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微调的瞬间(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修道与星海》最新章节。

东陆联邦,山城航空工业专科学校,风洞实验室。2989年,初春。

如果说,付华飞刚才那手“一指禅”般稳定传感器的操作,带给众人的是一种近乎“见鬼”的、无法理解的震惊。那么,他随后那番关于“误差来源”的、条理清晰、数据精准的分析,则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瞬间剖开了众人心中那层名为“常识”的坚冰,让他们在震惊之余,又不得不产生一丝发自内心的、动摇的信服。

频率、振幅、来源……这些词,从任何一个同学,甚至从赵建军的口中说出来,都不足为奇。但从付华飞——这个上学期还因为看不懂数据、无法分析误差而被挂科的“差生”口中说出来,而且说得如此精准,如此笃定,就带来了一种极其诡异、极其强烈的违和感与冲击力。

他……是怎么知道的?

在没有任何精密仪器辅助分析的情况下,他凭什么,能将那片混乱的噪音,如此精确地,解构成了三种不同的“声源”?

难道,是猜的?

这个念头,在很多人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他们很快就否定了。因为,那种笃定,那种自信,那种如同在陈述一个客观真理般的、不容置喙的语气,绝不是“猜”出来的。

那是一种,在彻底洞悉了事物本质之后,才会拥有的、真正的“掌控感”。

实验室里,依旧是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付华飞身上,仿佛想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而更多的目光,则汇聚到了林教授的脸上,等待着这位实验室里唯一的、绝对的权威,做出最终的“判决”。

林教授没有说话。他那双隐藏在厚厚镜片后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付华飞,眼神中,闪烁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光芒。有震惊,有怀疑,有不解,但更多的,是一种属于学者的、在面对未知领域时,那种本能的、兴奋的、近乎贪婪的探究欲。

他缓缓地弯下腰,捡起了掉在地上的那根金属教鞭。然后,他走到实验台前,亲自,反复地,验证了付华飞刚才的“神迹”。

他让付华飞,再次将手指,点在传感器上。那道混乱的波形,便再次,奇迹般地,变成了一条完美的直线。

他又让付华飞,将手指,移开。那道直线,便再次,毫不意外地,变回了那片狂乱的“杂草”。

一次,两次,三次。

每一次的结果,都精确得,像用计算机复制粘贴出来的一样,没有任何的偏差。

林教授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研究了一辈子的流体力学和传感器技术,他自认为,自己对这个领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但今天,眼前这个少年,所展现出的、这种完全超越了他认知体系的、近乎“唯心”的手段,却将他一生建立起来的、坚固的科学大厦,给硬生生地,敲出了一道裂缝。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但他知道,这绝不是“玄学”。因为,玄学,是无法被重复验证的。而付华飞的操作,却拥有着磐石般的、无可辩驳的“可复现性”。

而“可复现”,就是科学与玄学之间,那道最根本的、不可逾越的分水岭。

“好……很好……”

良久,林教授才从牙缝里,挤出了这两个字。他的声音,有些干涩,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微的颤抖。他看着付华飞,眼神,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老师看学生的眼神,而像是一个饥渴的寻宝者,终于在无尽的沙漠中,看到了一座前所未见的、闪耀着奇异光芒的、巨大宝藏的眼神。

“你说,误差的来源,有三种。”林教授没有再去纠结付华飞到底用了什么“妖法”,而是直指核心,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你有什么证据,来证明你的分析,是正确的?”

来了!

付华飞的心中,猛地一跳。他知道,这,才是今天这场“赌局”里,最关键的、决定生死的“赛点”!

稳定传感器,只是开胃菜。证明自己的分析,才是主菜!

