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新龙脉论和北方的穴位(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听着,诸位!中华人想要的不是我们的土地,而是我们的服从!他们可以接受我们称臣纳贡,但绝不会接受俄国人插足中亚!如果我们现在投降,献上贡品,承诺不再与俄国结盟,中华人很可能会退兵!而俄国人,他们远在天边,未必会为我们拼命!”
汗王迈买底里眉头紧锁,他当然知道中华军的强大。他们的火炮、他们的纪律、他们的动员能力,远非浩罕所能抗衡。但向中华低头?那意味着承认浩罕不再是中亚的独立强国,而是沦为另一个藩属。
他沉默良久,最终缓缓开口:
“再等两天。”
“如果两天内,俄国人能派出援军,我们就继续抵抗。”
“如果他们不能”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那我们就只能。。。另做打算了。”
大殿内再次陷入死寂。所有人都明白,汗王的决定,将决定浩罕汗国的命运,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还是向东方霸主低头?
而城外,中华大军的攻城器械,240毫米重炮群已经开始进入壕沟,他们不管计谋,他只信仰火力!只要浩罕国不投降,那么三天后,一万中华军将攻入浩罕,将浩罕国王族全部送去见俄国人的上帝。
李大虎此时正站在营帐之中,他对手下所有的军官说道:“我们将沿着西线向西横向打出去,并沿路征服所有部落,谁不服就协助臣服的部落灭掉他们。”
他拿起红色毛笔,沿着费尔干纳直到咸海画了一连串红点,然后将毛笔放下,指着这些红点说道:“先攻占这些城市和沿途所有部落,然后建立驿站和沿途的同盟军”
他顿了顿,严肃的说道:“老人们说一个帝国的内部的山川会形成龙脉。”
转身,指着这条红色圆圈绘制出来的长长线条说道:“我倒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强大的帝国,从来不把帝国的命运放在虚无缥缈之上,而是会把帝国龙脉建立在敌人的尸骸之上,在敌国境内建立维系帝国长盛不衰的龙脉!”
众军官都傻了,这是什么暴论?
将帝国龙脉建在敌国?
这算什么?新龙脉论。。。
李大海冷冷的说道:“唯有外向型国家,唯有压服周边,并源源不断获得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福利,才能形成军事缓冲地带,本土才会获得真正安全安全,国家才会真正富强。否则,每次发生战争都在本土,沿着边境民不聊生,国家不但四处漏风,还要耗费大量财富维持边军。”
他指着在坐诸位,“所以,一定要知道:大国者,守,不如攻!”
李大虎在军营里谈论新龙脉暴论时,邱三田已经降落到北方的一个山谷,这附近是石头山,植被非常稀疏,但有一条小溪从山谷间穿过。
邱三田指着这个地方对乌兰说道:“留下两个班和三个月食物,这里是第一个穴位!”
是的,邱三田要在北方建立三个穴位,距离敌人交通线三十公里以内,要保证部队行军一天可以抵达,而且飞艇两个小时可以来回一次。
邱三田要通过控制这些穴位,让整个北方的俄军陆地堡垒群,全部陷入瘫痪。
1821年秋,中华国北方军团情报司的密室内,一盏煤油灯在牛皮纸地图上投下昏黄的光晕。林默娘拿着着一叠报告,这些并非政府邸报,而是从西伯利亚商路上秘密收购来的俄商账册、驼队日志与边境猎人们在俄国堡垒的酒馆闲谈记录。
"大人,最新线报。"副手燕九递上一卷桦树皮卷轴,上面是恰克图口岸的俄商税单副本,"这队从伊尔库茨克来的商队,连续三年在秋明堡缴纳粮食关税记录"
北方军团通过收买恰克图的俄国茶商,粮食商人、贝加尔湖的皮毛贩子、甚至伪装成喇嘛的密探,已悄然织就一张覆盖西伯利亚的情报网。他们发现,俄商账本上那些看似平常的"过堡费"、"驻军采购单",“粮食和铁器销售清单”是解开俄军在乌拉尔以东军事布局的钥匙。
"看这条路线。"燕九展开一幅手绘西伯利亚商路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红圈,"商队从托博尔斯克到鄂木斯克,必经第4号堡垒检查站;从叶尼塞斯克南下,每次都在额尔齐斯堡滞留三日,这是俄军例行盘查的节点。"
