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分道扬镳,(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乱世求生录:我的三国》最新章节。
建安十四年的春天,夏口的潮湿与压抑,如同附骨之疽,侵蚀着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心。张伟与徐元直精心策划的“武陵避祸”之谋,在现实的铜墙铁壁前,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却也意外地撕开了一道狭窄的生存缝隙。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徐元直利用老主簿的信任,巧妙地将张伟“擅长救治山林瘴毒、蛇虫咬伤”的特长,作为“南下押运队急需之才”的理由,呈报了上去。同时,他也暗中打点,将一份关于“武陵郡情复杂,需精干文书随行记录、协调地方”的文书,混入日常呈报中,委婉地暗示了自己的价值。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他们忐忑等待消息时,一纸突如其来的调令,打乱了所有部署。
周瑜都督府下令,为加强对新附的南郡(江陵一带)的控制,并筹备西进之策,需从夏口各部抽调精干文书、工匠及医士,充实江陵大本营。这道命令优先级极高,夏口各营不敢怠慢,立即开始甄选人员。
徐元直因其出色的文笔和处理繁杂公务的能力,被典记曹主簿极力推荐,名列抽调文书名单之首!这看似是“重用”,实则将他们“同赴武陵”的计划彻底击碎。
“元直兄,此乃晋升之机啊!”老主簿捻着胡须,对前来听命的徐元直说道,“江陵乃都督驻跸之地,比这夏口前沿繁华得多。你去了那里,前程远大!”
徐元直心中冰凉,却只能强作欢颜,躬身谢道:“全赖主簿栽培!只是……武陵那边……”
“武陵?”老主簿摆摆手,“那边不过是次等任务,派几个寻常书吏去即可。你乃大才,当用于更要紧处!速去准备,三日后启程赴江陵!”
与此同时,张伟那边却传来了好消息。或许是南下武陵的押运队确实急需医士,又或许是张伟平日积累的“善治外伤”的名声起了作用,他被医营长官点名,编入了南下武陵的辅兵队伍,担任随队医官!但名额有限,仅他一人,连石头都无法跟随。
抉择:各奔前程
消息传来,张伟和徐元直在约定的破棚下再次碰面,相对无言。雨水顺着棚沿滴落,气氛凝重。
“江陵……那是周瑜的核心地盘,眼线众多,规矩更严。”张伟打破沉默,声音低沉,“你此去,是福是祸,难说。”
徐元直苦笑:“是啊,看似高升,实如履薄冰。但军令如山,无法违抗。”他看向张伟,“反倒是你,武陵虽偏远凶险,但天高皇帝远,或许真有喘息之机。只是……孤身一人,前路漫漫。”
张伟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有路走,总比困死强。医术是我的护身符,只要有用,就能活命。倒是你,徐先生,身在虎穴,务必万事小心!周瑜雄才大略,但猜忌之心亦重,蔡瑁、张允前车之鉴不远。”
“我明白。”徐元直点头,“此去江陵,我会谨言慎行,潜心文书,不涉军政。或许……在那边也能找到新的机会。”他顿了顿,从怀中掏出一块用油布仔细包裹的薄木片,递给张伟,“这是我凭记忆绘制的荆南大致水系、山脉草图,还有武陵郡几个已知县城的方位,以及……一些可能对你有用的郡中豪强、蛮族首领的姓氏传闻。虽粗糙,或可作参考。”
张伟郑重接过,贴身藏好:“多谢!此物珍贵!”他也将一个小布包递给徐元直,“这是我攒下的一些应急药材,解毒、止血、防瘴的,你都带上。江陵虽繁华,但舟车劳顿,水土不服,或许用得上。”
两人交换了最后的嘱托和微薄的馈赠,都知道,此番一别,山高水长,再见遥遥无期。乱世如潮,个人如萍,能做的,唯有各自保重,努力活下去。
南下:孤帆远影
三日后,夏口码头,人喧马嘶。
