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佯狂骄兵骄其心,将计就计布暗棋/(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最新章节。
午后,风由西北来,像一柄看不见的刀把云层一层层刮薄。
长安城在这刮薄之下,屋瓦发出细而干的光。未央城北,渭桥一带水草微黄,岸上搭起射柳的靶架,靶心用红绸缠得鲜亮。沿岸军棚支得不密,故意露出几处空当,像是懒散,像是轻敌。
吕布披一领虎文轻裘,腰间松系武带,手中把玩一管黑角酒壶,壶口封着红泥。
他立在马前,马鬃顺风,像一把被拢平的刷子。他脸上带笑,笑里有一种刻意按下去的放纵,恰似把刃收在鞘里又故意露了一指宽的光。
陈宫立在三步外,袖中铃线微颤,眼神却稳如黑石。他看着吕布,像看一块砧板上将要被大匠起出的纹路。
“将军真要‘佯狂’?”他低声问。
“狂不狂,看谁的眼。”吕布将酒壶在掌中过了两道,“他们要看我狂,我便给。”他偏头,目光顺着渭水看去,水上被风压出的一道暗线尽头,有几只小小的浮子——那是“鸩”的记号,告诉他:对岸的黑帐里,望风的人,已经换班。
“骄兵,先骄其心,再骄其眼。”陈宫唇角一挑,“第一步,渭桥演武;第二步,东市诱袭;第三步,烧断浮桥——三子落下,明日可以动身。”
吕布点头,把壶封泥掰开,壶嘴凑到唇边,喉结滚动。香气四散,近处将校闻得清楚——姜汤加少许酒,姜多酒少。看的人却只看见“饮”,不闻其味。他抬手,将空壶抛给张辽:“文远,以你手射柳,叫他们看。”
张辽会意,纵马出列。风掠披风边,披风犹若掠过刀背的火星。
他先帖靶,再远靶,最后反身回射一枝,枝发如雷,穿柳而过,柳叶抖下,堆了一地细碎的绿。围看之兵齐声喝彩。吕布更笑,手指一弹:“再来!今日不谈军纪,只谈痛快!”
“呜——”号角悠长,陷阵营也出列。高顺不笑,只吩咐“行列如水”,让士卒按队过桥,故意在桥头留出几处“懒慢”。桥下,几只浮木顺水漂,木上用暗油封着火绵,阳光照上去,平平无奇。
渭北黑帐里,李傕与郭汜靠在一处临时搭起的高台上看,身后侍者扯着半卷帐角挡风。李傕眯眼,刀疤看起来像笑:“他喝酒。”
郭汜舔了舔唇:“他不守。”他眼底亮起贪婪的光,“城里是他守,桥上是他玩。今夜……东市。”
“东市?”李傕笑出一声,“你还挂念三日前被他们打落的那几面小旗?”
“旗要回,人也要杀。今日他演武,夜里必散。城中军商杂处,兵不成阵。此时入,取其市场与马草,试其反应。试不及,再入一次就死。”郭汜压低嗓,“我有一队悍卒,惯夜斗。”
李傕不言。他的指尖轻轻叩在座边木板上,叩了三下,像在心里也画了三笔。第三笔落下时,他笑了:“好。夜袭东市。命樊稠部下,换人带。樊稠死在玄武门,他的人心不稳,换手,杀出个痛快来。”
帐外,一个披草鞋、背货篓的斥候悄无声息离开,将这个“痛快”的消息,沿着渭岸的芦苇,送进了风里。
……
申时初,渭桥演武散。吕布把虎裘丢给亲随,提戟上马,单骑沿桥缓缓而行,马蹄踏木,发出“巴达”“巴达”的节律。他似醉非醉,手中戟背不时敲在桥栏,发出细脆的“当当”,甚是无礼。他故意把这一段“无礼”送进对岸的望风眼里。
陈宫立在桥侧,袖中暗铃忽轻忽重。他看着吕布滑过去的背影,低低道:“骄心已起。”他抬头,对身边的“鸩”使吩咐,“一,放‘军饮’之谣,说将军醉;二,放‘军散’之谣,说陷阵营散回营;三,放‘东市货重、马草新卸’之谣。快,趁风。”
“喏。”
“第四件,”陈宫目光微转,“派那名‘放生’的俘虏回营,叫他捧着一只破酒盏,去郭汜那边讲一个故事:‘吕将军酒后夸口:玄武门血战,惟百人足以守城,其余皆可休。’记得,夸大,越荒唐越好。”
“记下。”使者退去。
张辽牵马近前:“他若信?”
