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真相(4)(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知意的平淡生活》最新章节。

徐父俆母对视一眼,然后低声下气地对陈父陈母说道:“弟弟,弟妹,我们徐家实在是对不住你们啊!都是我们没有管教好这个畜生,才让他犯下如此大错。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想办法弥补了。不如就让这个畜生娶了珠儿吧,这样也算是给珠儿和陈家一个交代,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陈父陈母听了徐父俆母的话,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然而,他们的目光却不约而同地落在了跪在地上、低着头的俆止宁身上。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你们说的不算,得看当事人的意思!”

徐父顺着陈父陈母的视线看去,目光最终落在了小儿子的身上。他凝视着俆止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那种心疼怜惜交织着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之情。尽管内心有些不忍,但他还是咬了咬牙,毅然决然地走上前去。

走到俆止宁面前,徐父毫不犹豫地抬起脚,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地踢向俆止宁。这一脚力量极大,俆止宁完全没有防备,被踢得身体猛地歪向一侧,差点摔倒在地。

“小畜生,你倒是说话啊!”徐父怒不可遏地吼道,他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带着无法遏制的怒意。

陈珠儿看到这一幕,她急忙冲上前去,扶住俆止宁,关切地询问他是否受伤。然后,她转身跪在徐父面前,紧紧拉住徐父的衣袍,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

“姑父,求求您不要这样对表哥,这一切都不怪表哥,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陈珠儿哭着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哀求。

陈父陈母听到陈珠儿的话,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他们连忙想要阻止陈珠儿继续说下去,然而,陈珠儿的话已经脱口而出,覆水难收。

陈父无奈地叹息一声,满脸愁容地说道:“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女大不中留’啊!”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俆止宁看着陈珠儿跪地乞求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苦涩。他不禁想,如果时间能够倒流,他绝对不会再像昨天晚上一样,喝那么多的酒。然而,这世间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事物,但唯独没有“如果”这个东西。

尽管内心极度不情愿,但俆止宁最终还是缓缓地点了点头,仿佛这个简单的动作需要用尽他全身的力气。就这样,徐家和陈家亲上加亲,将俆止宁和陈珠儿的婚事正式定了下来。

不过,在三媒六聘的程序尚未走完之时,俆止宁却突然决定从军,而且还是前往距离京城最为遥远的苦寒之地。这一去,便是整整三年,其间他从未回过京城。

实际上,在这漫长的三年里,俆止宁并非没有机会回京。然而,他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所有这些机会。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不知道该以怎样的面目去面对他的未婚妻——同时也是他的表妹陈珠儿。

这三年,对俆止宁来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磨练,更是一场艰难的心理建设。他无数次在心中告诉自己,既然两人已经有了夫妻之实,那么再有夫妻之名也不过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罢了。

三年之期将至,俆止宁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家中的书信。信上说表妹陈珠儿看中了新科探花郎,对其倾心不已,甚至哭着闹着要与徐家解除婚约。徐家无奈之下,只好写信来询问俆止宁的意见,看他是否愿意退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读完这封信,俆止宁心中一阵狂喜。他对表妹除了愧疚之外并无男女之情,如今表妹主动提出退亲,对他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他想也没想,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笔,迅速在信纸上写下“同意退亲”几字。

然而,就在他即将把信装入信封,准备寄出去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他和表妹曾经有过的那一夜。尽管他极不愿意去回忆,但那毕竟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并非他能够轻易抹去的。

俆止宁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信件拆开。在信的末尾,他缓缓地补上一行字:“望家中能多给表妹一些添妆,权当是我的赔偿,以贺表妹觅得良人。”

信件寄出,压在俆止宁心上的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终于被搬开。这下,他再也没有留在军营里的借口和理由了,三年未归,他只觉得自己此刻归心似箭。于是,三年期满的时候,他顺势回了京。

信件寄出后,俆止宁感到如释重负,仿佛压在心头的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终于被搬走了。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情也随之轻松起来。

然而,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了继续留在军营里的借口和理由。三年来,他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着归期,但现在,这些借口都已经不再成立。

三年未归,俆止宁对亲人的思念愈发强烈。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京城,与家人团聚,感受那份久违的温暖。

回京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街道两旁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俆止宁走在人群中,被这喜庆的氛围所感染,心情格外舒畅。突然,他听到一阵喧闹声,原来是娶亲的队伍正缓缓走来。那红红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仿佛一条红色的巨龙在街道上舞动。

俆止宁好奇地向路人打听,得知这娶亲的正是新科探花郎。就在这时,俆止宁的目光被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那个年轻书生吸引住了。只见他眉目俊朗,风度翩翩,一袭红袍更衬得他英姿飒爽。此刻的他意气风发,不停地向着人群中祝贺的人拱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他的身后,跟着一顶大红花轿,花轿两侧有人不停地向着围观的人群撒着铜板和饴糖。铜板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饴糖则如雨点般洒落,引得百姓们哄抢成一团。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高声祝贺起来。一时间,“郎才女貌”、“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祝福的话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些淳朴的老百姓们将自己平生能想到的所有带有美好寓意的词都说了出来,引起了一阵又一阵更加激烈的祝贺声浪,将这场婚礼的气氛烘托得热闹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