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灵脉卫星设想(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修道与星海》最新章节。
试飞纪念日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带着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而在这忙碌的日常里,“联合情报分析中心”的例行会议如期召开。
会议室里,灯光明亮而柔和,长方形的会议桌摆在中央,周围整齐地摆放着椅子。付华飞、杨华、何飞、赵建军等团队核心成员围坐在会议桌旁,他们的脸上带着专注和期待,等待着会议的开始。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图表和地图,有东陆灵脉的分布图、量子感知阵列的数据监测图,还有战机试飞的参数曲线等,这些都显示着会议内容的专业性和重要性。
会议由杨华主持,他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联合情报分析中心’的例行会议。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磐石’团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进展。‘灵气涂层抗结冰’技术的测试和验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与军方和医疗机构的合作也在逐步深入。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我们要为更宏大的未来做好准备。”
付华飞微微点头,他深知杨华的话意味着什么。在试飞纪念日之后,团队成员们都意识到,他们的责任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工作,更要着眼于未来,为守护东陆灵脉、实现“三界灵气联网”的目标而努力。
就在大家沉浸在对当前工作的回顾和思考时,杨华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设想——‘灵脉卫星’。”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杨华身上。赵建军微微皱起眉头,眼中透露出一丝疑惑;何飞则身体前倾,专注地聆听着;付华飞也坐直了身体,脸上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杨华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阐述他的设想:“我们都知道,目前我们正在构建的‘灵气防空网’主要是基于地面的灵脉网络。通过量子感知阵列和灵脉干扰波发射装置,我们能够对一定范围内的灵脉进行监控和调节。但地面的灵脉网络终究有其局限性。它受到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对全球灵脉的全面覆盖。而且,随着我们未来的发展,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守护地球,还要迈向更广阔的宇宙。”
他走到墙壁上挂着的东陆灵脉分布图前,手指轻轻划过地图上的灵脉线条,继续说道:“要想建立一个覆盖全球、乃至未来地月空间的‘灵气防空网’,我们就必须突破地面的限制。我认为,我们可以将‘量子感知阵列’和‘灵脉干扰波’发射装置,集成到卫星上,从太空的维度,对全球的灵脉网络进行监控和调节。这就是我所说的‘灵脉卫星’。”
杨华回到会议桌旁,拿起一份文件,开始详细介绍“灵脉卫星”的具体内容:“从技术层面来看,我们已经在量子感知阵列和灵脉干扰波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量子感知阵列能够精确地识别灵脉节点和能量波动,而灵脉干扰波则可以对邪器和异常灵脉活动进行干扰和抑制。我们可以将这些成熟的技术进行整合,搭载到卫星上。”
“在卫星的设计上,我们需要考虑多个方面。首先是能源供应问题。卫星在太空中运行,需要稳定而持久的能源。我们可以借鉴现有的航天技术,采用太阳能电池板等方式为卫星提供能源。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卫星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承受太空环境的恶劣条件,如辐射、温度变化等。”
“从功能上来说,‘灵脉卫星’将具备全方位的灵脉监控能力。它可以实时监测全球灵脉的能量波动、节点状态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及时传输回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灵脉进行精确的调节和管理。而且,当出现邪器入侵或异常灵脉活动时,卫星可以立即发射灵脉干扰波,对其进行干扰和抑制,从而有效地保护地球的灵脉安全。”
杨华的阐述结束后,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大家都在认真思考着这个极具前瞻性的设想。过了一会儿,赵建军率先开口:“杨华,你的设想很有创意,但也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将量子感知阵列和灵脉干扰波发射装置集成到卫星上,这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大幅的改进和升级。而且,卫星的发射和维护也需要巨额的资金和专业的技术团队。”
何飞也点了点头,说道:“赵工说得有道理。从医疗角度来看,我们目前还不清楚太空环境对灵气和人体的影响。如果要实现‘灵脉卫星’的设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太空灵气医学,确保在太空中的灵脉监控和调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付华飞陷入了沉思,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灵脉卫星”在太空中运行的画面。过了一会儿,他说道:“我认为杨华的设想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却为我们团队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更宏伟的方向。我们一直致力于守护东陆灵脉,而‘灵脉卫星’的出现,将使我们的守护范围扩大到全球乃至宇宙。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这个机会,我们应该勇敢地去尝试。”
付华飞接着说道:“从修行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凡界、灵界、神界三重空间由同源灵气贯通,东陆灵脉作为银河灵脉的分支节点,与更广阔的星系产生共振。‘灵脉卫星’的设想正好符合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宇宙灵气的奥秘,为实现‘三界灵气联网’的目标奠定基础。”
“而且,我们团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在‘灵气涂层抗结冰’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将九霄御气诀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技术的突破。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灵脉卫星’设想中面临的技术难题。”
杨华感激地看了付华飞一眼,说道:“付华飞说得对。我提出这个设想,并不是一时的冲动。我深知其中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也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机遇。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长远的未来。‘灵脉卫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更是我们迈向宇宙的第一步。”
“关于技术难题,我们可以组织专业的科研团队进行攻关。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适合太空环境的量子感知阵列和灵脉干扰波发射装置。在资金方面,我们可以向军方和政府申请支持,同时也可以寻求企业的合作投资。”
杨华继续说道:“一旦‘灵脉卫星’设想得以实现,我们将拥有一个覆盖全球、乃至地月空间的‘灵气防空网’。这将大大提高我们对灵脉的监控和调节能力,有效地抵御银河邪族的入侵。而且,它还将为我们未来的宇宙探索提供重要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灵脉卫星’,监测宇宙中的灵脉变化,寻找新的灵脉节点和能量源,为人类的宇宙航行提供保障。”
付华飞眼中闪烁着光芒,他说道:“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景象。在太空中,一颗颗‘灵脉卫星’环绕着地球和月球运行,它们就像一双双眼睛,时刻注视着宇宙中的灵脉变化。我们的团队将成为地球联军的核心力量,带领人类走向更广阔的宇宙。”
在杨华和付华飞的鼓舞下,团队成员们开始积极讨论“灵脉卫星”设想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案。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赵建军提出:“我们可以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在地面模拟太空环境,对量子感知阵列和灵脉干扰波发射装置进行测试和优化。然后,再逐步推进到太空试验阶段。”
何飞则建议:“在研究太空灵气医学方面,我们可以与专业的航天医学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的研究项目。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现有的灵气医学成果,为太空探索提供初步的医疗保障。”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团队成员们达成了共识。他们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负责“灵脉卫星”设想的前期研究和规划工作。由杨华担任项目小组的组长,付华飞、赵建军、何飞等作为核心成员,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
项目小组成立后,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初步规划,将“灵脉卫星”设想的实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研究和方案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项目小组将对量子感知阵列和灵脉干扰波发射装置进行深入研究,优化其性能,使其能够适应太空环境。同时,他们还将进行卫星的总体设计,包括结构设计、能源供应系统设计、数据传输系统设计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