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算术课程显价值,助民经商(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龙旗》最新章节。

刘三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活,学了算术就是不一样。等我下次进货,就按你说的办!”

这些变化,王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三月初,他去海阳县视察时,特意来到集市上,看到学员们帮商贩算账、帮渔民核秤,百姓们脸上满是笑容,心中不禁感慨:“我当初推行教育,本是想扫盲,让百姓能认得字、算得账,却没想到,算术还能帮百姓经商、提升民生效率。这教育,果然是国之根本啊!”

他走到李大柱和李水生身边,笑着问道:“水生,你帮你爹算鱼价,有没有遇到过被人坑秤的情况?”

李水生点点头,把刚才帮父亲核对鱼价的事说了一遍。王巢听后,对李大柱说:“以前没学算术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被人坑?”

李大柱叹了口气:“是啊!以前鱼贩说多少就是多少,咱们也不会看秤,更不会算账,只能吃哑巴亏。现在水生学会了算术和看秤,再也不怕被人坑了。大人,您推行的学堂,真是帮了咱们渔民的大忙了!”

王巢笑着说:“这都是应该的。百姓日子过好了,登莱才能越来越好。以后,学堂还会教更多有用的知识,比如如何核算成本、如何规划生意,让更多百姓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旁边的鱼贩王老汉听后,连忙说道:“大人,我以后再也不坑人了!以前觉得坑一点是一点,现在看到孩子们都学会了算术,知道这账是算得清的,再坑人就说不过去了。以后我一定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王巢点点头:“这样才好。公平交易,不仅能让百姓放心,也能让集市越来越繁荣。”

离开集市后,王巢又去了莱阳县的农村。在王老汉家,他看到王小丫正在帮王老汉规划明年的种植计划——王小丫帮王老汉算了算,种高粱的每亩产量比玉米高五十斤,每斤售价和玉米一样,要是明年种两亩高粱,能多赚两百文。

王老汉笑着说:“大人,小丫帮我算完后,我才知道种高粱更划算。明年我就听小丫的,种两亩高粱,多赚些钱,给家里添件新衣裳。”

王巢看着王小丫认真的样子,心中暗暗思忖:“教育从来都不只是扫盲,更不是让百姓只会读写。真正的教育,是要教会百姓有用的技能,让他们能靠这些技能改善生活、提升效率。算术能帮百姓算账、经商,识字能帮百姓看懂告示、写信,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只要坚持下去,登莱的百姓不仅能摆脱贫困,还能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这才是登莱长久发展的根本。”

回到府衙后,王巢立刻召集沈文和周远,商议如何进一步优化学堂的课程。他说:“现在看来,算术课程的价值远超我们的预期。接下来,咱们要在算术课程中,增加更多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如何核算成本、如何计算利润、如何看秤、如何记账等。还要鼓励学员们多去集市、农村,帮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周远立刻点头:“大人说得对!我可以编写一套《实用算术课本》,里面多举一些商贩算账、农户算收成的例子,让学员们更容易理解和应用。”

沈文也说道:“我可以让各州县的吏员,配合学堂的学员,在集市上设立‘算术服务点’,专门帮百姓算账、核秤。这样不仅能帮到百姓,还能让更多人看到算术的用处,鼓励更多孩子入学。”

王巢满意地说:“就这么办!咱们要让百姓知道,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只有让百姓真正尝到教育的甜头,他们才会更支持普及教育,登莱的教育事业才能长久发展下去。”

四月中旬,《实用算术课本》在各州县分学堂推广开来。课本里不仅有加减乘除的基础运算,还有“商贩如何核算利润”“农户如何计算亩产”“渔民如何核秤”等实用内容,还配了很多简单的图画,方便学员理解。学员们学了之后,去集市、农村帮百姓解决问题的次数更多了。

莱阳县的货郎刘三,按照陈墨教他的方法,每月核算销量和利润,不仅赚的钱比以前多了,还开了一家小铺子,雇了两个伙计。他常对人说:“要不是学会了算术,我现在还在走街串巷当货郎呢!这算术,真是改变了我的日子!”

海阳县的渔民李大柱,在李水生的帮助下,联合村里的其他渔民,一起跟鱼贩谈判,统一了鱼价,还制定了公平的称重标准。渔民们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三成,日子越过越红火。

莱阳县的农户王老汉,明年种了两亩高粱,果然多赚了两百文。他用这笔钱,给家里添了新的农具,还送小孙子去了分学堂,希望小孙子也能学会算术,将来帮家里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些变化,王巢都看在眼里。五月初,他在府衙召开会议时,对官员们说:“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人才,更在于提升民生效率。百姓学会了算术,能算账、能经商、能规划生活,日子自然会越来越好。而百姓的日子好了,登莱的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稳定。今后,咱们要继续大力推行教育,让更多百姓受益。”

官员们纷纷点头赞同。他们都知道,自从学堂开设算术课程以来,登莱的商贩越来越诚信,农户的收成越来越好,渔民的收入越来越高,整个登莱的民生都在向好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算术课程的推广,离不开教育的普及。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登莱的大地上,给集市、农田、渔村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分学堂的学员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的还在讨论今日帮百姓算的账,有的在计划明天去帮哪家农户算收成。他们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王巢站在府衙的台阶上,望着远处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教育就像春风化雨,虽然见效慢,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滋润每一寸土地,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受益。而这些学会算术、懂得规划生活的百姓,就是登莱最宝贵的财富,是登莱未来繁荣发展的基石。

夜风渐起,吹过集市,带来了商贩们的笑声;吹过农田,带来了庄稼的清香;吹过渔村,带来了海浪的声音。这一切,都在诉说着登莱的变化,诉说着教育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美好。王巢知道,只要继续坚持普及教育,登莱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