“信也好,不信也好。”陈宫微笑,“他听见这话,就会心痒。他的‘痒’,正是我们的‘药’。”
“那东市?”张辽问。
“已清过一遍。”陈宫道,“三坊九陌半数摊户今日午时前已散去,收摊的,我们补其损失;留下的,是我们的‘民夫’——都是大汉好手。屋面水囊拉好,巷口拒马安好,屋脊上‘鹞子’伏好。你带三百,伏在猪龙巷的尾巴,见我青灯一灭,斜插。”
“陷阵营呢?”张辽看向高顺。
“门中守玄武。”高顺淡淡,“城外守渭桥。东市是你的。”
吕布从桥那头折回,听见这句,瞥了高顺一眼:“守得住?”
“守。”高顺只此一字。
吕布点头,目光掠过河面:“第三棋呢?”
陈宫道:“浮桥下油绵已布,桥中空腔里藏了蓖麻油与松脂,桥头的火引已架。若夜里他们试市,我们便断渭。明日出关,桥在,敌追得急;桥断,敌追不动。追不动,‘三辅节制’便有回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吕布翻身上马,向城里去了。他的背影在暮色里一寸寸被吞进城门,像一柄刀入鞘,鞘里却藏着火。
……
酉时初,王允府。门外风把白纸“府中之案,不取无名书”吹得簌簌响。王允在灯下亲手又重描了一遍墨,墨黑如铁。门人报:“司徒,东市已清,军巡未扰,民气略稳。”王允放下笔,向案上“太学诸生请‘不籍没’”四字看了一眼,又看一眼,才起身。
“司徒。”杨公悄声近前,“军中将开‘诱’,夜里恐有血。”
“血免不了。”王允闭目一瞬,睁开,“但要尽量不破屋,不焚市。陈宫答我,屋脊上水囊已挂,火起即浇。今夜若胜,明日午时,我去尚书台,把‘节制三辅’的副本,再钤一印,贴在宣德坊口——阳字越多,阴字越少。至于毒士之书……暂且不理。”
杨公领命。王允迈出书房一步,忽又折回,取了幅裘披上。裘温,他的心却凉。他知道今晚这棋,落得险。他也知道,险,正是当下唯一的路。
……
亥时,东市。
市门半开不闭,门楣上的灯笼有意无意地偏了一寸。街心的石板被水冲得透亮,摊位被整齐收起,只留下一排排空架子。风吹过,空架子微微摇,发出“吱呀”的细音。屋脊之上,静伏着十数道黑影,“鹞子”在瓦当间蜷身如猫,背上弩,腰间绳,袖里藏着石灰囊与火折。
猪龙巷口,张辽一手搭在马鞍上,一手握刀,眼珠静静落在街口那盏青灯上。青灯的火苗时大时小,像在喘气。
戌亥交,风忽然小了。青灯的火苗稳了半息,随即“噗”的一声灭了。
“来。”张辽像在自言自语,低低吐出一字。
同一刻,东市西端,一队人影贴着墙根涌进,脚步轻疾,刀鞘被布包着,行至市心忽分左右,入巷入廊,直取马草棚与粮架。他们的动作干净,是惯夜斗的人。带头者压声:“快取,勿恋;若遇军巡,斩。”
掠过第三个拐角,巷子深处忽亮起一点极小的光,像萤火,又像兽眼。随后,铁声一响,巷口之外,“哗啦”一串铁锁落地,拒马横出,像忽然从石里长出一排牙。
“有埋伏!”带头者猛地收步,刀出鞘。
“埋伏?”屋脊上一道黑影冷笑一声,石灰囊先落,紧接着是绳网“唰”的一张。灰迷眼,绳缠腿,脚下一滑,半数人栽倒。街两侧空架子忽然倾斜,竟是竹骨遮板,板后并州军士一拥而出,盾如墙,短戟如林。
“杀!”张辽的声音像被风削薄的铁,“斜插!”
