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筹谋殿前司(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到五代十国当女帝》最新章节。
这项工作,必须在日常处理三司公务的掩护下进行,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直到深夜,我才勉强拿出一套初步的、漏洞尚多但勉强可行的方案草稿。这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次日,我如常前往三司衙门处理公务。案头上堆积着来自各地的文书,其中不少仍是魏州前线的催粮催饷急报。
我耐着性子,一份份批阅,做出批复,同时暗中留意所有可能与我的计划相关联的款项和物资流动。
我召来了几位相对可靠、且经过初步观察似乎并非某些权臣嫡系的郎中、主事,以核查近年仓储、清点军械、审计地方开支等名义,吩咐他们调阅一系列看似毫不相干的账册档案。
我的指令合情合理,完全符合我作为判三司使的职权范围,并未引起特别关注。
整个衙门如同一个精密而庞杂的机器,在看似有序的运转下,暗藏着无数的心机和算计。
下午,我特意去了一趟负责宫内采买和营造的将作监。以筹备父皇寿辰、需提前规划用度为名,查阅了大量的物料采购记录和价格清单,尤其是关于金属、木材、皮革等物的市价和官价对比。
将作监的官员们自然极力配合,我默默记下了几条可以运作的渠道和几个似乎有机可乘的管理漏洞。
接连数日,我都在这种高度紧张和双重思维的状态下度过。白天,我是兢兢业业处理国家财赋的公主判使;夜晚,我则是秘密筹划、绞尽脑汁为殿前司筹措资源的隐形统帅。
姐姐出嫁后的第三日,按礼是归宁之日。但消息传来,因为各种事情,归宁之期推迟。这显然是一个并不友善的信号。我心中忧虑更甚,却无法表露分毫,只能暗中祈祷姐姐能暂且安好。
也就在这一天傍晚,小绿悄悄禀报:“殿下,王进将军已回京,陛下召见后,他递了帖子到府上,说明日欲来拜见殿下,商议……商议公主府护卫加强事宜。”
来了!王进的出现,意味着殿前司的计划正式进入了实操阶段。
我吩咐道:“回复王将军,明日巳时,本宫在偏厅见他。”
次日巳时,王进准时到来。他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常服,身形挺拔,面容沉稳中带着历经风霜的坚毅,目光锐利而谨慎。见到我,他依礼参拜,态度恭谨,却不卑不亢。
“末将王进,拜见公主殿下。”
“王将军不必多礼,请坐。”我抬手示意,让小绿看茶后便屏退了左右。
“谢公主。”王进落座,腰板挺得笔直,“末将蒙陛下信重,将继续负责协助殿下整训护卫。陛下已有明训,一切事宜,皆需听候殿下差遣。”
他说话条理清晰,直接点明了来意和权限范围,同时也暗示了他已知晓此事不同寻常,且直接对石敬瑭负责。
我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王将军是父皇身边的人,熟知兵事,忠诚可靠,而且你早在晋阳的时候就是本宫军队中偏将,有了将军助本宫,本宫便放心了。目前所谓加强护卫,实则另有深意,将军想必已心中有数。”
王进目光微凝,沉声道:“陛下略有提及。末将只知需精选锐士,严加训管,拱卫中枢。具体章程,还请殿下示下。”
很好,他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执行者,而非决策者。
我缓缓道:“目前,首批核心人员已进驻城西猎苑北麓山谷,由你的熟人,也是本宫的老部下王虎统带。他们便是种子。你的首要任务,是尽快与王虎汇合,全面接管练兵事宜。王虎勇猛善战,忠诚无二,于行伍细节熟悉,你可倚为重臂。但你需总揽全局,负起总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着他的反应。听到由他总揽全局,王进眼中并无喜色,反而更加凝重,显然深知责任重大。
“末将明白。定当与王虎将军精诚合作,不负陛下与殿下重托。”
“嗯。”我点头,“首批三百名兵员,不日即将抵达。这些人来自各方,背景各异,虽经筛选,仍需仔细甄别,严明纪律,尽快整合。练兵之要,在于绝对忠诚与精湛技艺二者缺一不可。如何操练,将军是行家,我不多言。唯有一点,”
我顿了顿,语气转冷:“所有事宜,必须绝对隐秘。猎苑山谷已被划为禁地,外界只知是公主卫队轮训营地。一应粮草军械,本宫会设法筹措运入,你需安排可靠之人接收、核对、入库,并做好隐蔽。非必要,不得与外界接触。可能做到?”
王进起身,肃然抱拳:“殿下放心!末将以性命担保,绝不会走漏风声!营中一应管理规章,末将即刻着手拟定,确保万无一失!”
“如此甚好。”我稍感欣慰,“这是首批急需的物资清单,你看看。”我将那份清单递给他,“其中部分,近日会陆续送达。你与王虎根据实际需求,可再做调整细化,及时报我。”
王进双手接过,快速浏览,眉头微蹙:“殿下,这批物资……数量不小,尤其是精铁和战马,要悄无声息运入,难度不小。”
“本宫知道。”我淡淡道,“此事本宫自有安排。你只需做好接收和保密即可。遇到任何困难或异常,随时向我禀报。”
“末将遵命!”
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后,王进告辞离去,步履沉稳,背影中透着一股雷厉风行的干练。
送走王进,我立刻回到书房,开始根据初步方案,签署第一批物资调拨文书。我选择了几项最容易操作、最不容易引人注意的项目下手:一批即将“报废”的皮甲和刀枪,一批用于犒赏边军的布帛,以及一批名义上用于宫廷采买的粮食。
文书措辞谨慎,理由看似充分,金额和数量都控制在不大不小的范围,混杂在众多日常公务文书中,并不起眼。
我亲自看着属官用印、发,理由看似充分,金额和数量都控制在不大不小的范围,混杂在众多日常公务文书中,并不起眼。
我亲自看着属官用印、发文,记录在案,心中默默计算着账目该如何平掉。
时间就在这种公开与隐秘双重轨道并行的状态下悄然流逝。我如同走钢丝一般,小心平衡着各方关系,处理着三司日益繁重的公务,不过杨光远这个狗贼!我还必须把后勤给他供上!
不光是魏州那边的后勤,我还要同时一点点地、蚂蚁搬家般地为殿前司输送着养分。
偶尔,会有来自猎苑山谷的密报通过传来。有些小问题,但好在总体合作顺利。
营地建设初具规模,那三十名铁浮屠老卒已成为重甲训练的教官,九十九名拐子马则负责教导骑射。
首批三百名新兵也已抵达,正在接受严格的筛选和基础训练。一切都按照计划,在寂静的山林中悄然推进。
但我深知,这暂时的顺利背后,潜藏着无数风险。三千人的规模,所需的资源是巨大的,不可能永远靠这种零敲碎打的方式获取。
石敬瑭的内帑虽能支持一部分,但大部分仍需从国家财政中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