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血火淬炼真龙旗,南北对决定乾坤!(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谢邀,人在天庭,刚成昊天!》最新章节。
噶尔丹的铁蹄,终究还是踏破了长城,如同来自北方的死亡风暴,席卷了直隶大地。
烽火照彻了京畿的天空,连紫禁城的琉璃瓦都仿佛染上了一层血色。
准噶尔骑兵烧杀抢掠,兵锋一度逼近京郊,北京城城门紧闭,人心惶惶,帝国的心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冰冷与窒息。
值此社稷倾覆之际,年轻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展现出了一位末世帝王最后的决绝与勇气。他拒绝了群臣南巡或迁都的提议,毅然决定御驾亲征!
“祖宗江山,岂可轻弃!朕,与大清共存亡!”康熙披上久违的甲胄,手持天子剑,立于午门之前,面对集结的八旗最后精锐与直隶所有能调动的绿营兵马,声音虽因激动而微颤,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准噶尔蛮夷,侵我疆土,戮我子民!今日,朕与尔等一同出战,卫我河山,扬我国威!必胜!”
“万岁!万岁!万岁!”数十万清军的呼喊声震天动地,皇帝亲征带来的士气提升是巨大的。这一刻,求生的本能与保卫家园的信念,暂时压过了对明军和天灾的恐惧。
康熙亲统大军,在直隶怀来一带,与噶尔丹的主力迎头相撞。
这是一场关乎清朝生死存亡的野战。双方都投入了最核心的力量。
准噶尔骑兵依旧骁勇,来去如风,箭矢如雨。
而清军,在康熙的亲自督战下,也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尤其是满洲八旗,深知此战若败,身后家园不保,个个拼死力战。
战斗从黎明持续到黄昏,又从黄昏杀至深夜,整整三天三夜!怀来郊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康熙帝不避矢石,亲临前线,虽未直接冲杀,但其龙旗所向,极大地鼓舞了清军士气。双方反复拉锯,争夺每一寸土地,伤亡极其惨重。
最终,凭借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康熙亲征带来的士气加成,以及八旗军最后关头的血勇,清军渐渐占据了上风。
噶尔丹虽勇,但其孤军深入,后勤不继,久战之下,锐气渐失。
在损失了大量精锐骑兵后,噶尔丹见难以速胜,更恐被后续清军合围,不得不下令撤退,带着劫掠的物资和残部,如同潮水般退出了长城。
“赢了!我们赢了!”残存的清军发出了劫后余生的欢呼,尽管他们付出了十数万人的惨痛代价。
康熙站在满是尸骸的战场上,看着退去的准噶尔骑兵,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一股巨大的虚脱感涌上心头,但随即又被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所取代。
他仰天大笑,笑声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哈哈哈!天不亡我大清!朕乃天命所归!区区蛮夷,焉能撼动朕之江山!”
这场惨胜,如同给垂死的病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康熙和他身边的满洲亲贵们,似乎又找回了一丝“天朝上国”的自信。他将噶尔丹的败退视为上天的眷顾,认为自己依然是那个战无不胜的圣主明君。
“伪明?不过是趁朕北顾之时,侥幸窃据南方的跳梁小丑罢了!”康熙的目光再次投向南方,充满了凌厉的杀意,“如今北患已除,朕倒要看看,尔等还能猖獗几时!”
他几乎是不顾国库早已空空如也的现实,强行下令:“传旨!擢升费扬古为平南大将军,总督江南所有军务!再从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给朕抽调……不,征召十万新军,火速南下增援!告诉费扬古,朕给他三个月,三个月内,必须给朕收复江西,将伪明逆匪,赶回海里去!”
此时的康熙,已经被怀来的惨胜冲昏了头脑,或者说,他选择性地忽视了帝国千疮百孔的现状和明军已然坐大的事实,一心只想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扑灭南方的“叛乱”。
然而,他面对的,早已不是初起时的“流寇”。在南方,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深得民心的大明政权,已经巍然屹立。
福京(福州),皇宫。
朱元璋、朱棣父子,以及徐达、常遇春、刘伯温、姚广孝等文武核心,齐聚一堂。他们同样收到了康熙北击噶尔丹以及正在大规模调兵南下的消息。
“康熙小儿,倒是比他手下那些废物强上不少。”朱元璋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能在这种情况下击退噶尔丹,算他有几分本事。”
朱棣眼中战意燃烧:“父皇,康熙这是想挟北胜之威,一举解决我们。看来,最后的决战,要提前了。”
徐达沉稳分析:“陛下,殿下。费扬古乃沙场老将,如今又得康熙倾力支持,必会发动前所未有之猛攻。我军虽据三省之地,民心归附,但兵力、资源,仍与举国之力之清廷有差距。以往游击、蚕食之策,恐难应对此番局面。”
常遇春猛地一拍桌子:“那就跟他硬碰硬!咱们现在兵强马壮,火器犀利,儿郎们士气正旺,怕他个鸟!只有真刀真枪干赢了费扬古,杀过长江去,才能让天下人知道,咱大明才是真命天子!”
刘伯温与姚广孝对视一眼,均微微颔首。姚广孝开口道:“常将军所言,虽显刚猛,却乃正理。时至今日,我大明已无需再隐藏锋芒。唯有以堂皇之师,正面击溃清廷最后的主力,方能真正奠定鼎立之势,让观望者归心,让抵抗者丧胆。此战,既是生死之战,亦是立威之战!”
朱元璋缓缓站起身,一股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自然流露。他目光扫过众人,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好!那就如尔等所愿!传朕旨意:”
“自即日起,我大明王师,不再以游击缠斗为主!”
“全军集结,全面出击,正面迎战费扬古!”
“只有血与火的淬炼,才能让我大明龙旗,真正威加海内!”
“朱棣!”
“儿臣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