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妈祖群雄会(军备,通讯和移民)(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第三天的会议是军备。
牛野主持此次会议,他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用最少的钱,打造最强大的军队!”。
他在会议开头就写下了一个数字,“36两白银”。
然后,他分别写下,
“一把枪的造价是12两白银”
“一门陆军炮的造价是600百两白银”
“一艘冬潮级战舰的造价是两万两白银”
然后,他继续写到“一把枪如果可以用十年,就算换两根枪管,造价也不会超过三十两银子!可一个战兵一年就需要至少五十两,包括他们的薪水三十六两,还有十四两其他的开销。十年下来,一个战兵就会消耗五百两白银!”
“一门炮十年建造和维护成本,不会超过一千两。可一门炮需要五名士兵,一年就是250两,十年下来就是2500两白银。”
“一艘冬潮级可以用三十年,购买和维护三十年的费用不会超过十万两白银,可一艘冬潮级就需要至少130名水手,十年需要两白银。”
他最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几个字,“贵的是人!”
然后,他继续分析道:“李海靠三万人,堵死二十五万清军,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数不决定未来战争的胜负!”
然后,他继续写到:“大炮,机械化,班组火力决定未来!”
牛野说道:“肖万里计算过一个题目,一万人的开销可以养多少蒸汽装甲车!”
牛野在黑板上写下,“一万人,一年就需要五十万两白银”
然后他继续写到:“买一台蒸汽装甲车,需要2000两白银,维修和保养需要百分之十的费用,也就是2200两白银。可以拥有227辆蒸汽装甲车,需要人员1800人左右,加上维修和后勤人员也就2000人左右。”
他问所有人,“我想问问,在坐的各位,在战场上,哪怕依托壕沟,展开的一万人能挡住227辆装甲车在一个点上集群冲锋吗?”
李海说道:“很难!几乎不可能挡住!”
赵大说道:“除非多层壕沟,直射火炮足够多!”
牛野继续说道:“我们再说行军速度,装甲车跑的不快,可这玩意可以一直跑!只要给它们煤和水,227辆装甲车可以用每小时六公里的速度,一直跑下去。轮流铲煤,这玩意一天跑十五个小时完全没有问题,那就是九十公里,虽然跑到终点会有十几条故障,可绝大多数会出现在终点!”
他继续说道,“纯步兵,一天能走四十公里顶了天;骑兵跑100公里顶了天;可跑完还能立刻战斗的部队,绝对是精锐中到底精锐。可蒸汽装甲车却停下来就能战斗,且绝大多数士兵状态良好!他们还能发起冲锋,能够在快速奔跑!更不要说长途行军,如果是走两百公里,蒸汽装甲车两天左右就能抵达,骑兵也能,但是人和马都到了极限!”
李珠江先头,“越是长距离机动,蒸汽机就越有优势,他们能彻底拖垮敌人!”
牛野继续说道:“大炮,我不用介绍,海军就靠这玩意吃饭,我要重点说一下班组火力!”
他在黑板上画了五个小人儿,看上去挺卡通。
牛野解释道:“从欧洲战场发来的情报,英法的线膛枪部队在伯明翰附近开始了大规模壕沟战!”
他画了一条壕沟,解释道:“壕沟战有优点,也有缺点!”
赵大不明白了,“我觉得全是优点哈!”
李海也抱着胸说道:“没看出啥缺点!”
牛野呵呵笑,“如果我从一个点发动突然攻击,如果步枪射击的距离是三百米,一层壕沟左右三百米能聚集多少部队?当然你们还能再加上两层,比如三层壕沟,能聚集多少部队?”
李海说道:“如果三米一个士兵,一层大约是两百士兵,三层能聚集六百人。”
牛野在画了三条壕沟,然后在三层壕沟左右的通道上画了六把叉。
他说道:“壕沟真正的问题是增援必须从两边抵达,锁死两边壕沟里就没有援军,同时炮弹如果落进壕沟,爆炸威力释放受到限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是巨大的。”
牛野再次画了一门迫击炮,然后给五个人的班,又增加了五个人。
他说道:“如果发动攻击的也是六百人,其中三百人是迫击炮兵,就有六十门迫击炮。注意,这些迫击炮能从壕沟里打到对面的壕沟,用十二门牢牢封死六个增援点,剩下四十八门,在发起攻击前要用多少发炮弹可以重创对面的三层壕沟?”
