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太学论道(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历史唯一仙!》最新章节。
林慕白在一旁听得入神,忽然道:“医道与儒道,其实一理。皆重格物致知,经世致用。”
许清安颔首:“正是。医者格草木之性,究人体之理,最终为济世救人,与儒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殊途同归。”
三人越谈越投机,直至日头当空。
林慕白提议去太学膳堂用斋,许清安欣然应允。
膳堂内,学子们聚食谈笑,气氛热烈。
斋饭简单却精致:一碟豆腐,一碗菜羹,几个炊饼。
许清安尝了尝,觉得滋味清雅,别有风味。
用斋时,邻桌几个学子正在辩论“理气之争”。
一个说“理在气先”,一个说“气在理先”,争得面红耳赤。
许清安静听片刻,忽然道:“理气本是一体,如药之性味。性为理,味为气,性味相合,方成药用。”
学子们闻言一怔,细细思量,竟觉大有道理。
于是邀他同坐,继续探讨。
许清安从医理出发,娓娓道来:“譬如麻黄,性辛温,味微苦。辛温为气,发散为理。理气相合,方能解表发汗。”
他又举诸多药材为例,阐明理气相依之理。
学子们听得入神,只觉得这医家之言,竟比许多空谈更切实理。
午后,林慕白引许清安参观太学书库。
但见万卷藏书,琳琅满目。
许清安在医书区流连忘返,发现许多珍本古籍,都是在市面难见的。
最令他惊喜的,是一套《明堂针灸图》的唐代摹本,其中记载的针灸穴位与今本颇有差异,更近古法。
还有一部《食疗本草》的残卷,记载了许多失传的食养方。
“许兄若喜欢,可常来阅览。”书库管事是个和蔼的老儒,见许清安真爱书,破例许他借阅。
许清安感激不尽,选了几卷医书,答应旬日内归还。
日落时分,许清安辞别太学。
林慕白送至门外,依依惜别:“今日与许兄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他日常来切磋。”
许清安拱手:“林兄盛情,清安必当再访。”
归途上,夕阳西下,西湖波光粼粼。
许清安漫步堤岸,心中感慨万千。
太学一日,让他见识了天下文萃之地的风采,更体会到医道与诸子百家的相通之处。
回到保安堂,竹茹已点亮灯火。见师父归来,忙禀报今日病患情况。
其近一年逐渐成熟,往日浮躁尽去,兼之跟随学医多年颇有天赋,月前许清安已收其为徒。
许清安将病患情况一一整理完毕,独坐灯下,翻阅借来的医书。
这些古籍记载的医理药性,与《神农百草经》颇有印证之处。
特别是那套《明堂针灸图》,其中许多古法竟与《神农百草经》经中记载的灵气调控之法暗合。
他忽有所悟,取琴轻抚。
琴音流淌,与书中古意交融。
胸前的玉佩微微发热,那些古朴的纹路在灯下流转生辉。
这一刻,他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之医者心神相会。
医道如长河,奔流不息;
修炼如舟楫,溯流而上。
夜半时分,他合上书卷,闭目凝神。
感气境中期的瓶颈越发松动,只差一个契机,便可突破。
(别催了别催了,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