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白袍之志(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最新章节。
星城九月的阳光,依旧带着夏末的灼热,透过医科大学门口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陆宇拖着一个半旧的行李箱,站在“星城市医科大学”那几个苍劲有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大字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里混杂着青草、消毒水和阳光的味道,一种陌生而又隐隐令人肃然起敬的气息。
他做到了。不再是那个查分夜里绝望地看着306分的少年,也不再是复读班里那个啃着冷馒头、拼命刷题的复读生。如今,他是星城市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新生。
身后,父亲陆大山和母亲李娟仰着头,近乎虔诚地望着那庄严的校门和远处矗立的砖红色教学楼群。陆大山的眼眶有些湿润,那双常年与土地和砖瓦打交道、布满老茧和皱纹的手,微微颤抖着搭在妻子的肩上。李娟则不停地用手抹着眼角,嘴里喃喃道:“好,真好…我儿子是大学生了,还是学医的…”
报道处的队伍排得很长,到处是洋溢着青春与期待面孔的新生和满怀自豪的家长。陆宇安静地排着队,听着周围兴奋的窃窃私语,心中感慨万千。他的目光掠过前方同学们崭新的、印着潮流logo的行李箱,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这个洗得发白、轮子还有些吱呀作响的箱子,心里却没有丝毫自卑,只有一片历经风雨后的平静与坚定。
他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会选择这条在旁人看来无比艰辛的医学之路?这个问题,在过去这个暑假,已经被无数亲戚邻居问起过。毕竟,他复读后513分的成绩,足够选择许多热门的、看似“钱景”更好的专业,比如他曾经心心念念的计算机。
每一次,陆宇都只是笑笑,没有详细解释。真正的答案,沉重而私人,埋藏在他心底,也镌刻在这个暑假的每一个瞬间里。
时间倒回至两个多月前,那个得知高考分数的狂喜之夜过后不久。
喜悦的气氛还弥漫在家中的每个角落,陆宇已经开始研究填报志愿指南。513分,省排名相当不错,选择余地很大。他内心那个沉寂了一年的“计算机梦”又开始悄然萌动。他兴致勃勃地查看着几所理工类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往年录取线,甚至开始想象自己未来成为一名程序员的模样。
然而,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向。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傍晚,陆大山从建筑工地下班回家,脸色比平时更显疲惫,黧黑的面庞上似乎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苍白。吃饭时,他握着筷子的右手忽然不受控制地轻微颤抖了一下,筷子“啪嗒”一声掉在桌上。
“爸,你怎么了?”陆宇立刻注意到了,心头一紧。
“没事没事,”陆大山连忙捡起筷子,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就是今天爬脚手架多了,有点累,手没劲儿。”
李娟也担忧地看着丈夫:“老陆,你这几天老是说头晕,要不明天去卫生院看看?”
“看什么看,老毛病了,歇歇就好。”陆大山摆摆手,一如既往地拒绝,“庄稼人,哪那么金贵。吃点止痛片就行了。”
但陆宇却放心不下。父亲才四十多岁,但长年累月的重体力劳动,早已让他的身体透支得厉害。那天晚上,陆宇强迫性地拉着父亲,用家里那个老式电子血压计量了血压。
结果吓了他一跳——高压160,低压100。
陆宇的心沉了下去。他虽然不懂医,但也知道这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他立刻用手机上网查询,越查越是心惊肉跳——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控制,会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心脏病、肾衰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词条跳出来,像重锤一样敲击着他的神经。
他猛地想起,复读这一年,为了不让他分心,父母几乎从未在他面前提起过任何不适。父亲偶尔会揉着腰说酸,母亲也常念叨着头疼,他却从未真正往心里去,只当是普通的劳累。此刻回想起来,父亲似乎有好几次在夜里咳嗽得很厉害,母亲也常常脸色不好……
一种巨大的愧疚感和恐惧感瞬间攫住了陆宇。他成功了,他即将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而他最亲爱的父母,却可能在他看不见的地方,被病痛悄然蚕食着健康。他们用健康的身体做燃料,才点亮了他前行的路。
第二天,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强硬地带着他去了县医院,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等待结果的过程煎熬而漫长。当医生拿着体检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严肃地说:“长期高强度劳动,严重高血压,腰肌劳损,还有潜在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必须立刻开始规范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不能再硬扛了”时,陆大山还在嘟囔着“没事,医生就爱吓唬人”。
但陆宇看着父亲花白的头发、深陷的眼窝和那双因为常年在水泥沙石中摩擦而永远也洗不干净粗糙裂纹的手,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就是在县医院消毒水弥漫的走廊里,看着身边步履匆匆、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看着他们沉着冷静地为病患解除痛苦,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如同破晓的晨光,猛地照进了陆宇的脑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知识改变命运。计算机代码可以改变世界,但无法直接抚平父亲眉间的痛苦,无法立刻守护至亲之人的健康。有什么,比拥有守护所爱之人生命与健康的能力更重要?有什么,比能够直接对抗疾病与死亡更崇高、更实用?
那一刻,一年前杨老师让他们写给自己的那封信里的内容,似乎也有了新的注解——“不要让爸妈失望,更不要让自己失望”。不让他们失望,不仅仅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更是要用自己的未来,去回报、去守护那份沉甸甸的爱。
从县医院回家的路上,父子俩都很沉默。快到家时,陆大山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小宇,爸没事,你别瞎想。志愿该咋报还咋报,计算机挺好的,有出息…”
“爸,”陆宇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异常坚定,“我想学医。”
陆大山猛地停下脚步,愕然地看着儿子。
“学医…学医太苦了,要学很多年…”李娟在一旁也愣住了,下意识地说。
“我不怕苦。”陆宇的目光看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复读这一年那么苦都熬过来了,还有什么苦吃不了。而且…”他转过头,深深地看着父母,“学了医,我就能更好地照顾你们,也能帮到像我们一样的很多家庭。我觉得,这比学计算机更有意义。”
那是陆宇第一次看到父亲眼圈红得那么厉害。这个扛着生活重压从不弯腰的汉子,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重重地、一遍遍地拍着儿子的肩膀。
志愿表上,第一志愿,从省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变成了星城市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