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趁他病,要他命(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这货要做个屁解放者,这货是准备去搞金子!

这地方,现在其实也就是出牛羊,葡萄牙正在侵略这里,总共加起来也就千人的部队,他准备花点时间去搞下来。

然后,作为救世主,他可以派人到处勘探一下,万一。。。被他猜中了。。。那就发财了!

而且,乌拉圭和开普敦隔海相望,第二舰队真要杀过去,三十天就到!

再说了,就算没有金子,他也能买卖牛羊和皮毛赚钱,也不亏!

嗯。。。他想到这里就和陈老豆约定,第二舰队的陆战队和太平洋美洲舰队,今年九月十五日,在乌拉圭外海指定的经纬坐标碰头。

对!现在,李海和老豆去搞菲律宾!

牛野开始搞乌拉圭!

这群货,开始在全世界乱搞一气,纯粹就是为了小钱钱!为了阿拉斯加!

在一群人准备分别时,欧洲送来了一份可以购买的技术清单。

牛野看过以后,直接跳了起来,德国佬那里居然有雷汞火帽的技术可以销售!

牛野指着火帽,已经语无伦次,“这。。。就这。。。这个必须。。。给老子买了,全套买了,不管多少钱。。。全都给老子买了!连火帽技术工厂的全套设备!不对。。。还要给老子入股这鸟人的公司,问问这货愿不愿意卖点股份!”

是的,1817年,德国人约翰·尼古劳斯·冯·德莱塞创办了雷帽工厂,开始生产基于雷汞的击发装置。

德国人是偷的英国佬技术,现在这个德国佬需要钱来建工厂,看到有傻冒登报纸好购买最新的技术,就写信联系了一下。

雷帽由苏格兰牧师亚历山大·佛赛思于1816年发明,是一个用软铜制成的小帽,里面填充有雷汞。

德国人德莱塞偷偷学技术然后,在德国创办工厂,不久为了降低成本,他取消了昂贵的铜帽,将少量雷汞直接装入纸质、硬纸板或亚麻制成的弹药筒中,其发明的德莱塞针发弹成为了最早的整体弹药之一。

陈阿生好奇的问:“很重要?!”

牛野整个人已经在颤抖,“妈祖说,这会改变一切!阿生,要不动声色买下这个技术,买下最新的生产线,然后入股他们。”

最后,牛野交代道:“如果买不到,那就绑架他来澳洲,希望不要到那一步!”

他最后说道:“火帽工厂买两条生产线,一条在铁矿港,一条放在坤甸港,我会让雨儿来负责,最多三年,你会看到神迹!”

神迹?陈阿生再次看了看雷汞火帽,对方开价不高啊?这么便宜的神迹。。。

陈阿生和牛野都不知道,1836年,德莱赛完成了从后面装弹药的针发枪的设计,1841年,解决了针发枪的几项关键技术后,该步枪被普鲁士军队采纳,并以M1841的名称列装。

与传统前装枪相比,M1841型德莱赛枪采用后膛装填方式,士兵可以在卧倒或隐蔽状态下进行装填弹药,减少了在战场上的暴露风险,提高了生存能力。

该枪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操作相对简便,大大提高了射击速度。其射速可达每分钟10-12发,是当时各国部队普遍装备的前装枪的近5倍。

配备“针发系统”,通过针刺破底火帽来引发火药爆燃,这种击发机制在当时较为先进,比传统的燧发枪等点火方式更可靠,提高了射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牛野虽然对枪械发展史一无所知,但他对步枪的外形和筒壳子弹却有概念。只要底火技术得到解决,真正的步枪和后装炮就会像闪电一样迅速地进入这个世界!

