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劫掠者(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对于东望城的居民而言,生活其实很简单,无非三件事:种地、挖煤、探矿。
第一,种庄稼。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再多的煤和铁也填不饱肚子。镇里的农田虽然不多,但每一寸土地都被精耕细作,确保能产出足够的粮食养活居民。
第二,运煤。 镇里每周都会派出两百人,前往矿区替换之前的矿工。这些人接过铁镐和矿灯,直接在地面上挖就行了,这里的煤层就在地表,到处都是,用汗水换来镇里的燃料和贸易资本。
第三,勘探。 最重要的,是不断扩大资源版图。东望城的未来,取决于能否找到更多的煤矿、铁矿,甚至铜矿和金矿。而姚耀祖,就是镇里打枪最不错的一群人之一,他就是打手一名。
1807年6月3日,姚耀祖跟着一支十人的勘探队,踏上前往南部沿海的行程。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向南前进一百五十公里,然后返回。
队伍组成:
- 队长:老陈,兰芳共和国金矿里出来的老矿工,沉稳可靠,负责决策。
- 副手:赵三,年轻力壮,擅长辨认矿石。
- 记录员:小吴,是个读书人,负责画地图、记数据。
- 姚耀祖:勘探队的“自由人”,任务是扛枪,探路、观察地形、收集矿石样本,顺便……偷懒。
- 其余六人:身强力壮,扛枪,负责搬运装备、开路、警戒。
装备:
- 铁镐、铲子:挖矿、探土必备。
- 指南针、地图:确保不会迷路。
- 猎枪、短刀:防野兽,也防人。
- 绳索、钩爪:爬山越岭用得上。
- 干粮、水囊:路上吃食。
- 狗群:三只猎犬,负责追踪、警戒,偶尔还能帮忙找矿脉
马匹: 四匹矮脚蒙古马,驮着大水袋,帐篷和部分干粮,虽然跑得不快,但耐力好,什么草都能吃,适合崎岖山路。
武器:他们人人有刀,六把神射步枪和六颗手雷。
勘探队沿着海岸线南行,穿过茂密的山林,翻过陡峭的岩坡。第三天下午,队伍的狗群突然狂吠起来,声音里带着不安。
姚耀祖皱眉,示意队伍停下。他顺着狗叫的方向走去,拨开一片灌木,发现两个受惊的孩子——一男一女,都只有五岁左右,缩在一块巨大的岩石后面,瑟瑟发抖。
“别怕。”姚耀祖蹲下身,轻轻挥手,示意狗群退开。
孩子们盯着他,眼睛里满是恐惧,不敢说话。
姚耀祖从怀里掏出一块饼干,掰碎了递过去,然后自己吃了一口。小男孩犹豫了一下,抓起一块塞进嘴里,小女孩也跟着接过。
饼干起了作用,孩子们的戒备心渐渐放下。小男孩指了指远处,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什么。
姚耀祖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看他们的手势,应该是让他们过去看看。
队伍小心翼翼地沿着孩子们指引的方向前进,穿过一片崎岖的山地后,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一个沿海的小村落,满地尸体。
老陈蹲下身,检查尸体。
“火枪和刀剑杀的。”他低声道,“不是野兽,是人干的。”
小吴记录着死亡人数,眉头越皱越紧。
“全是老人、孩子,还有一些成年男人……但男人的数量不对。”他低声说道,“年轻女人和一些壮年男人不见了。”
姚耀祖蹲在一具尸体旁,那是个老人,胸口有一个血洞,像是什么刺穿的,死状极惨。他环顾四周,发现海滩上留着凌乱的脚印,像是有人从海上登陆,然后冲进村子大开杀戒。
“粮食呢?”赵三问。
“没了。”老陈摇头,“所有能带走的都带走了。包括粮食,皮料,海鱼”
姚耀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骂了一句:“人渣!”
想了想,觉得不过瘾,又补了一句:“吊你老母,别让老子看到,看到全部宰了!”
