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华人所在,即是中华(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林怀周听完,非但没有犹豫,反而一拍大腿,声音洪亮:"老子全部给你搞定!"

他站起身,大步走到墙边,展开一张羊皮地图:"你们看,这片沿海的荒地,足有一千亩!全是政府地,我划拨给你们!建厂、建码头,随你们折腾!"

几个工头凑近一看,眼睛都亮了——那块地背靠山林,面朝大海,正是建厂的好地方。

"林兄爽快!"牛野大笑,"这地方选得好!"

林怀周拍着胸脯保证:"你们只管建厂,其他事我来办!减税批文我今天就下,招工的事我让各埠的甲必丹帮忙,不出半月,人就能到齐!"

牛野点头:"好,那我们就开工了。"

林怀周忽然压低声音:"牛兄弟,说实话,我就不明白——这么好的买卖,广州府那些官老爷,还有大清朝廷,怎么就看不见呢?"

牛野冷笑一声:"他们不是看不见,是装看不见。"他指着窗外兰芳繁忙的港口,"在他们眼里,咱们这些人,不过是些没根的浮萍。可他们不知道,正是咱们这些'浮萍',才能在这海外闯出一片天。"

林怀周深有感触地点头:"是啊,他们不在乎,我们在乎!"他重新展开地图,手指在沿海那片荒地上画了个圈,"这一千亩地,就是你们的家!"

牛野望着窗外,阳光已经驱散了晨雾,照在远处繁忙的码头上,那炮厂的高炉腾起烟柱。他知道,从今天起,这里将升起联排的炉火。

考察完整个炮厂工业区,几个工匠坐下来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干。

炮厂的高炉前,热浪滚滚。七八个工匠师傅围坐在一块被烤得发烫的木桩上,人人脸上都沾着煤灰,却掩不住眼中的兴奋。他们面前摆着一张皱巴巴的图纸,上面画满了潦草的线条和数字。

"老陈,你那快速水泥真能在十天内固化?"一个络腮胡的炉前工问道,手里还攥着半块黑乎乎的干粮。

被称作老陈的炉头师傅叼着烟斗,眯着眼点头:"我试过,在南洋这鬼天气里,三天就能达到七成强度,十天应该足够撑住高炉了!"他吐出一口烟圈,"关键是咱们得把地基打实,我算过了,用原来的旧石料垫底,再浇灌水泥,稳当!"

"那炼钢炉呢?"另一个瘦高的师傅指着图纸上一处,"咱们不是就剩三座还能用的老炉子吗?"

"老炉子修修补补还能顶一阵。"老陈用烟斗在图纸上点了点,"但咱们得在炮厂旁边再搭两座新高炉,就用快速水泥砌砖,里头衬上带来的耐火泥。原料输送线就从旧轨道接过来,那些小车还能用。"

坐在一旁的李海突然插话:"轨道不够长怎么办?"

"从仓库里再扒拉些旧铁轨出来。"络腮胡师傅咧嘴一笑,"我昨天数过了,足够接出两里地去。小车轱辘都还能转,就是得重新上油。"

牛野就站在他们身后不远处,双手抱胸,仔细听着每一个细节。他的目光在工匠们面前的图纸和远处的旧高炉之间来回移动,心里默默计算着时间。

"蒸汽机呢?"老陈突然提高声音,"果阿买的那两台大蒸汽机不是闲着吗?"

"对!"一个年轻点的师傅一拍大腿,"那东西不挑地方,引一个水渠,只要搭个坚固的水泥屋子和过滤水池就能用,那两台机器能带动大鼓风机!我算过了,只要把传动轴接上,足够给两座新高炉同时鼓风!只要派三十人连轴转,二十天就能把房子搞起来"

"好!"老陈猛地站起来,烟斗往地上一磕,"那就这么定了——"

牛野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各位师傅,我想知道,到底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让这里的产能恢复到年产五千吨?"

工匠们面面相觑,随后老陈掰着手指头算起来:"水泥固化十天,新炉砌筑加衬里十二天,轨道和小车改造八天,蒸汽机调试五天......"

"加上工人培训、原料储备......"另一个师傅补充道。

老陈一挥手:"一座炉子,最快,三十天!保守估计,三十五天也一定能行!每三十五天,我们能恢复大约一千吨每年的产能。五个月左右,"

牛野眯起眼睛,三十天......他望向远处被夕阳染红的旧高炉群,那些曾经锈迹斑斑的钢铁骨架,很快就会重新喷吐烈焰。

"好。"他终于点点头,"第一个炉子,三十天,我给你们三十天。"

工匠们爆发出一阵欢呼。老陈拍着胸脯保证:"牛爷放心!耽误了工期,我老陈头第一个跳炉子!"

转头问五金厂的那几个匠人,“你们怎么弄?”

五金厂的匠人说道,“我们加工机械和人手是现成的,只要搞几个台风吹不倒的棚子就能开干。”

他指了指带来的铁料说道:“给我们十天,就能用现成的铁料做起来,一个月后等高炉出铁水,就正常了!”

