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处理战俘,甄别利用(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龙旗》最新章节。

崇祯七年十月十五,大同城外的校场上,寒风卷着枯草碎屑,在黄土地上打着旋。两千余名后金战俘被绳索串联着,蹲在冰冷的地面上,破旧的盔甲上还沾着未清理的血污与泥土,脸上满是疲惫与惶恐。校场四周,登莱军士兵手持长枪,神情肃穆地站成一圈,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防止战俘逃脱或生事。

王巢身着铠甲,站在校场高台之上,目光如炬地扫过下方的战俘群。他身旁站着周锐、李虎与负责军纪的参将赵武,三人皆是神色严肃——阳和大捷后,登莱军共俘获后金士兵两千三百余人,如何处置这些战俘,不仅关乎大同城防的恢复,更影响着后续对后金的战略部署,容不得半分马虎。

“赵参将,战俘的初步清点与看管情况如何?”王巢的声音透过寒风,清晰地传到赵武耳中。赵武躬身回道:“回将军,所有战俘已按俘获时间分批次登记在册,共计两千三百四十二人。目前由第三营负责看管,每日发放两顿稀粥,暂无逃亡或反抗迹象,但有部分战俘因伤势过重,需医疗小队介入诊治。”

王巢点了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身前的栏杆:“战俘之中,必有精通技艺之人,也有普通的牧民士兵。我们不能一概而论,需逐一甄别,分类处置——既要让他们为大同的恢复出力,也要防止留下隐患。”

他转头看向周锐,语气坚定地说道:“周锐,你率两百名士兵,负责战俘的初步甄别。先将所有战俘按‘有无技艺’‘是否自愿归降’两类划分,有技艺者单独关押,普通士兵暂时集中看管。过程中务必严守军纪,不得虐待战俘,但也不能放松警惕,若有反抗者,按军法处置。”

“属下遵命!”周锐拱手领命,转身快步走下高台,很快便带着两百名士兵来到战俘群前。随着周锐一声令下,士兵们分成十组,每组负责两百余名战俘,开始逐一询问甄别。

“会打铁的出列!”一名登莱军士兵手持名册,高声喊道。战俘群中一阵骚动,几名身材粗壮、手上布满老茧的汉子犹豫着抬起头,却又在同伴的眼神示意下,悄悄低下了头——后金军中,工匠多为被掳掠的汉人或归附的蒙古匠人,虽有技艺,却因畏惧后金的残酷刑罚,不敢轻易暴露身份。

周锐见状,走到一名看似领头的后金百户面前,拔出腰间佩刀,将刀鞘扔在地上,刀刃贴着对方的脖颈,语气冰冷地说道:“本将知道,你们之中有不少会打铁、做木匠的匠人。现在主动出列,可免死;若等我们查出来,或被同伴揭发,当即斩首示众!”

那后金百户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却仍咬牙不肯开口。周锐眼中寒光一闪,手腕微微用力,刀刃瞬间划破对方的皮肤,一丝鲜血顺着脖颈流下。“最后问一次,说不说?”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破旧布衣、双手粗糙的中年汉子突然从战俘群中站起,颤声说道:“大人,我会打铁!我以前是山西晋城的铁匠,去年被鞑子掳走,被迫为他们打造兵器……”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很快又有十几名汉子陆续站起,有的说会木匠活,有的说懂皮革鞣制,还有的会简单的器械修理。周锐让人将这些人单独带到一旁,登记姓名与技艺,同时继续对剩余战俘施压。

高台之上,王巢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身旁的李虎说道:“后金之所以能屡次南下劫掠,除了骑兵强悍,其后方的工匠营也功不可没。这些匠人若能为我们所用,不仅能补充军工坊的技术力量,还能削弱后金的装备制造能力,一举两得。”

李虎点头认同:“将军所言极是。只是这些匠人长期受后金控制,恐怕心存顾虑,未必肯真心归顺。我们需用些手段,让他们放下戒心。”

