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杀穿清军(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进攻张家口的清军最开始有二十万人,硬生生在张家口前面损失了三万人。现在士气低迷,清朝这些将官靠杀逃兵,用一排排血淋淋的人头,才将十七万清军硬生生压服在张家口外。

肖万里在张家口给牛野,姚大人和郑一娘介绍清军的粮食消耗:

“清军每人每月24斤粮食(折合现代斤约28.6斤,即每日约0.95斤)。17万士兵每日粮食消耗,至少需要80.75吨每天。

清军每匹马每日消耗约10-15斤草料+黑豆(精饲料),取中间值 12斤每日。

山西的清军大约还有2万匹马,约 120吨草料每日。

清军每日的粮草消耗量约 200.75吨每日。

清军的一辆马车日均运力约 500斤,从大同府往返张家口外,实际入库仅剩 220斤(马匹与车夫消耗约56%)。

清军每日需马车数量,1825马车辆每天。

三个月总运输车次,164,250次马车运输。

17万士兵与2万匹马在张家口外对峙三个月,理论上需消耗 约3,600万斤,约1,800万吨粮草,实际因运输损耗可能更高。如此庞大的消耗,若粮道被断,清军战斗力将迅速崩溃。

清兵的粮食补给只有两条路,一路为大同,一路为蒙古,但蒙古没有这么多粮食,所以绝大多数来自大同!”

姚耀祖看着地图说道,“所以,万里,你的意思是,我们用蒸汽装甲车突袭他们的运输线?”

肖万里笑了,点点头,又摇摇头,“牛爷说过,不想造太多杀孽,那我们就必须要切断粮道,让敌人自己全面崩溃!”

郑一嫂疑惑道,“那你为什么摇头?”

肖万里说道:“蒸汽装甲车从张家口到大同的行军时间推算,时速6公里,不眠不休。张家口到大同的直线距离约为 180公里,但张大官道并非直线,实际行军距离更长,约240公里。

蒸汽装甲车的行驶速度为每小时6公里,如果不眠不休理论上能跑144公里每天理论上四十个小时就能到大同,但是根据老车户说有些路段的路基不好可能需要前车修补道路。

从张家口到大同的道路并非平整公路,而是土路或石板路,蒸汽装甲车可能因颠簸、泥泞或陡坡而减速。

另外,如果遇到山地,如燕山余脉,速度可能进一步降低。

蒸汽机车沿途需要持续加煤和水,这也要消耗时间。

然后按照故障率,蒸汽机可靠性不高,长时间行驶可能导致锅炉过热、零件磨损,甚至抛锚。有可能八十台武装蒸汽拖拉机可能到达大同时会在路上抛锚二十套左右。

所以现实情况,考虑道路、补给、故障,可能需要 4天。”

这下三人都知道肖万里要干什么了,这家伙要直接进攻大同!

牛野皱着眉头看着地图,他知道满清修的所谓“张大路”是个什么鬼样!

姚大人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万里,不要说燕山余脉,就说从张家口到北京,这条路有很多地方都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而蒸汽拖拉机比马车宽出至少一米。一旦进入狭窄的路段,这个突袭的速度怕是会很慢,还会受到两边夹击啊!”

郑一娘此时却有不同看法,“如果我们真的可以突穿清军,那么就算卡在山路上,那是不是也截断了敌人的粮道?如果我们的步枪和火炮,以及给养足够多,是不是可以堵死整个粮道?”

牛野听郑一娘这么说,倒觉得这是一个办法:“现在山西的兵力空虚,如果我们突袭,那确实有机会拿下大同。而且大同有煤,可以补充蒸汽装甲车的燃料。”

姚耀祖依然觉得蒸汽装甲车突袭并不靠谱,“装甲车的速度有可能极慢,甚至比骑兵和马车都要慢!”

当姚耀祖说出马车的时候,有一道闪电击中了牛野的头脑,他突然说道:“马车?对马车!”

牛野反问三人,“如果每天都需要1850辆马车运送粮草,那沿途是不是每一天,都有大量带着返回口粮和伤兵的马车,返回大同?”

