过如今多事之秋,一切以稳妥为上,勿要节外生枝。”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我回复道。

回到三司,我立刻召集属官,以最高的优先级处理魏州军需事宜。我将杨光远所需又夸大了半成,亲自督促调拨、装运,做足姿态给所有人看——我,太平公主,一切以国事为重,全力支持前线。

但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我签发了另一份手令,将一批原本要发往别处的“次品”铁料和“陈年”皮甲,转而调往猎苑方向。同时,我让小绿加快动作,从几个即将结项的工程款中,又“节省”出了一小笔钱帛。

做完这一切,我推开窗,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风雨欲来,我感觉自己就像在悬崖边上跳舞,每一步都踩在生死线上。

但我知道,我没有退路。

接下来的日子,我更加忙碌,脸色也越发苍白。母后李氏见了,又心疼地念叨了几次,甚至亲自熬了补汤送来。我只能笑着应付过去。

姐姐归宁之后,似乎心情稍好了些,偶尔会派人送些自己做的点心来给我。每次收到,我都觉得心中温暖,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小绿那边进展神速,她似乎真有处理账目的天赋,加上胆大心细,又“请教”了几位资深吏员后,竟真的又找到了好几处可以操作的空隙,挪移资源的效率提高了不少。虽然每次数额都不巨大,但积少成多,也勉强能跟上王进那边的消耗。

小雪则如同一道幽灵,悄无声息地往返于宫廷和猎苑之间,传递着消息和指令。她的沉稳和冷静,成了我与山谷之间最可靠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