牛野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在这片南洋的土地上,沉寂的炉火很快就会重新燃起,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炽热。

三十天,一千吨年产量,每个月就是83吨,小五金的工业可以立刻恢复。

从头来,一样走出一片海天。

1805年4月10日下午,兰芳共和国的第一个大型钢铁厂开始动工。

兰芳国当天就召集了100名老百姓参与建设,这个国家出产黄金和香料,但是钢铁工业非常落后,只有几个小高炉,满足不了战争和工业的要求。

阙总长在第二天亲自来到工地,死死握着牛野的手说:“只要我还活着,这个厂就是兰芳的宝贝,谁也不能碰!你们头三年的不要交税,只要保证市场的铁料供应充分就行。三年以后再恢复正常税率,牛先生您看可好?”

总长有些激动,眼睛有些微微湿润。他们期盼有人投资兰芳的钢铁工业多少年了,可.这片土地以前既没有铁矿,也没有人懂钢铁工业。更加没有人看好这片土地的未来。这是第一次有人带着这么多大船,这么多匠人来到这片土地,他有些激动过头了。

林怀周也在一边感慨,“牛先生不怕你笑话啊!我们兰芳就是一群海外华人抱团取暖的地方,百万华人拼死守着这片地。一次次和荷兰人斗,和马来人斗,和印尼人斗,只为守着这片地,让华人不受欺负啊!多少年了,我们一次次去大清,只求成为大清的一个自治行省,只为大清能来投资,能派几条海船来庇护我们的安全,可没有人理我们啊!你能帮我们找到铁矿,现在又带来了这么多匠人,我等感激不尽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牛野这一次也感动了,他一只手握总长的手,一只手握着林老的手,真诚的说道:“有了铁矿,煤炭和钢铁工业,有了大炮,有了枪,咱们就能站的住,不靠别人,就靠这片土地上的一百万华人,我们也能站的牢牢的!华人所在之地,就是中华!”

阙总长最后指了指自己身后的人群,他说道:“我这个月就住在这里了,直到第一炉钢水出炉。我和身后的三百华人子弟,也跟着你们一起动手干,兰芳也有能工巧匠!”

如果没有牛野,兰芳国的命运将会截然不同。

八十年后,那是一个没有钢铁轰鸣的兰芳,一个没有新式武器的华人国度。当荷兰人的舰队驶入坤甸河口时,最后的华人武装全部站在城墙上,望着那些漆着黑漆的战舰,甲板上明晃晃的火炮像一张张血盆大口。

荷兰人带来了枪炮,更带来了他们精心豢养的爪牙——那些被火枪和白银武装起来的马来海盗、印尼地方武装,像一群嗅到血腥味的鬣狗,从雨林深处蜂拥而出。

"开炮!"

第一声炮响震碎了兰芳的宁静。荷兰人的炮弹砸在城墙 上,砖石飞溅,血肉横飞。那些曾经在雨林中与华人和平贸易的原住民,如今端着荷兰人给的火枪,向他们的华人邻居扣动扳机。

英勇的守军拼死抵抗,但他们的武器落后了一个时代。火绳枪对阵燧发枪,弓箭对阵火炮,就像冷兵器时代的武士面对现代士兵。

"往雨林里撤!"最后的临时总长下令,声音嘶哑。

但已经来不及了。荷兰人的盟友——那些马来海盗,像鬣狗般扑向逃难的华人。他们举着弯刀,在雨林中追杀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妇女的哭喊声,孩子的尖叫声,老人的呻吟声,交织成一片地狱般的乐章。

坤甸城陷落了。

荷兰人将俘虏的华人赶到城中心的广场上,用刺刀逼着他们跪下。那些曾经在兰芳国辛勤劳作、建设家园的华人,如今像待宰的羔羊般颤抖着。

"杀!"

弯刀落下,血花飞溅。成千上万的华人被屠杀,他们的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坤甸的街道。那些侥幸活下来的,被驱赶着登上荷兰人的奴隶船,运往遥远的种植园。

更多的华人则在雨林中流离失所。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只能在热带雨林中苟延残喘。有人饿死在丛林里,有人被毒蛇猛兽咬死,有人因疾病而倒下。哭嚎声回荡在兰芳的土地上,久久不散。

曾经繁华的兰芳国,剩下断壁残垣。那些华人用血汗建起的房屋、开垦的农田、修筑的道路,都被荷兰人据为己有。而那些背叛华人的马来海盗和印尼武装,则在荷兰人的纵容下,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烧杀抢掠。

"兰芳?"多年后,当荷兰官员谈起这个曾经繁华的华人国度时,只会轻蔑地一笑,"那个小国?早就不存在了。"

而在天涯海角,幸存的华人难民们聚在一起,向子孙后代讲述着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国度。他们的眼中噙着泪水,声音颤抖:

"我们华人,曾经在海外建立了一个乐园......"

"但荷兰人来了,他们用枪炮......"

"我们的亲人,被屠杀,被卖为奴隶死在种植园里,那里全是我们先祖的白骨......"

"兰芳,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如果没有牛野,如果没有那座在兰芳海边拔地而起的新钢铁厂,如果没有那些改变命运的钢铁与火药,这个华人的海外乐园,终将在血与火中化为灰烬。

成千上万的华人被屠杀了,最终流离失所,在哭嚎中散落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