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书院初立·文脉传承启民智(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最新章节。

军工坊的钢铁轰鸣与隐秘实验场的惊天巨响,象征着潜渊武力的硬实力正在以恐怖的速度攀升。

然而,袁大山与白素雅都深知,欲成真正不朽之霸业,除了坚船利炮,更需要文脉相承,民心所向的软实力。

这一日,邺城东南角,原本是一处被袁绍废弃的皇家园林,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

没有奢华繁琐的雕梁画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依山傍水,开阔疏朗的建筑群。

青砖灰瓦,檐角高挑,充满了简洁、实用而又庄重肃穆的气息。

正门之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红底金字,上书四个龙飞凤舞,力透纸背的大字——启元书院。

落款正是:袁大山。

今日,便是书院正式落成并举行开院仪式的日子。

书院外的广场上,人头攒动,除了受邀前来的各方代表,即将入学的学子,更多的是闻讯赶来围观的邺城百姓。

所有人都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风格独特,据说要“有教无类”的书院。

吉时已到,钟磬之声悠扬响起。

袁大山与白素雅并肩而行,出现在书院大门前。

袁大山今日未着甲胄,而是一身玄色深衣,更显沉稳威仪。

白素雅则是一身月华色的曲裾深衣,发髻高绾,仅饰一支碧玉簪,典雅端庄,眉宇间既有母仪天下的温婉,又有一股开拓事业的坚毅神采。

他们的出现,引来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袁公万福!凤主万福!”

的声浪此起彼伏。

袁大山抬手虚按,场面迅速安静下来。他环视众人,声若洪钟:

“今日,启元书院立于此!何为‘启元’?启者,开也;元者,始也,本也!

“吾希望此书院,能开启民智,溯本求源,为我华夏,培育真正于国于民有用之才!”

“自古学问,非一家一姓之私产,非高门大族之特权!凡有志于学者,无论出身寒微,无论家世几何,只需通过考核,证明尔等向学之心,向善之志,皆可入院受教!”

此言一出,台下那些寒门子弟和普通百姓眼中瞬间爆发出灼热的光芒!

机会!这是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

【内心OS:袁大山:知识垄断必须打破!士族为什么牛?就是因为书都在他们家里!老子就要办义务教育…呃,精英义务教育!把话语权抢过来!】

【外在表现:袁大山语气铿锵,充满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目光扫过人群,带着鼓励与期待。】

紧接着,白素雅上前一步,她的声音不如袁大山洪亮,却清越柔和,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诸位夫子,诸位学子。书院非为功名利禄之阶梯,实为明理修身,济世安民之摇篮。

本院所授,不仅有圣贤经典,更设有算学、格物(基础物理、化学)、农工、律法、医药等实用之学。”

她微微侧身,指向身后一群衣着各异的人:

“本院聘请师长,亦不拘一格。有郑玄公之高足刘博先生(归顺名士,智力78),讲授经史;

“有精于数算的钱六斤先生(政治/算学70+),讲授算学;有善营造的吴木匠先生(技术70+),讲授工巧之基;

“有通晓百草的白如雪先生(医术75+),讲授医药之理…

“日后,还会有更多有真才实学之士,于此传道授业!”

这番话,再次引起轰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