三百甲士从猪龙巷如黑水出槽,横切敌队腰眼。张辽刀势并不华丽,快、狠、短,每一刀都找人的喉、肘、腰。带头者终究是悍勇之徒,压疼挥刀,一时竟逼退了两步。下一刻,一只“鹞子”从屋脊落下,双脚先着地,刀背一横,正拍在他额角。他眼前白光一闪,整个人瘫软。张辽不看他,刀峰转腕,把他身后一人膝弯挑断。
“后巷!后巷!”乱兵中有人叫。后巷的门却在同一刻“咔”的一声合死。门内,有人低低喝了一句:“倒水!”屋脊上的水囊成串倾泻,水如雨,浇得街心泥泞。泥泞里,敌人脚下更滑,一滑便是命。
巷外,一人持双刃,“噌噌”连挑数人。他胸前缠着一块红布,腕上有刺纹,是西凉军中的悍卒头子。张辽提刀直迎,刀光一错,他双刃交护,刀背堪堪挡住。两人连过三合,彼此都觉对方厉害。张辽心中微喜——喜的是此人有名,留他一命才好放虎归山。
他猛地变招,刀峰从横扫突转下压,拍在双刃外侧。悍卒手腕一麻,双刃脱手半尺。张辽膝一顶,顶在他下盘,腰力一绞,将他半抱过肩,“砰”地砸在湿石上。悍卒还想挣,张辽刀背已经贴在他喉窝,微微一压,压出一道血痕而不深。他俯身,在他耳边吐出两个字:“走。”
悍卒一怔,眼里先是愤,旋即是狐疑。他被两名并州军押着,似押非押,从侧巷推出去,留下一道模糊的血线。那两名并州军押到无人处,手一松,悍卒跌坐在地,大口喘息。一个军士低低道:“回去报你家主:吕将军醉,陷阵散,东市空。”另一个补上一句,“还说,张辽刀快。”
悍卒木了半息,忽然咧嘴,笑得像被大冬天的刀风割了嘴角:“好,好刀。爷回去,替你传话。”
巷内厮杀又半盏茶工夫,西凉夜贼被斩、被擒者过半,余者四散。屋脊上的“鹞子”收绳,水囊最后一滴淌尽,街石再亮一次,亮里没有火、没有焚,只有血像被打翻的墨。
“收。”张辽提刀立在市心,吐出一口浊气,“伤者抬往东庙,医官就近。”
他抬头望屋脊,见陈宫一身素衣,站在屋檐下,衣角被风吹起,像旗的一角。他向陈宫拱手,陈宫微微点头,袖中铃线轻动一下。这一下,传去了渭桥。
……
子时,渭桥。
桥身在夜里像一条伏着的兽,微微起伏。桥下水丝细,风来时却能把水面吹出细草似的纹。桥头火引藏在桥栏与木梁之间,四处,一处主,一处副,一处引,一处藏。高顺立在阴影里,眼里有火,却不是桥上的火,是血战玄武门后留在他胸中的一种沉热。
“将军命,东市已成。”有“鸩”的人来报。
“可好?”高顺问的不是胜败,是“屋”。
“民屋无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