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那因为激动而有些加速的心跳,重新回归平稳。然后,他抬起头,迎向林教授那充满了压迫感的、探究的目光,不卑不亢地说道:“报告教授。证据,就在风洞里。”

“哦?”林教授的眉毛,向上挑了挑。

“我们可以,进行一次‘卡门涡街’的诱发与抑制实验。”付华飞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充满了逻辑的力量,“我请求,使用上学期,那套让我挂科的、完全相同的实验设备和模型——一个直径为50毫米的标准圆柱体。我们将风速,逐步提升到能诱发‘卡门涡街’的、临界的雷诺数。”

“到那时,模型会因为涡旋的周期性脱落,而产生剧烈的横向振动。这股振动,会通过支撑杆,传递到我们脚下的这台压力传感器上。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误差源——结构共振。”

“然后,我会尝试,用我自己的方法,去抑制这种振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果,我能成功地,让模型的振动,收敛下来。那么,示波器上的这道波形,就应该会,在去除了‘结构共振’这个最大的干扰项之后,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虽然依旧混乱,但振幅会大幅降低的形态。而那种形态,根据我的推测,就将是‘电磁干扰’与‘气压脉冲’这两种次要误差源,叠加后的、真实的模样。”

“这样,我的分析,是否正确,便可一目了然。”

付华飞的这番话,掷地有声。他没有去解释自己那神乎其技的“手法”,而是用一种最严谨、最科学的、无可辩驳的“控制变量法”,为自己,设计了一场完美的“自证实验”。

他要用科学,来证明“科学”!

整个实验室,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付华飞这番充满了想象力,却又逻辑严密得可怕的实验设计,给彻底镇住了。

尤其是赵建军,他的脸色,已经从惨白,变成了铁青。他引以为傲的,就是他那远超旁人的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但今天,付华飞所展现出的、这种将“实验现象”“误差分析”与“验证方法”完美串联起来的、大师级的、系统性的工程思维,却将他的那点“学霸”的骄傲,给击得粉碎。

他第一次,在这个他一直看不起的“乡镇做题家”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名为“恐惧”的情绪。

林教授看着付华飞,久久没有说话。他的胸膛,在剧烈地起伏着。他看到了,他看到了这个少年眼中,那种与他年轻时,一模一样的、对科学、对真理、那种近乎偏执的、燃烧一切的渴望!

这是一个天才!一个被埋没的、真正的天才!

“准了!”

良久,林教授才从口中,吐出了这两个字。他的眼中,爆发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璀璨的光芒。

“所有人,立刻按付华飞同学的方案,准备实验!今天,这堂课,没有下课时间!我倒要看看,你,到底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惊喜!”

一声令下,整个实验室,都如同上了发条的精密机器,瞬间高速运转了起来。

很快,那套让付华飞“魂牵梦绕”的实验设备,便被重新安装进了风洞的试验段。那根直径50毫米、表面光滑的金属圆柱体,被一根细长的、连接着传感器的支撑杆,牢牢地,固定在了试验段的中央。

林教授亲自,走进了主控室,坐在了那台布满了各种仪表和按钮的、巨大的控制台前。而所有的学生,包括付华飞,则被要求,全部退到二楼的、用厚厚的防弹玻璃隔开的观察室里。

“嗡——”

伴随着一阵低沉的、如同巨兽苏醒般的轰鸣,风洞的主风机,开始缓缓地转动。一股强大的气流,被吸入巨大的管道,经过层层的整流和加速,最终,以一种稳定而均匀的姿态,吹向了试验段里的那根金属圆柱体。

控制台前,林教授的表情,无比严肃。他缓缓地,推动着一个红色的、控制风速的推杆。

观察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试验段里的那根圆柱体,以及旁边那台显示着实时数据的、巨大的监视器屏幕。

风速,在一点点地增加。

监视器屏幕上,代表着模型振动幅度的曲线,开始出现微小的、如同水波般的涟漪。

林教授的动作,变得愈发缓慢,愈发谨慎。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突然!

就在风速表上的指针,跳过一个特定的数值(临界雷诺数)的一瞬间,试验段里的那根金属圆柱体,仿佛突然“活”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