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消失的舰队和巴达维亚战役(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这个时代,跨过漫长海域的战斗,往往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知道结果,比如克劳福德的澳洲分舰队,如果一切顺利,抵达了悉尼港。

然后,再派出舰船回报,那也需要至少六到七个月的时间。

但大海无情,有时送信的船只遇到风浪沉没,双方如果都不知情,那么有可能的时间就会多达一年。

所以,目前而言,谁也不知道澳洲分舰队的情况,英国舰队正在围困巴达维亚。

西班牙的军舰和荷兰人的军舰此时已经联合,正在巴达维亚周边的海域游弋等待给英国人致命一击!

而英国人在这些舰队中发现了两条航行速度非常快的新型帆船,按照旗帜,那是属于西班牙的战舰。

英国人给这个战舰,起了一个等级编号:“马尼拉级快速战斗舰”

有的军官喜欢,“这船航行速度非常快,是一个不错的舰型”

可也有人不喜欢,“可以看的出来,他们低矮,而且装甲单薄,一炮死的命运。”

但所有人都认可,这船用来运输或者传递情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808年3月18日,英国十条三级战列舰开始炮击巴达维亚城。而荷兰人也利用海岸炮台进行了重炮反击!

黎明时分,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海平线上,十艘英国皇家海军的三级战列舰缓缓逼近。这些庞然大物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这座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核心港口城市。晨雾尚未散尽,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预示着一场血腥的炮击即将开始。

旗舰"雷霆号"(HMS Thunderer)上,舰长威廉·霍克举起望远镜,冷冷地注视着巴达维亚的城墙和港口。他举起手中的银色怀表——上午8点整,他低声下令:"开火!"

"轰!轰!轰!"

十艘三级战列舰的主炮同时喷吐出炽热的火舌。32磅和24磅的实心炮弹呼啸着划破空气,带着毁灭性的动能砸向巴达维亚的城墙和港口设施。

第一轮炮击集中在港口的防御工事,几发炮弹直接命中了荷兰人的炮台,木质的炮架被炸得粉碎,几门铜炮被掀翻在地,火药桶被引爆,腾起巨大的橙红色火球。

第二轮炮击转向城墙,一发24磅炮弹精准地击中了城门上方的防御塔,石块崩裂,碎屑如雨点般洒落。另一发炮弹则穿透了城墙,砸进城区,引发了一连串的火灾。

第三轮炮击则瞄准了港口的商船和仓库,几发炮弹直接命中了停泊的商船,木船体被炸成碎片,燃烧的帆布碎片在海风中飘散,如同末日的信号。

英国战列舰的炮击节奏稳定而致命——每三分钟一轮齐射,十艘战舰每轮可倾泻出铺天盖地的实心炮弹。海面上,炮弹落水的声音如同巨兽的咆哮,而命中目标的爆炸则如同地狱的怒火。

然而,巴达维亚并非毫无防备。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此经营多年,在港口和城墙附近构筑了多座重型海岸炮台,装备着从荷兰本土运来的36磅和24磅长炮,甚至还有几门从法国人那里搞来的18磅榴弹炮。

当英国战列舰开始炮击时,荷兰炮台的指挥官——冯·德·拉克上尉,立刻下达了反击命令。

"开火!让那些英国佬尝尝我们的厉害!"

第一轮反击来自港口左侧的"海神炮台",几发36磅炮弹呼啸着飞向英国战列舰。一发炮弹精准地命中了"雷霆号"的侧舷,虽然未能击穿厚重的橡木船壳,但剧烈的震动让船上的水手东倒西歪,几门火炮的炮手被震得耳鼻流血。

第二轮反击来自城墙上的"自由炮台",荷兰人使用了实心弹和榴弹,这些爆炸性弹药在海面上炸开,形成一片片致命的弹雨。一发榴弹直接在"狂暴号"(HMS Furious)附近爆炸,溅起的水柱高达数十米,几名正在甲板上操作的水兵被震飞。

第三轮反击则更为精准——荷兰炮手调整了角度,几发36磅炮弹直接瞄准了英国战列舰的锚地和补给船。一发炮弹命中了一艘正在卸载弹药的运输船,引发了剧烈的爆炸,火势迅速蔓延,烧毁了附近的两艘小艇。

整个上午,海面上的炮击与反击从未停歇。

英国战列舰凭借着更远的射程和更密集的火力,持续轰击巴达维亚的城墙和港口,试图压制荷兰人的反击。

荷兰炮台则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精准的炮术,不断骚扰英国舰队,尤其是针对他们的锚地和补给线。

然而,巴达维亚的平民却成为了这场炮战的最大受害者。

城区内,炮弹引发的火灾迅速蔓延,木结构的房屋在烈焰中化为灰烬。

街道上,惊慌的市民四处奔逃,尖叫声和哭喊声混杂着炮弹的爆炸声,如同地狱的交响曲。

港口附近,几艘商船被击中后燃烧,黑烟遮蔽了天空,海风将焦糊的气味吹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黄昏降临,炮火未息。

到了下午,英国舰队逐渐调整了战术——他们开始集中火力轰击荷兰炮台,试图压制荷兰人的反击。几发精准的炮弹命中了"自由炮台",摧毁了两门36磅长炮,迫使荷兰人暂时退守。