徐元直背着简单的行囊,随着一队被抽调的文书、工匠,登上了驶往江陵的官船。他站在船舷,回望残破的夏口城和城外连绵的营寨,心中五味杂陈。前程似锦?或许是。但每一步都可能是陷阱。他看了一眼人群中为他送行的张伟,微微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船帆升起,桨橹划动,官船缓缓驶离码头,逆流西上,消失在茫茫江雾之中。
同日傍晚,另一支规模较小的队伍,在夏口南门悄然集结。这是前往武陵的押运队,约百余人,多是辅兵和民夫,押送着十几辆装载粮饷、布帛和少许赏赐之物的骡车。队伍气氛沉闷,无人对这次深入蛮荒之地的任务抱有期待。
张伟背着药箱,穿着打满补丁的号衣,默默站在队伍末尾。他最后看了一眼石头,少年眼眶通红,强忍着泪水。张伟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好好活着,学好本事!等我站稳脚跟,或许……或许有机会接你过去!”说罢,毅然转身,汇入南下的队伍。
队伍在暮色中启程,沿着泥泞的官道,向南逶迤而行。前方是层峦叠嶂的荆山余脉和传说中蛮族出没的未知之地。张伟拉低了斗笠,将身影融入灰暗的人流中。孤独、忐忑,却也带着一丝挣脱束缚、寻找新生的决绝。
江陵:虎穴潜行
十数日后,徐元直抵达江陵。此时的江陵城,经过初步整顿,已恢复几分生气,作为周瑜经营荆州的大本营,军政机构林立,车水马龙,远比夏口繁华,但也暗藏更多机锋。
徐元直被分配至都督府记室,担任一名普通的文书。工作依旧是抄写、整理,但接触的文书级别更高,多是关于军资调配、人事任免、与孙权往来奏报以及针对刘备势力动向的谍报摘要。他谨记张伟的告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做事,不议论,不结交,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繁杂的文书工作中,以其高效和精准,渐渐赢得了新任上司的认可。
然而,他敏锐地察觉到,江陵的气氛比夏口更加微妙。周瑜雄心勃勃,积极备战,但军中关于西进益州还是北拒曹操的争论从未停止。与驻扎公安的刘备集团,表面和睦,暗中较劲不断。徐元直身处信息枢纽,更能感受到这种平静水面下的汹涌暗流。他像一株墙头草,在夹缝中艰难地维持着平衡,默默观察,悄悄学习,等待或许永远也不会到来的转机。
武陵:险途初探
张伟所在的押运队,行程则缓慢而艰辛。离开夏口平原后,便进入了丘陵地带,道路崎岖,密林深幽。瘴气弥漫,蚊虫肆虐,不时有民夫病倒。张伟的医术立刻派上了用场,他用沿途采集的草药,救治中暑、痢疾和蛇咬的队员,很快便在队伍中建立了威信,连带队的小校也对他客气了几分。
沿途关卡盘查森严,但持有都督府签发的公文,倒也顺利通过。越往南走,人烟越稀少,村落越破败,偶尔能见到被劫掠焚烧后的废墟,提醒着这片土地的不太平。
十余日后,队伍抵达武陵郡北部边境。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心生寒意。群山如黛,云雾缭绕,根本无路可走,只有猎人和蛮族踩出的依稀小径。向导是当地一名沉默寡言的老兵,警告众人跟紧,不得喧哗,不得随意离队。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分道扬镳,殊途同归?
徐元直在江陵的权力漩涡中潜行,张伟在武陵的蛮荒之地跋涉。两人的命运轨迹,在赤壁之战后短暂交汇,又因时势而被迫分离,各自驶向未知的彼岸。
一条路,通向权力的中心,步步惊心;另一条路,通向文明的边缘,生死未卜。
乱世如炉,淬炼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他们能否在各自的道路上找到安身立命之所?那条名为“武陵”的险路,是否会成为张伟的葬身之地?徐元直在周瑜麾下,是会成为心腹,还是下一个被猜忌的牺牲品?
希望的微光,在漫漫长夜中摇曳不定。活下去,并期待重逢,成了支撑他们穿越黑暗的唯一信念。荆南的群山和江陵的楼阁,共同见证着这乱世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与坚韧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