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明灯(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八零搞事业》最新章节。
“咋办?”老支书环视一圈,提高了音量,“他们不是要证据吗?咱们就给他们证据!小满,把你所有的设计草图、笔记本,哪怕是最初那些画得歪歪扭扭的纸片子,都找出来!各位老师傅,把你们这些年改进工具、试验新技法的过程,都回想起来,互相作证!咱们合作社,从第一天起的会议记录、订单存根、甚至是当初跟星火签合同时的照片,全都翻出来!”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渐渐沉下的夜色,语气斩钉截铁:“光有这些还不够!我记得上次陈律师来普法的时候提过一嘴,说有些设计,可以通过补充提交‘实物样品’和‘完整制作流程记录’作为辅助证据,能大大增强专利的稳固性,叫什么……‘补充完善专利申请文件’?”
赵小满猛地想了起来:“对!是有这个说法!特别是对于手工艺品类,完整的创作过程和实物佐证非常重要!”
“那就干!”老支书一挥手,仿佛回到了当年带领村民修水库、开荒山的岁月,“今天晚上,咱们谁也不睡了!小满,你负责把所有图纸、资料整理归类,标清楚时间和创作思路!李老头,王婆婆,你们几个手艺最老的,带着年轻后生,就照着专利书上那些最有代表性的花样和器型,当场给我重新编一遍!从选藤、破篾、到成型、收口,每一步都给我仔仔细细地录下来!这就是咱们的‘活证据’!看谁还敢说这不是咱们独创的!”
老支书的话语像一团火,瞬间点燃了合作社里所有人的情绪。之前的焦虑和茫然被一种同仇敌忾的决心所取代。
“对!跟他们干!”
“保护咱们自己的手艺!”
“支书说得对!让他们看看咱们槐花村人的骨气!”
没有多余的动员,村民们自发地行动起来。赵小满抹了把眼角,立刻冲回自己的小屋,抱出一大摞厚厚的素描本和散乱的稿纸,那里面记录着她无数个日夜的灵感与汗水。几位年迈的老师傅,在年轻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却坚定地坐到了工作台前,就着明亮的灯光,拿起熟悉的藤条,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此刻却稳如磐石。年轻人们则拿出手机,打开录像功能,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从老师傅如何凭手感挑选柔韧度最佳的藤条,到如何运用不同的力道和角度,将一根根普通的藤条变成充满生命力的纹样。
合作社里,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藤条的清香,以及一种无声的、凝聚的力量。只有篾刀破开藤条的“唰唰”声、藤条交织摩擦的“沙沙”声,以及偶尔压低声音的交流。老支书背着手,在合作社里缓缓踱步,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却又秩序井然的场面,那双看惯世事变迁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心痛,有愤怒,但更多的是欣慰和坚定。文化的根脉,或许脆弱,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自有一种野草般的韧性,在最低的土壤里,也能爆发出最强大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陆信和苏宁也彻夜未眠。他们调动了所有商业情报网络,终于在天亮前,摸清了“寰宇文化”背后资本的大致轮廓——一个惯于在全球范围内搜罗有独特文化价值和商业潜力的中小品牌,通过法律、资本手段进行围猎,要么低价收购后进行快速资本化运作透支品牌价值,要么就将之雪藏以消除对其旗下同类产品的竞争威胁。
“果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恶意收购前戏。”陆信挂掉最后一个电话,对苏宁说,声音里带着疲惫,更有冷冽,“他们看中的,是‘槐花生活’独特的文化标签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想用最小的代价摘桃子。”
苏宁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眼神却异常清亮:“幸好,我们发现得早,更幸好,槐花村那边……有老支书他们在。”
第二天中午,赵小满带着两个巨大的、小心翼翼包裹着的行李箱,和一双熬得通红的眼睛,出现在了苏宁的办公室。箱子里,是连夜整理好的、堪称浩繁的设计原稿和过程记录,以及那几个由老师傅们带着满腔愤懑与匠心、重新编织出的、几乎与专利样品别无二致的藤编作品,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原创性和技艺高度。
随行的年轻人,则将连夜拍摄的视频素材交给了公关和技术团队。这些充满泥土气息和手工温度的影像,比任何冰冷的法律文件都更具说服力。
陈律师看到这些“证据”时,忍不住惊叹:“太好了!有了这些实物和流程记录,尤其是老师傅们现场演示不同专利花纹独特编织手法的视频,对方关于‘公共领域’的指控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证据链的完整性和说服力!”
接下来的法律攻防战,变成了一场证据的较量。星火科技的法务团队,将槐花村村民提供的“活证据”系统整理,提交给了知识产权局,并举行了小范围的听证说明会。当评审专家们看到那些泛黄的草图上一笔一划的修改痕迹,看到视频里老匠人那双神奇的手如何将传统纹样进行创新性演绎时,态度明显发生了倾斜。
与此同时,陆信和苏宁也利用媒体和行业论坛,适时披露了境外资本试图利用法律漏洞进行文化掠夺的行为,引发了舆论对传统文化创新保护和企业正当权益的广泛关注。“保护匠心,抵制文化海盗”的声音开始在网络上形成声势。
一个月后,知识产权局作出了裁定:驳回“寰宇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提出的所有权异议,认定“槐花生活”所属的十七项藤编外观设计专利有效,其独创性和创新性应予保护。
消息传回槐花村,合作社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老支书接过赵小满递过来的、泡得浓浓的本地野茶,喝了一大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舒展的笑容。
当晚,陆信和苏宁带着胜利的喜悦,以及深深的感激,再次驱车来到了槐花村。合作社里摆开了简单的庆功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般的兴奋与自豪。
老支书拉着陆信和苏宁的手,语气感慨:“信子,苏宁,这次多亏了你们啊。要不是你们及时告知,又花了大力气在法律上跟那帮家伙周旋,咱们祖传的手艺,怕是真要被人巧取豪夺了去。”
“老支书,您千万别这么说。”苏宁紧紧握住老人粗糙的手,真诚地说,“应该是我们感谢您,感谢小满,感谢槐花村的每一位乡亲。是你们,在关键时刻,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守住了文化的尊严,也守住了商业的正义。你们连夜赶工的那些证据,比任何律师的雄辩都更有力量。”
陆信也动情地说:“是啊。这次事件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企业要发展,科技要创新,但根不能丢。我们星火科技的根,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像槐花村藤编这样的文化底蕴和匠心精神。只有保护好这些根脉,我们的发展才有灵魂,才有温度。”
他环顾着周围一张张质朴而充满生命力的面孔,继续说道:“经过这次风波,我建议,我们双方的合作要再深化一步。我们可以共同成立一个‘传统工艺创新与保护基金’,一方面用于支持藤编等手工艺的技艺传承和创新研发,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风险应对机制,绝不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老支书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这个主意好!咱们不能光守着老本,还得往前看,把手艺传下去,发扬光大!”
庆功宴的气氛更加热烈起来。赵小满拿着一个刚刚编好的、融合了此次事件元素——以法律文书卷轴为灵感,编织出象征守护与韧性的新纹样——的小小杯垫,走到苏宁面前,眼眶微红,却笑容灿烂:“苏宁姐,这个送给您。谢谢您,谢谢陆总,谢谢星火科技,没有放弃我们。”
苏宁接过那只浸润着汗水与情感的小小杯垫,感觉它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藤条编织的物件,更是一份信任,一份坚守,一份在商业浪潮与文化传承的碰撞中,淬炼出的、闪着光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