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新的妈祖军团(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则制敌之道,上攻其心,次伐其谋,下才动兵。今提虎旅以西征,非但以武力驱逐豺狼,尤当断其根本,绝其血脉。自即日起,凡大军所至,城池克复之处,一切田赋、市易、矿产、牲畜、棉丝、果蓏之属,悉由朝廷委官经理,招商承办,设公司,立互市所,专营货殖。

每下一城,则立一市;每平一地,则通一路。以我中华之丝绸、瓷器、茶叶,易彼西域之马匹、皮毛、玉石,转输内地和海外,可行销整个南洋。俄人失此利源,如断手足,虽有坚甲利兵,无粮无饷,安能久战?彼将坐困于穷漠之间,不战自毙矣。

且需宽仁为治,抚绥远人。凡归顺之部族,保其旧俗,安其田庐,许其通商,免税三年。商旅往来,官军护送,盗贼屏息,道路晏然。使西域之人知:从俄则困苦日增,附华则生计日裕。如此,则人心向我,彼自瓦解。

夫兵者,凶器也;财者,命脉也。今以兵威开拓,以商利羁縻,攻守相济,文武并用。不出十年,丝路重开,列国宾服,俄人势孤财尽,遁逃无地。此长治久安之策,万世太平之基也。”

李大虎看着李珠江助手写的这古文头大如斗,可依然还是看明白了,一句话:“把生意做好,断俄国人在这里的货源。”

这个冬天,李大虎的“蒸汽机化”万人军团将驻守在塔什干。

明年春天,他们将挥军西北攻略玉兹部部。

这个时代,玉兹并非一个独立的国家,他们更像是部落联盟。

15世纪中期以后在哈萨克汗国内部逐渐形成的三大部落和行政区联盟,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

1456年,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率部脱离乌兹别克汗国,建立哈萨克汗国。

由于中央权力薄弱,地方封建领主以血缘和地域为基础,逐步整合为三个“玉兹”,玉兹在突厥语里就是“部分”或“地区”的意思。

大玉兹,也叫乌鲁玉兹,其核心部落为乌孙、杜拉特、康里等,占据七河流域,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及中国新疆西北部。

中玉兹,即奥尔塔玉兹,主要以克烈、乃蛮、钦察等部落为主,活动于哈萨克丘陵中北部。

而小玉兹,称为基希玉兹,主要由巴衣乌勒等部族组成,分布于里海北岸及乌拉尔河流域。

玉兹联盟地域广阔,从里海北部到阿拉木图以北都是他们的活动区域,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

17到18世纪,三玉兹先后受到准噶尔汗国与沙皇俄国的双重压力,生存极为艰难。

大、中玉兹都曾臣服于准噶尔,1757年清朝平定准噶尔后,转而归附清朝,再次成为藩属。

目前,名义上依然向阿拉木图官员报备各个部落的首领名单,并获得阿拉木图的认可以后才能生效。

而小玉兹则早在1730年代就向俄国宣誓效忠,被整体纳入俄国的管理体系。

19世纪初期,俄国已经通过军事要塞线步步推进,目前已经废除了小玉兹的可汗制度,正式将其改设为俄国的行政和军事管辖区。

现在的俄军正在一步步将军事堡垒推进中玉兹的游牧地,任何不臣服的部落都不能在军事堡垒附近放牧,从而先逼迫中玉兹各个小部落臣服,从底部在慢慢挖空中玉兹大部落的统治基础。

部落联盟从表面上看是大部落在联合统治,可真正占据人口大多数的是中小部落,一旦失去中小部落的支持,联盟就会像失去根的大树会很快枯死。

一月的寒风如刀,刮过中亚的旷野,塔什干城外中华国西征军大营。

朔风卷地,帐内炭火正旺。

李大虎裹着绿色棉大衣,凝视案上地图,从乌拉尔山直至七河草原以北,红线蜿蜒,尽是俄国人的小堡垒。

他低声开口,“自康熙打完雅克萨,与俄人签那《尼布楚条约》,便将外兴安岭划了出去。此后满清闭关锁边,任俄人一步步吞小玉兹,占哈萨克草原,夺我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北。他们为何能一直扩土,我中国却坐视不前?”

副参军陈文昭放下咸奶茶的大碗,指着地图道:“俄人扩张,非为虚名,实为活命。其国地处大平原,四面无险,西有普鲁士,南有奥斯曼,东有蒙古铁骑,却无山河之固,便只能以地为盾。多一千里疆,便多一分喘息。故其朝野一心,哥萨克前驱,农奴继之,商队随后,步步为营,如树生年轮,环环相扣,不断外扩。”

“而满清呢?”他冷笑,“自乾隆平准后,视西域为‘化外’,设将军而不行省制,只屯兵却不移民,通商而不限税。朝廷只知‘守祖宗疆土’,却不知疆土须以利养之。俄人夺一地,则立市征税,以地税养兵自足;我朝收一地,反需内地输银百万,年年亏耗,如何能远?”