这些所有人都不说话了,李珠江知道这玩意的厉害,他说道:“最多九轮,每一层壕沟发射144发,对面三层壕沟就要死伤超过半数!”
牛野看了看雨儿,雨儿说道:“六十毫米口径,中等能力的炮兵,发射四轮针对一层壕沟,对面死伤率超过八成。从后到前,然后发动攻击,进攻方死伤率最小!”
李海好奇了,“为啥从后到前?而不是从前到后?”
雨儿说道:“爆炸会有冲击波,活着的也头昏眼花,短时间视力难以聚焦,所以最前面的最后炮击!”
牛野说道:“所以,六十毫米迫击炮下班排!每一个战斗班,配一个迫击炮班,一前一后协同作战。这样,一个排,就有十个班,共五十人,拥有五门六十毫米炮击炮!”
他又写到连,“原来一个连有五个排,现在我们要再加一个七十人加强马车排,携带五门80毫米迫击炮!一个连将有三百二十人。”
他又写到营,“营有五个连,要增加一个马车连,携带十门妈祖95毫米炮。共2000人。”
牛野然后写下团,“团级配备三个步兵营,一个装甲车营,配备220辆蒸汽装甲车;一个重炮和辎重营,配备二十门100毫米迫击炮和五门240毫米口径重型迫击炮,并且再装备一百五十辆装甲蒸汽拖斗运输车,能携带三百吨物资和给养。”
李海等人目瞪口呆,“这一个团,一万人?”
牛野点头,“这是标准配备的陆军甲种团!”
林老深吸一口烟,“那乙种团少了啥?”
牛野说道:“少了一个装甲车营,但他们依然可以有150台装甲蒸汽运输车可以发动轻型装甲突袭。”
赵大好奇的问:“那有没有丙字号?”
牛野点头,“少装甲营和重炮营,就是丙种团!”
牛野继续说道:“一甲级,一乙级加上一个丙级,就是一个标准步兵师!共两万四千人!”
陈阿生此时拿出一张表格,说道:“现在,每个月的蒸汽拖拉机产量是八百台。拿出一半来优先支援军队的,就是四百台,分到六个舰队,每个舰队可以每个月补充67台,八个月以内,五个舰队都可以组建一支标准步兵师!”
赵大点点头,“驾驶员和装甲步兵都需要培养,每个部队慢慢增加是合理的!”
李海潮也拿出来一张表说道:“六十毫米迫击炮和八十毫米迫击炮,八月可以抵达;一百毫米迫击炮九月;240毫米迫击炮要到十月, 才能抵达!”
牛野点头,然后他说道:“兵贵精,而不贵多,目前而言我认为保持六个标准步兵师已经足够,其余的备份兵力我建议以建设兵团和民兵为主,除了核心大城市留下少量二线守备部队,其余城市依旧以民兵为主。”
他让陈阿生介绍接下来的安排。
陈阿生站起来,走上前台和牛野换了位置。
陈阿生说道,“接下来是六支舰队指挥权问题。
印度洋舰队依然由李海任统领,林老任副统领;
大西洋舰队由牛野为统领,姚耀祖为副统领;
东太平洋舰队由赵大海为统领,副统领暂时空置,等赵大递送名单,再行商议;
西太平洋舰队,由我做统领,副统领原广州水师周子谦担任;
南洋舰队,李海潮为统领,李珠江为副统领;
各位如果有异议,请在现在提出,我们可以立刻讨论。”
他等了十秒,没有人反对,决议就算通过了。
陈阿生拿起关于军事通讯的资料,说道:“下一个议题,关于通讯的议题,”
他打了一个响指,两个士兵将一张大图在黑板上展开,并用图钉固定。
这是一个极其特别的三体船船型,有三个特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