肖万里也突然明白了,“牛爷,你的意思是。。。我们利用返回大同的马车?或者说我们装扮成返回大同的马车?”

牛野点点头,他飞速拿起炭笔,“我们有八十台蒸汽装甲车,第一排用四台横向排开冲击敌阵,剩下的七十六辆形成两列纵队,中间跟进一人双马的披甲轻骑兵和补给马车队,只要蒸汽装甲车保护披甲轻骑兵越过敌阵。。。”

郑一娘说道:“轻骑兵一路西进,沿途缴获所有运粮的马车,然后假装成返程的马车队,一路前进一路打劫,直接冲进大同城!”

姚耀祖嘿嘿笑,“嘿嘿,你们这群阴货,这么搞确实是一个办法。但要准备一批清兵和民夫的衣服。”

肖万里立刻修改计划,“蒸汽装甲车队,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如果实在被堵死在险要路段,后队立刻形成钢铁防御阵地!将清兵的粮道和退路堵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郑一娘看着地图说道,“但清兵也能向北绕蒙古回大同!”

牛野说道:“那条路更远,我们的骑兵早就到了大同城下,让骑兵再多带一匹战马,带上六十毫米迫击炮,偷袭不成就强攻城门。”

肖万里说道:“对,实在不行,就用多门六十迫击炮,摧毁城头的大炮,然后封锁城墙正面的城墙,让步兵带上炸药包轰开城门洞!”

牛野用炭笔在地图上写下,“一个营”三个字。

众人已经明白,肖万里在旁边写下:“六千匹马,每匹马负重80公斤,480吨物资够打七天会战。”

牛野说道,“骑兵粮食只要带三天,沿路抢清军的补给马车,让马车跟着前进,不断分担战马的负重,这样三匹战马的负重会越来越轻,这样他们后期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姚耀祖说道:“记住沿途所有的驿站要全部占领,然后换上我们的人看管,万一有清军的轻骑兵从山区穿越过装甲车阵,也要沿途换马,那就直接把这些人扣下!”

牛野再次计算,“80台武装蒸汽装甲车,每台车八人,就是六百四十人。让一半步兵师的人留下,留下一半步兵和迫击炮陪他们守死道路。”

郑一娘想了想,“如果是一千步兵进攻大同府,那就是五百步兵,五百六零迫击炮兵,一百门六零迫击炮应该足够压制城头。”

牛野再次想了想,认真说道:“收集张家口原守军的装备,给步兵准备两百套双层纸甲和头盔,城门洞里有可能有激烈的枪战,让他们有足够的防护。”

肖万里补充道:“发起攻击的当天,沿线所有的驻军也要发起佯攻,要让整个战线全是枪炮声,分担装甲突击部队左右两个方向的压力。”

牛野点头,“让三千守军向前拱一拱,就打一个小时,足够让装甲部队打穿敌人三公里的防线”。

众人最后确定战斗发起时间,被定在九月二十五日,凌晨六点。

公元1819年九月二十五日,凌晨六点,天已大亮。

张家口外的荒原上,但空气异常凝重。西面的地平线上,清军二十万大军的营帐连绵不绝,宛如一片黑色的海洋,旌旗蔽日,刀枪如林。中华国自登陆以来,在张家口这个要塞发起了一次最大规模的进攻战。

就在清军士兵刚刚吃完早饭,准备迎接又一天的对峙时,东方的地平线上,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

那是蒸汽机的咆哮。

妈祖军,终于发动了他们的第一次全线强攻。

妈祖军的三千妈祖军守军,他们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线膛后装步枪,射速和精准度远超清军手中的滑膛枪。此外,他们还配备了六十毫米迫击炮,专门用于压制敌方壕沟。

随着一声令下,妈祖军的线膛步枪手与迫击炮部队迅速前移,在距离清军壕沟八百米外架设阵地。这个距离,对于清军的滑膛枪来说,几乎是安全区,但对于妈祖军的线膛步枪而言,却是最佳猎杀距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