情报官们将数十份商队报告交叉比对,逐渐拼凑出俄军堡垒的分布逻辑:
南方草原线,这条线路攻略哈萨克:从奥伦堡延伸至咸海,每隔数十俄里便有一座夯土碉堡,商队称之为"红顶哨"。据卡尔梅克商队账本记载,仅奥伦堡段就有57座可确认的防御工事,包括3座大型要塞与12座驿站型堡垒。
西伯利亚西线,攻略中国蒙古:沿额尔齐斯河分布的堡垒群,商队需缴纳"过堡银",据伊尔库茨克商贾笔记,仅塞米巴拉金斯克至鄂木斯克段便有43座。
东部稀疏线,攻略东北:从秋明到尼布楚的商路,堡垒密度骤减,但每座城镇必有驻军堡垒,如托博尔斯克城内便驻有一个哥萨克百人队,城外设三角堡一座。
综合估算,乌拉尔以东的主要军事堡垒约150-200座(含小型哨塔),形成三道防御带,重点布防于草原边境与河流要冲。
"俄商采购的粮食量其实就是人口数量。"林默娘指着一份恰克图粮商账册,"这支去新西伯利亚的商队,买了300普特黑麦,声称要喂饱'堡垒守军与家属'。"
情报司以商队补给单、城镇酒馆消费记录与教堂洗礼人数(通过贿赂神父获取)交叉验证,推算出:
乌拉尔以东的军事相关人口,含驻军,家属和工匠大约12万-15万,全部集中在要塞线附近。
俄国普通居民,乌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与草原地带总人口约400万-450万,其中包含依靠俄国的游牧民族,但超过80%聚居于南部农耕区与贸易城镇,北部苔原与森林地带近乎荒芜。
整个要塞群的常规军并不多,他们到遇战事可征调当地民兵与哥萨克,但常态驻军分散薄弱,尤其东部西伯利亚每座堡垒仅驻数十人。
当沈砚将这份《乌拉尔以东军力推演录》呈交北方军团时,主帅郑一娘冷笑:"好个'商路密报'!原来俄人所谓'远东堡垒集群',不过是几十座堡垒、几万散兵撑起的纸老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已经非常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办。
郑一娘下令:“今年利用“穴位”实行“七寸”战术,切断东部堡垒群的粮食和军械来源,明年春天我们倒推俄国沿路的军事要塞。准备三万匹战马和一万士兵,以及矿业勘探队随军。”
她用炭笔把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阔土地全部圈起来,然后将笔一扔,对着林默娘说道:“必须把这些地方的矿场标注清楚,总长也需要向所有人说明北伐的意义。”
林默娘点头,“我也会让情报部门收集俄国人在乌拉尔以东发现的矿场信息。”
郑一娘看着地图上的俄军堡垒群,她笑了,这就是一条长龙,她要用一万人的兵力投入,分段打劫,慢慢吃掉整条长龙。
然后,这条长龙会反过来为她所用,向着乌拉尔山脉而去。
林默娘知道郑一娘心里在想什么,因为北方军大统领在调查乌拉尔山脉以东,那就意味着。。。
她轻轻躬身,对着郑一娘一礼,“我先回去东海,情报部门会继续收集相关情报,并且每个月都会在汇总给到您。”
郑一娘突然叫住她,笑着问:“想飞回东海城吗?”
林默娘没明白。。。
郑一娘解释道:“你应该知道氢气飞艇吧”
林默娘点头。
“我们准备进行一次环球航行,第一站就是从东北到东海城。接下来他们会飞广州府,铁矿港,坤甸,加尔各答,孟买,马达加斯加,开普敦,然后飞跃大西洋去往古巴,最后从古巴到美国的美中城,在返回海参崴。你可以乘坐氢气球返回东海城。”
林默娘的眼睛亮了,问道:“何时出发?”
郑一娘说道:“后日,他们会抵达瑷珲军营,你可以随飞艇回去东海城。当然,这由你自己决定是坐飞艇,还是在海参崴乘坐海船。”
“好,那我就搭一趟飞艇”,林默娘笑了。
郑一娘严肃的说道:“按照计划,加上你就是一行私四人,只要飞行三天,三日之后,你们将可以自云端俯瞰长江的入海口。”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世界,将从云端开始重新认识中华。”
现在,海参崴西南面的岛屿上,工程人员正在给第一次环球飞行的飞艇做全面检查,三名飞行员已经准备就绪。
他们一人是研发团队过来的林工,一人是老水手,一人来自广州府马祖军学校的大学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