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全线膛,妈祖军(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他们用的炮弹很像米尼弹,底下塞进软木,增加气密,同时带动炮弹极速旋转。

李海哈哈大笑,“这玩意千米之外可以打敌人水线,神器也!”

八门大炮,全部安装在两条战船的前部和尾部,用轮式跑架,可以移动,即可以前后布置射击侧面,也可以并排炮击,只攻击前后。

为此还将阿拉伯海船做了修改,增加了尾部阁楼。

牛野想要设计旋转炮台,可陈老豆说那要动龙骨,目前绝不可行。

1801年3月20日,抵达巴达维亚,销售掉一半棉花,装载一批香料。加上四个月荷兰人购买龙门吊的240两利润。

他们的财富1600两白银,胜利号上还有一半的棉花和一些香料。

这这里他们又订购了一套磨膛的机械,花掉了100两,最后带着1500两白银回去广州。

1801年3月30日,他们又在当地雇佣了大约三十名华人水手,整个船队一共123人,其中广福源号是81名老船员,而牛野带着42人驾驶胜利号跟着广福源号出发,他们开始向着广州港出发。

这条路要走整整六十天,现在两套磨膛机,每七天就能生产两门六磅线膛炮,到达广州外海时,已经有18门大炮改装完毕。

这批大炮全部安装在广福源号上,左右两边各九门。

1801年5月31日,两条船进入广州港完成所有交易之后。

胜利号经过简单修补,再次购买了全部瓷器和铁料,他们的财富除了满船的货物,还剩下大约1200两白银,牛野带着42人在外海的东澳岛港口停泊,他们在等待广福源号的再次出发。

这一次,他要等到八月,所有人就在这个海岛港口租了房子,每日早九晚五,修船的,修建高炉的,刻画弹线的,各自忙碌着。

他们一共有48门火炮,其中六磅炮是44门,3磅炮4门。

这三个月里面,所有的炮全部都刻画上了膛线,同时铸造了超过5000发炮弹,胜利号被装的满满的。

现在的胜利号,前后各两门火炮,左右两边各14门火炮,线膛炮的最远射程能打到1500米,有效精确射程大约是1200米(偏差小于十米)左右。

这远超这个时代滑膛炮的500米精确射程,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问题点。

同时,牛野用滑轮组改造胜利号的风帆索具,节约了一半的风帆手。

在八月初,他们在香港水域进行外海炮击训练的时候,意外的碰到了大清的水军,对方有两条海船明显是朝着他们来的。

“怎么办?”,一个水手问道。

“我们的船啥国籍都不是,先跑路,免得麻烦”,牛野说道。

阿拉伯海船的速度,本来是很快的,可以满载货物,又加装了这么多火炮的情况下,吃水很深,速度居然和大清的水军差不了多少。

双方在海面上追逐了一个时辰,他们才最终摆脱了大清水军。

夜晚,他们才偷偷回到东澳岛的码头外海,将船只停泊,还派人做小船回去探查了一下,安全以后才航行进入港口停泊。

这里的村长和陈老豆是过命的交情,他答应会一直保守胜利号的秘密,当然胜利号也给这村子每个交五十两银子的停泊费用。

另外,最欢迎他们的是村里的铁匠和木匠,这伙人居然在六月修了一个出好铁的高炉,还给他们定了一百把西洋枪的订单。铁料木料他们提供,手工费每把三两银子,分批交货,八月中旬交完。

铁匠和木匠共有六户家庭,三百两啊!

每家能分到五十两,这等于他们大半年的收入,这简直就是财神爷啊,必须供牌位,必须做好了。

听说,做好了,每年都有订单,那还得了了,六个家庭干脆合起来,一起造。

他们找了最大一个院子,一起制造,一起讨论,于是东澳岛上自发形成了一个联合枪械小作坊。

这种枪械是带有燧发机制,带有全部瞄准器的滑膛枪,牛野没有让他们刻画弹线,这是他唯一的秘密,必须在自己的船上制造。

同时,他们还在东澳岛招收了40人登上胜利号,作为临时船员。这些人长期在海上劳作,对于风帆和掌舵都有经验。

回到潮州的那一群人,也没闲着!

他们原本回家休息,可最后只是回家住了几天,就又聚在一起开始制造小吊车了。

现在,有手艺的四十人就是一个吊车流水线,每天能够干出四台龙门吊,附近的码头,仓库都有过来购买,生意居然挺红火。

出发前,他们共制造出两百百三十套,在广州和潮州销售了两百套,搞了两千两银子,还有三十套直接放在城里的门面寄卖。

这个时候的人还非常纯朴,一切都是按照规矩来,一千两他们分了,剩下的一千两,打包带去给牛野。

八月中,在广州再次碰头出发的时候,牛野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五百两白银也借给了妈祖军,他们资金回到1400两。

另外的五百两,牛野存了下来等爱德华回来分给他,做人要守信用。

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个陈老豆的老朋友找上门来,向他们介绍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的名字如雷贯耳,她叫郑一娘,红旗帮帮主夫人。

“各位兄弟,我不请自来,只为买枪”,郑一娘开门见山。

陈老豆没说话,这里认识他的人太多,不方便出面,于是他朝牛野点了点头。

牛野笑了,“我们枪也不多,您想买多少?”

郑一娘很直爽,“能否给我看看只?只有知道成色,我才好报数量”

牛野让人拿来两把,一把滑膛,一把弹线,两把都给郑一娘试射。

看到是自生火枪,郑一娘眼睛亮了,来到城外无人处,试过滑膛,她已然满意。

再试过线膛枪,她简直爱不释手!

“这两把枪怎么卖?”,郑一娘直接问道。

“滑膛步枪18两,只有二十支。神射步枪60两,只有五支!半年后,产量会慢慢增加”,牛野不能一次卖太多。

双方直接成交,一次性收入660两,总资金达到2060两。

“小哥,半年后你们能卖多少枪给我?”,郑一娘还是直来直往。

“一百把滑膛,十把神射”,牛野说道,这有这个数量才像是小作坊的产量。

郑一娘笑了,她直接对后面的人使了一个眼色,后面的仆从立刻回去拿来一个包裹。

“1200两定金收好!二月底我来取货”,郑一娘挥手,就走向了马车。

现在,牛野他们要做出新的安排,为了交货,也为了未来枪械的持续收入,他们安排了一个铁匠学徒和五人战斗小组留在东澳岛上。

同时,再次拿出铁料和木料,并且付出300两定金,向那六个家庭下定200把步枪,货物分批交付前,会再付收到货物的另一半。

并且,签下了保密血书,私自造枪可不是闹着玩的,决不能透露分毫。

这一次直接去巴达维亚,牛野他们全副武装,带着满船的货物和2000两白银。

这一天是,八月二十五日。

胜利号共82人,广福源号扩招恢复到标准的99人,共1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