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星河共明(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征途与山河》最新章节。

周怀玉微微俯身,对着那枚早已停摆的怀表,用带着吴侬软语的轻柔嗓音低语,那声音里既有少女般的清澈,又沉淀着岁月的厚重:

“砚之,我又来和你说话了。”

她的指尖轻轻抚过剪报册上一条泛黄的消息:

“你看,这是五五年的事。咱们自己造的初教-5飞上天了,报纸上说性能可靠……我总想着,要是当年你也有这样的飞机该多好。”

声音里带着笑意,眼角的细纹也舒展开来。

翻过一页,她的声音微微发颤,却透着难掩的骄傲:

“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咱们的原子弹响了……砚之,你听见了吗?从那天起,再没有敌人的飞机敢在咱们头顶撒野。咱们,终于有了守护自己的底气。”

她的手轻轻颤抖,抚过一张模糊的火箭图片:

“后来卫星也上了天,在太空里唱着《东方红》……你在云层之上,一定听见了吧?”

老人顿了顿,声音愈发温柔:

“还有啊,念知——”

“我们的女儿,她终于走出来了。她现在要回地质队继续她的研究了。还有婉宁,你的外孙女,她考上了江南大学,学的正是爸爸当年研究的的精密仪器。这孩子像你,认准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

月光透过窗棂,照见老人霜白的发丝。她将怀表贴在胸前,仿佛这样就能离那个穿着飞行夹克的青年更近一些。

而此时,在江南大学的校园里,苏婉宁正伏在宿舍灯下,认真读着一封封信,都是她的知青朋友写来的。

李萍在信里兴冲冲地说,她在农机课上第一次亲手拆装拖拉机,虽然弄得满手油污,心里却畅快得很,一整天嘴角都扬着。

张岚写得细腻,说医院见习时第一次给病人扎针,紧张得手心湿漉漉的,针头都快拿不稳,好在最后成功了,这才松了口气。

梁斌的信写得密密麻麻,抱怨理论课把他绕得晕头转向,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

周明远则寥寥几笔,说自己在学校天天对着图纸,机械制图画得昏天暗地,连做梦都是线条和尺寸。

苏婉宁趴在宿舍的灯下一封封回过去。笔尖沙沙地响,她也把自己啃难题的夜晚、解出题目时的雀跃都写了进去。

信的末尾,她轻轻添上一句:

“等放寒假,咱们找个地方聚聚吧,就当是替国家的不同角落“碰个头”。”

苏婉宁一一回过信后,忍不住轻声自语:

“咱这几门专业课真是越来越难啃了......”

张敏恰听到后,会心一笑,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

“我说呢,原来你也在发愁这个!要我说,咱们宿舍真该搞个'攻坚小组'!我基础最差,得靠你们多拉一把。林南燕脑子活络,陈雪家书里总有些独到见解,咱们分工合作,还怕啃不下这些硬骨头吗?”

林南燕立刻放下手中的笔,笑着凑近:

“这个主意好!我一个人琢磨总是卡壳,大家一起讨论肯定顺畅多了。”

陈雪也放下刚收到的家信,点头接话:

“我家里寄来的参考书和笔记,大家随时都可以看。”

四个姑娘就着昏黄的灯光,头碰头地挤在一处。

苏婉宁拿出课表,她们把那些令人头疼的难点一一圈画出来,指尖在纸页上轻点,低声交换着各自的理解与困惑。

说到兴起时,张敏更是拿来草稿纸,当场演算起方才困扰苏婉宁的那道题。

“就这样说定了。”

最后苏婉宁收起被画得密密麻麻的课表,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每天晚自习后,咱们多在宿舍留一个时时,轮流讲题,互相查缺补漏。”

夜色渐深,那方小小的书桌却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点亮,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