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笛声、舞影与荣誉之战(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新鸳鸯蝴蝶梦之天煞孤星》最新章节。

萧逸他们会咋咋呼呼地跑来找我,美其名曰“视察排练进度”,结果往往是被我拿着笛子当“武器”,笑骂着追打回去,给寂静的夜晚平添了许多生机。

这些天来,整个清州一中都沉浸在一种热烈而紧张的备战氛围中。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联欢晚会,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这不仅仅是一场文艺汇演,更仿佛是一场隐形的、关乎学校荣誉的“战争”。参赛的几乎汇聚了清州市周边所有有头有脸的厂矿子弟学校:

· 省轻工纺织印染厂子弟学校(那里有萧逸的老同学吴华,据说钢琴弹得极好)

· 中国第七砂轮厂子弟学校(以纪律严明着称)

· 省化肥厂子弟学校(据说节目创意新奇)

· 省铁合金冶炼厂子弟学校(这是宇文嫣的母校,她透露那边的节目质量很高)

· 省电建二公司子校

· 红枫发电厂子校

· 清州市火电厂子弟学校

· 省有机化工总厂子弟学校 等等。

还有红湖区的东门桥乡 大星乡 簸落乡等五六个民族中学和各乡镇的公办中学。

这期间,那个叫吴华的姑娘还特意来找过萧逸,据说是“叙旧”。她言语间带着自信和挑战的意味,明确表示她和闺蜜准备了精彩的节目,要在舞台上和我们清州市第一中学“一决雌雄”。

这姑娘的自信和锐气,不知怎的,竟让我生出几分欣赏。“此女甚得朕心,” 我在心里用那不属于此世的腔调调侃了一句,随即涌起的是一丝无奈的怅惘,“唉,可惜了,朕如今是这副皮囊……”

更让我在意的是,听说我的母校——红湖区第一中学也要选派优秀学生参加。这意味着,我那对只比我小几个月的双胞胎侄女曹珈、曹瑶,很可能也会出现在晚会的舞台上……想到要在那种场合下以“参赛者”而非“观众”的身份面对母校和亲人,心情不免有些复杂。

“不争馒头争口气!” 这句话成了所有报名参加比赛同学心中默念的箴言。大家就像集体注射了兴奋剂,利用一切可能的课余时间刻苦排练。空旷的教室、夕阳下的操场、甚至少有人经过的宿舍走廊里,时常能看到练习唱歌、跳舞、朗诵、乐器的身影,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积极向上、不甘人后的拼搏劲儿。

妈妈特意托弟弟秋生捎来口信和生活费,叫我近期不用回家,安心在学校练舞,家里的事不用操心。

弟弟秋生第一次踏进清州市第一中学的校园,就被这比初中母校大得多、也气派得多的环境迷住了。当他按照地址找到307宿舍,看到开门出来的我时,更是结结实实地大吃了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眼前这个穿着练功服、身姿挺拔、眉宇间带着一股以前没有的自信与灵动的少女,真的是他那个曾经被叫做“假姑娘”、一起爬树掏鸟窝的“二哥”吗?(自从中考后那次初潮过后,他在妈妈的严厉命令下,已经被迫修改称呼,别扭地叫我“姐姐”了。)

萧逸见我练舞辛苦,脸色消瘦,常拉我去他家“改善伙食”。萧逸妈妈热情爽朗,对我很好,总做好吃的。萧伯伯忙应酬,不常在家吃饭。我总觉得去吃白食不好,便盯上萧逸书包。饭后回校或去他家路上,我都把书包挂肩上,默默跟着。

班阿姨看到好几次,都忍不住打趣,笑着对萧逸说:“小逸啊,你看鹤宁,都快成了你的小书童了!”

“书童”这个昵称,不知怎的就在萧逸家和他那帮死党圈子里传开了,成了我一个略带调侃却亲切的“雅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来到萧逸的书房,准备找本书看看。当我走进书房时,却意外地发现萧逸的裤子裆部竟然磨破了一个小洞。

我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心想这个大男人怎么这么不小心。于是,我顺手找来了针线,蹲下身子,准备帮他把这个洞补上。

我仔细地穿好线,然后开始一针一线地缝补起来。正当我全神贯注地缝着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我下意识地抬头一看,却正好撞见萧逸的姐姐和班阿姨端着一盘水果走了进来。

她们显然没有想到会看到这样的一幕,都愣住了一下。不过,很快她们的脸上就露出了笑意,那笑容里似乎还带着一丝戏谑。

我顿时觉得有些尴尬,脸颊像被火烤过一样发烫。我赶紧低下头,继续缝补着裤子,心里却像有只小鹿在乱撞,完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

空气中弥漫着热烈、积极、充满期待的氛围,我深受感染,投入更多热情练习,反复打磨舞蹈动作。汗水不会辜负努力,在即将到来的璀璨舞台上,我或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证明方式,不同于成绩单和军事符号,而是独特努力成长的十六岁少女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