“放心,我已有安排。”王巢嘴角微扬,“对于真心归降的匠人,我们不仅要免他们死罪,还要发放工钱,让他们的家人能过上安稳日子。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待他们以诚,他们自然会为我们效力。”

临近午时,初步甄别工作终于完成。周锐快步回到高台上,向王巢汇报:“将军,经初步甄别,共发现有技艺的战俘五百一十三人,其中铁匠一百八十七人,木匠一百五十六人,皮革匠九十一人,其余为会修补盔甲、制造箭矢的工匠;剩余一千八百二十九人皆为普通士兵,多为后金八旗中的披甲兵与无甲牧民。”

王巢接过周锐递来的名册,快速翻阅一遍,目光停在“铁匠”一栏上,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一百八十七名铁匠,足够支撑军工坊扩大火炮与火枪的生产了。这样,你立刻安排人手,将这五百一十三名匠人单独关押在城西的废弃粮仓,派专人看管,每日提供三餐饱饭,明日我亲自去见他们。”

“至于那一千八百余名普通士兵,”王巢顿了顿,继续说道,“从中挑选三百名身强力壮、无明显反抗意愿者,补充到劳工营中;剩余一千五百余人,全部编入‘城防劳工队’,由赵参将负责管理,安排他们修建大同的城防工事——加固城墙、挖掘护城河、修建箭楼,每日管饭,但必须限制自由,若有偷懒或反抗者,按规定惩处。”

赵武连忙躬身领命:“属下明白!定不会让这些战俘偷懒耍滑,确保城防工事按时完工。”

王巢又叮嘱道:“另外,让医疗小队去战俘营中,为受伤的战俘诊治。若是普通士兵,简单处理伤口即可;若是匠人,务必用心医治,不能让他们因伤势影响后续做工。”

“遵命!”众人齐声领命,各自忙碌起来。

十月十六清晨,城西的废弃粮仓已被打扫干净,五百余名匠人被集中在粮仓的空地上,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和一个白面馒头。当王巢带着亲兵走进粮仓时,匠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目光复杂地看向他——有畏惧,有好奇,还有几分隐藏的期待。

王巢走到匠人们面前,目光扫过众人,语气诚恳地说道:“我知道,你们之中有不少人是被后金掳掠而来,被迫为他们打造兵器。如今你们被俘,本可按军法处置,但我不想杀你们。”

匠人们闻言,纷纷抬起头,眼中露出惊讶的神色。王巢继续说道:“我登莱军向来优待归降之人。只要你们真心归降,我可以免你们死罪,还会将你们编入登莱军工坊,每月发放二两银子的工钱,让你们的家人能过上安稳日子。若是你们的家人仍在后金境内,只要你们好好做工,日后我还会想办法将他们接来大同,与你们团聚。”

话音刚落,一名年长的铁匠突然跪倒在地,对着王巢连连磕头:“大人!小人愿意归降!小人老家在山东兖州,三年前被鞑子掳走,家中还有老母亲和妻儿,若是能让小人与家人团聚,小人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有了这名老铁匠带头,其他匠人也纷纷跪倒在地,高声说道:“小人愿意归降!请大人收留!”

王巢连忙上前,扶起那名老铁匠,温声说道:“诸位不必多礼。只要你们真心为登莱军效力,我定不会亏待你们。现在,我任命你为‘匠头’,负责管理这些铁匠,明日便带着他们前往登莱军工坊,与那里的工匠汇合,共同打造火炮与火枪。”

老铁匠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躬身说道:“多谢大人信任!小人定不辱使命!”

王巢又任命了两名经验丰富的木匠与皮革匠为副匠头,负责管理各自领域的匠人,随后便让亲兵带着匠人们去领取新的衣物与工具,准备明日启程前往登莱军工坊。

离开城西粮仓后,王巢又来到大同城墙的修缮现场。一千五百余名战俘正在士兵的看管下,奋力地搬运着砖石与泥土。有的战俘手持铁锹,在城墙上铲土加固;有的则肩扛石块,一步步走上陡峭的云梯;还有的在城墙下挖掘护城河,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下,滴落在黄土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