队伍里没人说话,但所有人都握紧了武器。
海风掠过海岸,带着血腥味,吹过满地的尸体,吹过两个瑟瑟发抖的孩子。
姚耀祖站起身,眼神冰冷。
“带上两个孩子,我们继续探路。”他低声说,“我和两个扛枪的,走在前面探路。你们把两个孩子放上马背,在后面跟着,离开三百步。”
狗群低吼着,它们似乎也有些愤怒。
勘探队的行程,原本只是例行公事,但现在,他们心里都明白——这片海岸线上,藏着比矿石更危险的东西。
两周后,勘探队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东望城,人们听说附近居然有人屠杀了一整个村子,义愤填膺,高呼着找到凶手。
姚耀祖冲进镇长木屋时,李珠江正在翻阅账本。见他满身尘土、神色凝重,李珠江放下羽毛笔:"怎么了?勘探队遇上麻烦了?"
"比那严重得多。"姚耀祖一把扯下帽子,"我们在南部沿海发现了一个被屠戮的村庄。"
李珠江放下手中的文件,示意他继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死者全是老人、孩子和部分成年男性。"姚耀祖的声音压得很低,"但年轻力壮的男人几乎全不见了,粮食和财物被洗劫一空。海滩上留着清晰的足迹——他们是从海上来的。"
"海盗?"李珠江皱眉。
"比海盗更可怕。"姚耀祖走到墙边的地图前,手指点在东望城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我们离海滩只有千米!"
他拿起一根炭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大圈:"敌人如果乘船靠近,只要船上有几门火炮,整个东望城都在射程之内。营地、矿区、仓库,战舰发射炮弹就能覆盖大半。"
李珠江的脸色变得苍白。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海平面。
"更糟的是..."姚耀祖跟过去,声音沉得像石头,"我们根本没有火炮。连一门能反击的小炮都没有。"
木屋里陷入沉默。远处传来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在这安静的午后格外清晰。
"他们可以随时出现。"姚耀祖继续道,"趁着夜色,或者大雾天。等我们发现时,炮弹已经落在屋顶上了。"
李珠江转过身:"镇上的防御..."
"只有两百把神射步枪和一些。"姚耀祖打断他,"连石头城墙都没有,拿什么抵挡炮击?"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但两人都感到一阵寒意。海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带着咸湿的气息,仿佛在提醒他们:危险正从那个方向逼近。
"船只,我需要上报。"李珠江最终说道,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姚耀祖摇摇头:"等文书往返,敌人可能已经到了。我们需要立即行动。"
"能做什么?"
"至少..."姚耀祖盯着地图,"先弄清楚敌人是谁,从哪来。"
李珠江深吸一口气:"你有什么建议?"
姚耀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海平线:"第一,加强海岸巡逻。第二,在海滩附近修建预警塔。第三..."他顿了顿,"下一次船只过来,看看能不能直接问他们买炮。直接就买船上的炮"
"如果船长不肯呢?"
姚耀祖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抢,也要抢来"
夕阳的余晖洒进屋里,给两人的影子镀上了一层金边。
那两个衣衫褴褛的部落孩子被领来的那天,东望城的广场上挤满了人。老木匠夫妇颤巍巍地站在镇长办公室门口,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攥着镇长的手。
"我们老两口子..."老木匠的声音有些发抖,"儿子在铁矿港成了家,就剩我们俩口子。正好..."他看向怯生生探出头来的两个孩子,"我们的孙子孙女,也该有这么大年纪了。"
不久后,两个老人牵着孩子的离开,围观的人们默契地后退,给这对新组成的家庭让出一条路。姚耀祖站在人群边缘,看着这一幕,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了些。
三天后,当广福源号的黑色船帆出现在海平线上时,整个码头都是等待卸货的人。这艘从铁矿港来的商船带来了粮食、工具,还有镇长李珠江心心念的大炮。
"最多给你们四门四磅炮,甲板上的移动炮。你要打一个条子,不然我没法交代"船长为难的搓着手,对围在码头的上千镇民们展示那几门漆黑的铁家伙,"虽然不是大口径的,但绝对能打到海上的劫掠者。"
镇长凑上前去,用粗糙的手指抚过炮管上的斑驳:"这玩意儿可比我们火枪管用多了!"
姚耀祖仔细检查着每门炮,不时向船长询问细节。当确认炮架可以拆卸移动时,他满意地点点头:"至少能先在海边架设两门,剩下的可以机动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