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屯田军债·三箭折翼(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最新章节。

他转身,走向自己的战马,从箭囊中,抽出了三支完好的、尾羽染成暗红色的长箭。他握着这三支箭,走回人群中央,目光扫过阿藜,扫过张老栓,扫过所有百姓。

“债,须以血认。罪,须以箭断。”

说罢,他双手握住第一支箭的两端,膝盖微曲,以腿为支点,猛地向下一压!

“咔嚓!”一声脆响,那支足以射穿重甲的长箭,竟被他硬生生折断!断裂的木刺瞬间刺入他的手掌,殷红的血珠顺着箭杆滑落。

他没有理会,将半截带着箭镞的断箭,递给懵懂的阿藜:“这一箭,赔你的‘花’。”

阿藜看着那染血的断箭,小嘴一瘪,眼看又要哭出来:“花…花又断了…”

项羽没有解释,拿起第二支箭,同样干脆利落地折断!鲜血染红了更多的箭杆。他将这第二支断箭,郑重地放在张老栓脚前:“这一箭,赔百姓的‘粮’。”

接着,是第三支箭!折断声更加刺耳。他将这最后一支断箭,紧紧握在自己流血的手中,锋利的断口几乎要割穿他的掌心:“这一箭,留给我项羽的‘罪’!”

三箭折翼,血染黄土。

他抬起头,看着鸦雀无声的军民,声音沙哑却如同宣誓:“今日折箭立誓!北境军,此后若再敢私征一粮一亩,犹如此箭!箭镞朝内之罪,由我项羽,一力承担!此间军民,皆可共诛之!”

“好!!”短暂的寂静后,是震天动地的吼声!不知是谁先带的头,军民纷纷拿起手边能找到的弓箭,甚至孩童的玩具木矢,朝着那片即将焚烧的“债田”,奋力射去!无数的箭矢,带着破空之声,如同骤雨般落入田中,所有的箭镞,都朝着田地的方向!

【箭镞独白】:他亲手折断了我们…我的另一半,或许就在那三支箭中?痛吗?当然。但看着他那流血的手,看着那如林射向田间的箭矢,我忽然觉得,这断裂,并非终结。当锋镝不再指向自己人,这痛,便是新生。

“点火!”项羽嘶声下令。

樊哙将火把投入浇了火油的田垄边缘。“轰!”火焰瞬间升腾,吞噬着枯草、秸秆,也吞噬着那积压了三年的屈辱与债务。火光映照着项羽染血的脸庞,映照着百姓激动而又释然的表情,也映照着赵政那深邃难明的目光。

周亚夫黑着脸,却动作迅速地用一个特制的小铁铲,将一些燃烧后的灰烬小心翼翼地扫进一个羊皮证物袋,贴上标签:“军债001”。他的鬓角不小心被火舌燎了一下,卷曲起来,也顾不上整理。

火势渐熄,黑色的灰烬覆盖在翻耕过的土地上,散发着灼热的气息和一种奇异的、混合着焦糊与生机的味道。

赵政第一个脱下鞋袜,挽起裤腿,赤脚踏入了尚有余温的灰烬之中!“下田!插秧!把这份‘债’,踩成今年的肥!”

他的脚底被烫得微微一缩,却毫不在意,反而高声唱起了不成调的《插秧歌》,调子跑到天边,惹得众人想笑又不敢笑。

项羽看着他的举动,沉默片刻,也默默脱下军靴,赤脚踏入灰烬。那灼热透过脚掌,直抵心房。他接着赵政那荒腔走板的调子,用他那低沉浑厚的嗓音,唱起了楚地的歌谣。两种截然不同的曲调交织在一起,起初怪异,渐渐竟融合成一种奇特的、充满力量的旋律,不知是谁先喊出了“同绳谣”的名字。

军民们见状,纷纷大笑着一拥而下,赤脚踩在温暖的灰烬上,将那代表着旧债的黑色粉末,深深地踏入肥沃的泥土中。孩子们拿着翠绿的秧苗,学着大人的样子,笨拙地插下,甚至有人把秧苗插成了一个个“民”字的形状。

阿藜也下了田,小脚丫在泥灰里踩出一个个小坑。她找到项羽折断后插在田边、作为界标的一截断箭,小心翼翼地用手扒开一点泥土,将一颗秧苗的根须,偎依在冰冷的箭镞旁。

“花断了三次,”她对着那截断箭,像是在安慰它,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每次都开成了田。下次再断,我就种月亮。”

子夜时分,月光如水银泻地,将这片刚刚经历烈火与新生的大田照得如同明镜。无数军民依旧在田间忙碌,身影在月下晃动。那半截作为界标的断箭,孤零零地竖在田中央,像一面沉默的、指向内心的旗帜。

赵政和项羽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在月光下泛着微光的希望之田。

“灰不是耻辱,是底肥;债不是石头,是种子。”赵政轻声说,像是在总结,又像是在告诫自己。

项羽望着远方,重瞳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幽深:“箭折了,伤口朝内;秧插了,根须向外——北境军,学做根。”

夜风拂过,新插的秧苗叶子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响,仿佛在应和着那早已停歇、却似乎仍在空中回荡的、跑调的《同绳谣》:

“同绳谣,谣不断,

灰作肥,箭作竿,

军民一起把秧插,

插到明年吃饱饭……”

【箭镞独白】:泥土慢慢覆盖了我的伤口,冰冷,却带着生机。我的一半身躯埋在田中,与灰烬、与根须为伴。或许,来年稻花飘香时,我能闻到。或许,我再也无法回到箭囊,呼啸破空。但,若这断裂能换来锋镝永远向外,若我的沉寂能滋养出哪怕一株稻穗……那么,这铁生,便不算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