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草编手工(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八零搞事业》最新章节。
风雪在屋外嚎叫了三天三夜,终于在一个清晨力竭,偃旗息鼓。太阳挣扎着从铅灰色的云层后露出半张脸,将惨白的光线投向银装素裹的大地。
破屋像个被遗忘的雪堆,寂静地趴在村尾。门前的积雪足有半尺深,屋檐下挂着一排晶莹剔透的冰棱。
苏宁推开被积雪堵住一半的木门,冷冽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她精神一振。她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拿起墙角的破扫帚,开始清理门前的积雪。每一下都耗费力气,呵出的白气在眼前凝而不散。
陆信的腿伤好了大半,痂已经脱落,露出粉色的新肉,但走路还有些跛。他也拿了把旧铁锹出来,帮着一起清雪。两人没什么交流,只有扫雪铲雪的沙沙声,和偶尔因为用力而发出的短促喘息。
阳光渐渐有了温度,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清理出一小片空地后,苏宁直起腰,擦了擦额角的细汗,看着这片白茫茫的世界,心里却不像天气这般敞亮。
柴火所剩无几,那点应急的玉米面和肉干也快见底了。寒冬,才刚刚开始。
“我去后山看看。”陆信把铁锹杵在地上,望着后山的方向。山林被积雪覆盖,静谧中透着未知的危险。
“你的腿……”苏宁担忧地看向他的伤处。
“不碍事。”陆信活动了一下左腿,“捡点枯枝,不走远。”
他知道家里的窘境。作为男人,他不能一直躺着。
苏宁没再阻拦,只是默默回屋,把那个旧军用水壶灌满热水,又包了两块最厚实的野菜饼,塞进他的挎包。“小心点,早点回来。”
陆信接过挎包,深深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拎起柴刀,一脚深一脚浅地朝着后山走去。高大的背影在雪地里,显得有几分孤寂,却又异常坚定。
苏宁目送他消失在雪松林后,心里空落落的。她转身回屋,开始盘算。系统积分还剩57点,不能再轻易动用。那点粮票布票是过河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苏家那边,自从陆信受伤她硬气地顶回去后,暂时没了动静,但谁知道是不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她走到屋后,扒开积雪,看了看那几垄在严寒中顽强存活的菠菜和小白菜。叶片冻得发蔫,但根还活着。这是她唯一的、实实在在的希望。
得想办法,再找条活路。
她想起前些日子在废品站捡来的那些破铜烂铁和旧报纸。或许……可以从这里面淘淘金?这个年代,信息闭塞,任何一点有用的知识都可能变成财富。
她把那些旧报纸翻出来,摊在扫干净的地面上。报纸已经泛黄发脆,日期大多是几年前的。内容无非是些社论、生产标兵事迹、还有简单的农业知识科普。她耐着性子,一页页翻看。
忽然,一则豆腐块大小的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我县红星公社利用冬季农闲,发展草编副业,产品畅销外地,增加集体收入……”
草编?
苏宁心里一动。槐花村别的没有,芦苇、蒲草、麦秆这些东西可不缺!以前村里也有老人会编个筐、编个草席什么的,但都是自家用,没形成规模。如果她能学会,编出些精巧实用的东西,是不是也能拿去换点钱或者粮食?
这个念头让她兴奋起来。她仔细把那则消息又看了几遍,记下了几个关键的点。然后,她开始回忆原主那点模糊的记忆里,关于草编的零星印象。
说干就干。她拿起柴刀,走到屋后河边,割了一大捆干枯的芦苇杆回来。按照记忆里最基础的编法,她尝试着编一个最简单的平底筐。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干燥的芦苇杆又硬又脆,一不小心就折断。她的手指很快被划出了几道血口子,编出来的东西也歪歪扭扭,松松垮垮,根本不成型。
尝试了一下午,浪费了一堆芦苇杆,只得到一个丑得没法看的“半成品”。苏宁有些气馁,坐在小板凳上,看着自己红肿的手指和满地的狼藉。
难道这条路也行不通?
她不死心,再次呼唤系统。在搜索栏输入“草编”、“编织技巧”。
光屏闪烁,跳出结果:《民间草编技法大全》(初级): 20积分,《实用柳编工艺图解》: 25积分……
又是积分!苏宁看着那可怜的57积分,心疼得直抽抽。但想到这是可能改变现状的技能,她一咬牙。
【购买《民间草编技法大全》(初级)!】
【消耗积分20点,剩余积分37点。】
一股暖流涌入脑海,大量的草编图案、手法、技巧瞬间清晰起来,仿佛她早已练习过千百遍。如何选料、浸泡、处理、起底、编织、收口……每一步都详细无比。
苏宁闭上眼睛,消化着这些知识。再睁开眼时,她看着地上那些芦苇杆,眼神已经完全不同。
她重新挑选了韧性更好的蒲草,用温水浸泡软化。然后,按照脑海中的技法,手指灵活地翻飞起来。这一次,动作流畅了许多,编出的底子又平整又结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