这是因为牛野拥有未来视野,一个直线奔跑的人。而且,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一个得力的伙伴——雨儿,这个女孩就像是时间的作弊器一样,拥有着超凡的能力。

雨儿对于事物的拆解能力极其出色,她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部分,并以惊人的速度理解其中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她是唯一一个能够跟上牛野思维模式的人。

可以说,牛野就像是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发现问题和机会;而雨儿则是他的大脑和双手,能够将他所看到的东西进行激素分解、重构,最终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成果。

但他还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他最早的商业合作伙伴,那个破产再次崛起的商人爱德华。

现在,爱德华正站在蒸汽拖拉机的工厂里,他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拖拉机的马力始终无法突破12马力?

就在牛野要求必须获得雷汞的同时,他走进了铁矿港的钢铁工厂,想了解能不能再次提高钢材本身的质量。

这一次爱德华带着蒸汽拖拉机工厂的工程师团队和铁矿钢铁厂的工程师团队进行集体会议,讨论如何提供更好的钢铁质量问题。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铁矿港,码头上的起重机已经忙碌起来,将一筐筐铁矿石从货轮上卸下。爱德华·霍华德站在钢铁厂最高的观景台上,目光穿过晨光中的烟尘,落在远处蒸汽拖拉机工厂的烟囱上。那里的浓烟比往常更加密集,却依然无法掩盖一个事实——他们的蒸汽机,始终困在12马力的桎梏中。

"先生们,时间到了。"爱德华转身,大步走向会议室。

会议室内,长桌上铺满了图纸和计算稿。蒸汽拖拉机工厂的总工程师张铁林正和几位设计师争论着什么,而铁矿钢铁厂的首席冶金师李建国则沉默地翻阅着一本厚重的笔记本。

"早上好,各位。"爱德华的声音沉稳有力,瞬间让嘈杂的讨论安静下来,"我知道我们今天聚集在此,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的蒸汽拖拉机突破12马力的限制,迈向20马力,甚至更高。"

张铁林首先发言,他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工程师,脸上的胡须总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爱德华先生,我们已经尝试了所有常规方法。锅炉的设计接近理论极限,活塞的材质也无法承受更高的压力。除非......"他停顿了一下,环顾四周,"除非我们能获得更高质量的钢铁。"

"正是如此。"爱德华点头,走向挂在墙上的巨大图纸,"这就是为什么我召集了两个团队的精英。李建国,你的钢铁厂有什么建议?"

李建国站起身,走到图纸旁,手指点在一处标记上。"目前的钢铁质量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普通铸铁无法承受更高的温度和压力,而我们现有的冶炼技术已经到了瓶颈。"他停顿了一下,声音低沉而坚定,"但是,如果我们能改进鼓风系统,提高炉温,再配合特殊的合金配比,情况会有所不同。"

"具体怎么做?"一位年轻的拖拉机设计师急切地问道。

"我提议,"爱德华走上前,拿起一支炭笔,在图纸上勾勒起来,"利用我们现有的最大马力蒸汽涡轮发动机,进行动力并联,为高炉提供更强劲的鼓风。"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惊讶的低语。张铁林皱眉道:"你是说,将多台蒸汽涡轮的动力合并?这从未有人尝试过!"

"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尝试。"爱德华的眼神坚定,"并联后的蒸汽涡轮能提供更稳定、更高压的气流,使炉温大幅提升。更高的温度意味着更纯净的铁水,更少的杂质,最终产出更优质的钢铁。"

李建国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确实可行!我们的单台曲轴蒸汽发动机的功率确实不足,但你提到的涡轮蒸汽机我也想尝试,可从未思考过多台动力组合。这是一个全新的想法"

"你有什么补充?"爱德华转向他。

"锰钢技术。"李建国斩钉截铁地说,"不是链条,而是发动机本身材质里面加入适量的锰元素,可以显着提升钢铁的硬度和韧性,同时增强其抗冲击性。"

"锰钢?"张铁林怀疑地看着他,"这种硬度锻造复杂形状会有问题吗?"

