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北境急报,后金叩关(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龙旗》最新章节。

“我留下。”王巢语气坚定,“登州是咱们的根基,必须有人镇守。我在这里,既能稳定民心、督促生产,也能接应远航船队,一旦有补给,立刻送往前线。另外,周先生随队北上,协助陈武制定战术,你精通兵法,比我更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周先生站起身,躬身应道:“老夫遵命!定不负公子所托,护陆军将士周全。”

陈武走到沙盘前,盯着那条北上的路线,眉头紧锁:“公子,陆路前往京师,需经过德州,那里怕是已被后金游骑控制。咱们若是强行通过,怕是会遭遇伏击。”

“不走德州。”王巢用木杆指向另一条路线,“从登州出发,经青州、济南,沿运河西岸北上,避开后金游骑活跃区域。另外,让沈文提前派人联络沿途州县,筹备粮草补给,告诉他们,登州卫大军过境,只为勤王,绝不扰民。”

沈文连忙点头:“我这就去安排!派十名亲信快马先行,务必在大军抵达前筹备好粮草。”

“还有,告诉陈武。”王巢看向陈武,语气严肃,“此次北上,务必牢记三点:第一,不与后金铁骑正面硬拼。咱们的优势是火器,要利用地形布防,远距离打击敌人,切忌陷入混战;第二,优先保护京师外围防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毕竟朝廷如今的状况,咱们做得再多,也未必能落好;第三,若遇袁崇焕旧部,尽量拉拢,他们熟悉后金战法,或许能成为助力。”

陈武单膝跪地,大声应道:“末将谨记公子教诲!定带将士们平安抵达京师,守住防线,待公子后续支援!”

议事结束时,天已大亮。陈武立刻赶回军营,召集将士们训话;赵三带人加强港口戒备,将十门红衣大炮对准海面;李铁头赶回铁匠坊,督促工匠们连夜赶制火药与火枪;沈文则忙着安排粮草与信使,整个总兵府乃至登州城,都因这封北境急报而陷入紧张的忙碌之中。

午后,校场上响起了集结的号角。六千名陆军将士身着铠甲,手持燧发枪,整齐列队,目光坚定地望着检阅台上的王巢。陈武一身戎装,站在队伍前方,腰间佩刀寒光闪闪;周先生骑着一匹白马,站在队伍侧面,虽年事已高,却身姿挺拔。

王巢走上检阅台,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或沧桑的脸庞,他们中有的是曾饱受战乱之苦的流民,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如今都将奔赴生死未卜的战场。“诸位弟兄!”他的声音通过亲兵的呐喊传遍校场,“北境告急,京师危殆!我们此次北上,是为护家国,为保百姓!我王巢在此承诺,只要你们平安归来,登州卫定让你们家人衣食无忧,功劳卓着者,封侯拜将亦不在话下!”

“愿为公子死战!愿护京师平安!”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彻云霄,盖过了呼啸的寒风。

王巢走下检阅台,走到陈武身边,递给他一枚青铜令牌:“这是系统兑换的紧急调用令牌,若遇生死关头,可兑换一千支燧发枪与五万斤火药,但不到万不得已,切勿使用。”

陈武接过令牌,郑重地揣进怀中:“公子放心,末将绝不会轻易动用。”

周先生上前一步,对王巢拱手道:“公子保重,老夫去了。”

“周先生保重。”王巢深深一揖,“战场上刀剑无眼,您要多加小心。”

夕阳西下时,六千名陆军将士踏上了北上的征程。队伍沿着官道缓缓前行,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燧发枪的枪尖反射着落日的余晖。陈武与周先生走在队伍前方,不时回头望向蓬莱城的方向,眼中满是坚定。

王巢站在城门楼上,望着队伍逐渐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直到再也看不见旗帜的影子,才缓缓转身。沈文走到他身边,递上一件披风:“公子,天凉了,回去吧。陈将军经验丰富,周先生足智多谋,他们定会平安抵达京师的。”

“我不是担心他们。”王巢望着北方的天空,语气沉重,“我是担心崇祯,担心这大明江山。皇太极此次入关,绝非简单的劫掠,怕是意在京师。而朝廷如今无将可用、无兵可调,仅凭咱们登州卫与几路零散的勤王兵马,怕是难以抵挡。”

沈文沉默了。他知道王巢说得没错,崇祯帝刚愎自用,猜忌心重,既无太祖、成祖的雄才大略,又无仁宗、宣宗的仁厚宽容,如今北境战火纷飞,朝堂却依旧党争不断,这大明的江山,早已是风雨飘摇。

回到总兵府时,夜色已浓。王巢走进书房,将那封急报再次摊开,上面“皇太极亲率大军”“直逼京师”的字样刺得人眼睛生疼。他拿起笔,在沙盘上圈出后金的进军路线,又在登州与京师之间画了一道连接线,指尖在“袁崇焕”三个字上停顿许久,最终长叹一声。

“公子,斥候快船传回消息,第三次远航船队已在返回途中,预计十日内能抵达蓬莱港。”沈文走进来,低声汇报道,“另外,沿途州县已回信,愿意为大军筹备粮草,但不少州县都表示,后金游骑已逼近,他们自身难保,能提供的粮草有限。”

“有限也比没有好。”王巢点点头,“让陈武的队伍放慢行军速度,尽量避开后金游骑,安全第一。另外,通知李铁头,工坊全力生产,火药、火枪越多越好,一旦船队带回硫磺与硝石,立刻扩大产能,咱们要做最坏的打算。”

“喏。”沈文应道,转身离去。

书房内只剩下王巢一人。窗外的寒风愈发猛烈,吹动着窗棂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同北境传来的哀嚎。他走到墙边,望着悬挂的大明疆域图,目光从登州一路向北,最终落在京师的位置。

他知道,此次勤王,不仅是对登州卫战力的考验,更是对他未来布局的影响。若京师能守住,登州卫可借勤王之功获得朝廷认可,名正言顺地扩充实力;若京师陷落,后金入主中原,他便只能退守登州,凭借海贸之利与火器之强,在乱世中另谋出路。

夜色渐深,总兵府的灯火依旧明亮。王巢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备足粮草,整肃军备,静待京师消息。”字迹遒劲有力,透着一股在乱世中坚守的决心。

窗外,寒星点点,照亮了蓬莱城的轮廓。远处的码头上传来水师巡逻船的号角声,近处的工坊里还能听到锻造铁器的叮当声。这座因海贸而兴盛的城池,正因为北境的急报,悄然进入了备战状态,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