另一参谋周士元接口:“更甚者,满清以满洲为本,视汉人为外,边疆之事,宁交蒙古王公,不委汉将。兵制八旗、绿营分立,湘淮军起,又成私兵。中枢无统一调度,岂能万里远征?俄人却自彼得大帝起,设参政院,建海军,修铁路,全国为一机,如指臂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大虎点头,忽然加重语气:“然则最根本者,是利益不可为军所用。凡开拓边疆,无论是设郡县,还是立藩属,若无利可图,终不可久。人非草木,谁肯离乡万里,餐风宿雪,为一纸空名拼命?俄人每占一地,即开市集、征皮税、采矿,所得充军饷,兵卒有赏,官吏有禄,百姓有利,故人人争先,如蚁附之。”

“反观前朝,收复伊犁后,只知屯兵戍守,粮饷全赖内地转运。一石粟运至乌鲁木齐,费银十两,空有其地,而地却无产出,商不通利。兵卒苦寒,官吏思归,百姓不迁。十年之后,边防日弛,一旦有变,立时崩解。此非兵不勇,将不用命,实是无利以维系军备,无人口可以填充军队。”

李大虎起身,掀帐北望,寒风涌来,让他极为清醒。

目光如炬,寒星如铁,横贯天山雪峰。

“从今往后,”他缓缓道,“不再是他们扩土,我们退让。我中华国要开新的局面,大军至之处,必设贸易公司;地复之所,即建州县或者藩属。每下一城,即开互市,招商贾,通货殖,以商税养驻军,以红利募屯民。使边疆之地,非但为国之盾,更为国之财。如此,将士知所守之地即为生计之源,百姓知迁边可致富家,何患无人坚守?何愁疆土不固?”

他转身看向身后诸位将领,

炭火噼啪,

他猛然发问:“诸位,我欲报请总长,于西域成立新的中亚妈祖军,以中亚为根基,为中华建外扩之地理屏障,可愿与我同请之?”

众人同时起身,眼睛里有希望,也有顾虑。

众人都知道国家有妈祖军制度,可妈祖军制一直以来都是开国功勋的特权,到今日从未见过有其他人染指。

军事参谋周士元说道:“一旦成为妈祖军,不但需要征战,还需要征税,不但要养活自己,还要在未来向国家提供税金,这不是一般的军队能干的,压力何其大?”。

李大虎哈哈大笑,他转身对着旁边的帐篷大声喊道:“徐先生,您过来一下!”

军营里的账房徐先生和另外一个老者,都披着一个羊皮披风,走进了营帐,对着诸位军官拱手行礼。

在李大虎的示意下,老账房朗声说道:“我观浩罕国历年贸易记录,我大军控制的浩罕汗国,是塔什干、突厥斯坦等中亚贸易枢纽。其三大主要商品为皮毛、丝绸和茶叶。

首先是皮毛贸易,浩罕国年交易总额约为96万到120万两白银。若以5%的税金充入军中,可得4.8万到6万两白银。

其次是丝绸贸易利润,浩罕商人每年从中国运往西方的丝绸价值约为150万到200 万两白银。其5% 的税金约为7.5 万到10 万两白银。

最后是,茶叶贸易利润,中国茶叶经浩罕出口欧洲市场的年交易额约为200万到250万两白银。5% 的税金约为10 万到12.5 万两白银。

综上三大商品,浩罕汗国一年的皮毛、丝绸和茶叶利润的5%总计约为22.3 万到28.5 万两白银之间。”

李大虎继续问道:“我们最近一年,沿路的铁器销售,一年有多少白银进账?”

徐先生不紧不慢的说道:“铁器获得是销售利润而不是税金,过去一年沿路各部落问我们购买铁器总额为二十万两白银,利润为百分之四十,一年实际收入为八万两白银。”

李大虎说道:“诸位浩罕国的一半税金加上铁器的收入,我们能有三十万两白银收入打底,你们现在有些底气了吗?”

陈文昭站起来,他指着玉兹说道:“若是拿下玉兹,他们的人口比浩罕国更多,那是一个更大的市场。一万战兵,每年六十万两军饷是有可能实现的。”

可周士元再问:“那军事装备和建设的费用呢?那不会少于军饷!”

李大虎拍了拍另外一位老者的肩膀,介绍道:“这是妈祖学院矿产系的刘教授,您来解答周参谋的问题。”

刘教授走到地图前面,指着浩罕国地图说道:“过去一年,我们随军做矿场勘探,已经发现了金矿,银矿,铜矿和石油,而且开采条件优良。石油甚至就在地表,在戈壁滩有天然石油渗出,成为小型石油洼地。”

所有人全都呼啦啦站起来,听着老者介绍浩罕国的矿产资源和分布情况。

这下最保守的周士元都心动了,金矿,银矿和铜矿,本身就是财富,可以随时变现的财富。而石油也是海军重油发动机和凝固汽油弹的重要原材料,也是煤油灯的重要原料。

刘教授最后说了一句话,一锤定音,“我们认为只要给我们两年的开发期,第三年开始这些矿产创造的利润将高达三百万两白银每年。”

这下除了总长不同意,否则谁也挡不住西征军团转换为妈祖军的步伐。

这件事,其实是李珠江的想法。

坐镇西安的李珠江已经发现,长时间支援一万人在域外作战,耗费极其惊人。

要想长期占据西域和中亚的主导权,就必须有一支强势军队驻扎在那片区域。

人类,过去,现在,将来都只相信拳头,而不相信嘴巴,所以李珠江认为要把一个拳头狠狠地砸进中亚,才有可能长治久安。

可这支军队必须要自己负担起自己的开销,否则再多的金钱都会被驻外军团消耗掉。

所以,中亚需要一支妈祖军,以海外妈祖军的方式运营,才有可能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