"因为还没有人真正尝试大规模生产。"李建国反驳道,"但我敢保证,锰钢技术能让我们的钢铁质量飞跃性提升。可我们需要更大力量的蒸汽锤@"

爱德华微笑着点头:"很好,那么第三个方案。张铁林,你的工程师们一直想要一台更大的蒸汽锤,对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铁林的表情亮了起来:"是的!我们需要一台能够锻造大型部件的两百吨级蒸汽锤!有了它,我们就能制造出更坚固的曲轴、齿轮和锅炉壳体,支撑更高的蒸汽压力。"

"我愿意投资这台蒸汽锤的研发。"爱德华宣布道,声音在会议室中回荡,"李建国,你的钢铁厂负责制造它所需的特殊钢材;张铁林,你的团队负责设计锻造系统。我们要为蒸汽拖拉机工厂打造一台真正的工业利器。"

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工程师们都在消化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爱德华先生,"张铁林最终开口,声音中带着谨慎的兴奋,"如果这些都能实现,我们的蒸汽机将能承受更高的压力,锅炉的效率将大幅提升。理论上,20马力并非不可能。"

"不仅如此。"李建国补充道,"更好的钢铁意味着更轻的部件也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我们可以重新设计整个蒸汽机的结构,使其更加紧凑和高效。"

爱德华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工厂的烟囱和码头上忙碌的景象。"各位,1817年将是改变历史的一年。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蒸汽拖拉机的功率达到20马力,而是要为整个工业革命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但是,风险呢?"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小声问道。

爱德华转过身,目光坚定:"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伴随着风险。但如果我们不敢尝试,我们就永远停留在12马力的限制中。我宁愿在追求进步中失败,也不愿在安于现状中成功。"

会议持续到午后,工程师们热烈讨论着每一个技术细节:并联涡轮的同步控制、高炉结构的改造、锰钢合金的精确配比、两百吨蒸汽锤的机械设计......白板上写满了公式和草图,桌上的咖啡杯渐渐空了,但每个人的热情却越来越高涨。

当夕阳的余晖洒进会议室时,爱德华站起身,做了最后的总结:"明天开始,两个团队的核心成员将组成联合工作组。李建国,你的第一批实验钢铁样品必须在六个月内完成;张铁林,联系蒸汽锤工厂,让他们报价。同时,你的团队需要在一周内拿出并联涡轮的初步设计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在1817年年底前,看到第一台20马力蒸汽拖拉机的诞生。"

走出会议室时,张铁林拍了拍爱德华的肩膀:"你疯了,爱德华。但也许,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疯狂。"

爱德华微笑着望向远处的工厂,那里的烟囱正冒着浓烟,蒸汽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不,张铁林,我们只是在追逐一个必然的未来。"

1817年5月,因为蒸汽拖拉机厂的要求和投资,铁矿港开始了一次尝试,蒸汽涡轮机多台并联鼓风,两百吨蒸汽锤锻造锰钢材料。

爱德华的思想很朴素,他只是想把蒸汽拖拉机的马力提升到20马力以上。也就是相当于二十匹马能拉动的重量。

但他根本没想到,包括牛野那货也没有想到,锰钢,超大型涡轮蒸汽机鼓风系统,以及两百吨蒸汽锤将会锻造出怎样的蒸汽帝国!

可他们同样没有想到,本来蒸汽锤工厂就在研究下一代蒸汽锤!政府投资金额刚好足够研发200吨蒸汽锤,他们的研究已经进入尾声,大约百分之七十的部件已经完成锻造。

现在订单来了,这群货非常激动,立刻开始加工剩下的百分三十部件。而且利用这笔投资,又开始搞下一代300吨蒸汽锤的研发。

无耻的蒸汽锤工厂厂长在会议上是这么说的:“小蒸汽锤还好一点!可我们的超大型蒸汽锤的客户就这么多,铁矿港,坤甸港,最多加上开普敦,总共能造几台?弟兄们要想年年有大生意,那就要把蒸汽锤的重量作上天,让他们年年都有新的设备可以采买,现在立刻,马上,给老子搞300吨!不然,大型蒸汽锤设计小组的两百多工程师卖个三台设备就会失业,那我没有办法只能让你们去做销售,你们自己选吧!”

这群为了不去做销售的工程们,把工业史推向了一个奇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