但荷兰人并未屈服。

他们利用城市内的街垒和临时炮位,继续向英国舰队射击。

甚至有几门隐藏在教堂钟楼内的轻型火炮,也加入了反击的行列,虽然威力有限,但却让英国水兵时刻提心吊胆。

1808年3月18日,巴达维亚在战列舰炮火的夹击下颤抖,连大地都在振动。

黄昏时分,椰林摇曳,风吹起海潮,一层层拍打着海岸线那金色的沙滩。

夕阳如血,将巴达维亚的外海染成一片赤金色。

城外的海面上硝烟弥漫,英国皇家海军的十艘三级战列舰仍在轰击这座荷兰殖民城市,炮弹的爆炸声与城墙上的枪声交织在一起,如同末日的序曲。

然而,就在太阳即将沉入海平面的那一刻,海风突然变了方向。

远处的海平线上,四十艘战舰的帆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荷兰与西班牙的联合舰队,正借着最后的天光,向英国人发起突袭!

荷兰与西班牙的联军舰队由荷兰海军上将范·德·霍恩和西班牙海军准将加西亚共同指挥,包括:

- 12艘主力战列舰(荷兰6艘,西班牙6艘)

- 18艘护卫舰与快速帆船

- 10艘武装商船与炮艇

他们并未选择正面硬撼英国人的战列线,而是利用黄昏的掩护,从侧翼迂回,意图打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

"升帆!全速突击!"范·德·霍恩的命令在海风中回荡。

荷兰与西班牙的战舰扬起满帆,船身倾斜着切入海面,像一群捕食的海狼,向英国舰队逼近。

英国舰队指挥官霍克舰长起初并未察觉异常——直到第一发炮弹落在"雷霆号"的附近海面,溅起的水柱高达数十米。

"敌袭!"了望手尖叫起来。

霍克猛地转头,望远镜里,四十艘战舰的帆影正从侧后方逼近!

"该死!是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他怒吼道,"全舰队转向!准备迎敌!"

然而,英国人的战列线本就分散,十艘战列舰中有三艘仍在集中火力轰击巴达维亚城,剩余的七艘匆忙调整阵型,但已经来不及形成完整的防御队形。

第一轮交锋在距离英国舰队约半海里的地方爆发。

荷兰的74炮战列舰"阿姆斯特丹号"率先开火,32磅炮弹呼啸着砸向英国"狂暴号"的侧舷,木屑飞溅,几名水兵被震飞。

西班牙的"圣费尔南多号"则瞄准了英国"雷霆号",一发24磅炮弹穿透了后甲板,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火灾。

英国人的"雷霆号"和"胜利号"的32磅长炮怒吼着,几发炮弹命中了荷兰"海神号"的桅杆,帆布崩裂,船速骤降。

混战爆发!

荷兰与西班牙的战舰利用灵活的机动性,不断从侧翼和后方骚扰英国舰队,打了就跑,避免正面硬撼。

英国人则试图重新组织战线,但暮色渐浓,能见度下降,炮击精度大打折扣。

武装商船和炮艇则贴近英国战列舰,发射葡萄弹和燃烧弹,试图点燃英国人的帆布。

伤亡开始攀升!

英国"海鹰号"被两发32磅炮弹击中船体,进水严重,被迫撤离战场。

荷兰"自由号"的桅杆被英国炮弹炸断,失去动力,被西班牙同伴拖走。

西班牙"圣克里斯托弗号"的甲板被英国葡萄弹扫射,十几名水兵倒下。

太阳终于沉入海平面,最后一缕余晖也被黑暗吞噬。

海面上,炮火渐渐稀疏——双方都无法在夜色中有效作战。

英国人不愿在陌生海域夜战,担心荷兰与西班牙的舰队设伏,于是缓缓后撤,向北方退去。

荷兰与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同样损失不小,且缺乏夜战经验,没有追击,而是集结残部,守护巴达维亚港外。

当最后一门炮停止轰鸣时,海面上只剩下伤员的呻吟和海浪拍打船体的声音。

此战,

英国舰队损失两艘战列舰重伤,一艘轻伤,伤亡约两百余人。

荷兰与西班牙联军,一艘战列舰重伤,三艘护卫舰轻伤,伤亡约一百五十余人。

巴达维亚城仍在燃烧,但英国人的炮击被迫停止,而荷兰与西班牙的联合舰队成功逼退了强敌。

一场黄昏的海战结束了,但战争……远未结束。

3月19日,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海峡。

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再次缓缓逼近巴达维亚的外海,十艘战列舰中,六条逼近码头,只留下四条最强的三级战列舰——"雷霆号"、"胜利号"、"狂暴号"和"守望号"——在外海警戒。其余六艘,黑洞洞的炮口在晨曦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舰长霍克站在"雷霆号"的艏楼上,眯眼望着东方的海平线。没有荷兰人的帆影,没有西班牙人的炮台,海面平静得令人不安。

"他们不会来了吗?"副官低声问道。

霍克冷笑一声:"不,他们会来的。他们只是在等我们再次开炮。"

上午8点整,六条战列舰的舰长收到了霍克的命令——继续炮击巴达维亚城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