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下):探索马奥古城和山庄以及马奥洞。(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运城系列2,案件大全集03》最新章节。

买完票走进洞口,瞬间像踏入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晨光还带着暖意,洞里却凉丝丝的,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水汽,混着钟乳石特有的清冽气息。刚进洞的通道不算宽,两侧的岩壁上挂着彩色的灯带,暖黄的光映在粗糙的岩石上,晃出跳动的影子。走了大概五分钟,通道突然变宽,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忍不住“哇”了一声——这哪里是洞,分明是藏在山里的“水晶宫殿”!

头顶的钟乳石垂下来,有的像倒挂的冰锥,有的像层层叠叠的云朵,最绝的是洞顶中央那片“星空钟乳”,无数细长的钟乳石密密麻麻垂着,上面缀着细碎的荧光石,灯带一照,泛着淡淡的蓝光,像把整片星空都搬进了洞里;脚下的石笋从地面冒出来,有的像小鹿,有的像蘑菇,还有一片“石笋林”,高矮错落,阳光从洞口斜斜照进来,穿过钟乳石的缝隙,在石笋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钻;洞壁上还挂着几处“石帘”,乳白色的钟乳石层层叠叠,垂在岩壁上,风从洞外吹进来,石帘轻轻晃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有仙人从后面走出来。

韩亮和郭亦辞瞬间举着相机冲了上去,韩亮蹲在“石笋林”前,调整着焦距,想把光斑和石笋的轮廓都拍下来;郭亦辞则踩着石阶爬上观景台,对着洞顶的“星空钟乳”连拍,嘴里念叨着“太绝了,这蓝光拍出来肯定像梦幻星空”;韩轩和郭亦舟跟在后面,韩轩负责打光,郭亦舟则拿着手机,对着“石帘”录视频,镜头里的石帘在光线下泛着莹白的光,美得像童话里的场景。

女生们凑在“石笋小鹿”旁,宁蝶伸手碰了碰石笋,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她笑着说“这石笋摸起来滑滑的,好像玉石”;严星冉掏出手机,对着“星空钟乳”自拍,还拉着徐蒂娜一起,两人举着手机,嘴角笑得咧到耳朵根;徐念则蹲在地上,盯着一块像蘑菇的石笋看,说“这个石笋好像动画片里的魔法蘑菇,说不定踩上去会有惊喜”;骆小乙靠在何居然身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洞顶的蓝光,何居然伸手帮她拢了拢外套,小声说“冷不冷?要是凉,咱们去前面晒晒太阳”。

我和王思宁、严星眠慢慢走在后面,看着眼前的钟乳石,听着导游讲它们的形成——这些钟乳石和石笋,是经过几万年的水滴沉积才形成的,每一滴水珠带着矿物质,滴在岩石上,慢慢积累,才有了现在的模样。严星眠掏出笔记本,认真地记着“马奥洞钟乳石,形成于数万年前,含荧光矿物质,遇光呈蓝色”,笔尖在纸上划过,把眼前的美景和知识一起记了下来。

走到洞的最深处,有一处“水帘洞”——细细的水流从钟乳石上滴下来,形成一道薄薄的水幕,水幕后面是一片光滑的岩壁,上面天然形成了一幅“马奥山全景图”,像大自然亲手绘制的油画。我们站在水幕前,看着岩壁上的“山景”,听着水滴的“叮咚”声,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打扰了这份天然的宁静。

韩亮和郭亦辞在水幕前架起相机,想拍一张“人在水幕前,背景是山景”的照片,郭亦舟自告奋勇当模特,站在水幕前,张开双臂,韩亮按下快门的瞬间,阳光正好从洞口照进来,穿过水幕,在他身上洒下一层金色的光,像披了件发光的外套;女生们也纷纷上前,宁蝶站在水幕旁,裙摆被风吹起,严星眠帮她拍照,画面美得像画。

我们在洞里待了将近两个小时,拍了无数张照片,每个人的相机里都存满了钟乳石的蓝光、石笋的光斑、水幕的温柔,才恋恋不舍地往洞口走。走出洞时,阳光已经爬得很高,暖融融地洒在身上,和洞里的凉意形成鲜明对比,郭亦辞翻看相机里的照片,忍不住感叹“这马奥洞也太美了,比我想象中还惊艳,回去一定要洗出来挂在墙上”;严星冉则拉着徐蒂娜,小声说“要是晚上来,洞里的荧光石肯定更亮,像真的星空”。

拎着背包往奥良景区走时,大家还在讨论着洞里的美景,韩亮和郭亦辞凑在一起研究照片,女生们则聊着待会儿要吃的特色菜,脚步都比来时更轻快——毕竟看完了这么美的洞,接下来的午饭和玻璃大桥,肯定会更让人期待。

从马奥洞出来,顺着山脚下的石板路往南走,不过十分钟,就远远望见了马奥玻璃大桥——它像一条透明的丝带,悬在两座青山之间,桥身是全透明的玻璃,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淡淡的银光,脚下就是深绿色的峡谷,云雾在谷底慢悠悠地飘着,远远望去,美得有些不真实。

“哇!真的是透明的!”徐蒂娜拉着严星冉跑在最前面,跑到桥头就忍不住停下脚步,踮着脚往桥面上看。桥的入口处立着一块牌子,写着“马奥玻璃大桥——全长200米,高150米”,旁边还有工作人员笑着提醒“胆小的朋友可以拉着同伴的手,慢慢走”。

我们一群人陆续上了桥,刚踩上去时,不少人都忍不住“嘶”了一声——玻璃桥面干净得能映出天空的影子,低头就能看见谷底的树木和云雾,仿佛踩在半空中。何居然紧紧牵着骆小乙的手,走得格外慢,轻声说“别怕,我在呢,看前面的风景,别低头”;骆小乙点点头,眼睛盯着对面的青山,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紧张里带着点刺激。

韩亮和郭亦辞早就忘了害怕,举着相机在桥上跑来跑去,一会儿蹲在桥面拍谷底的云雾,一会儿站在桥边拍对面的青山,韩轩和郭亦舟则负责帮他们打光,四人凑在一起,对着镜头讨论“这个角度能把桥和峡谷都拍进去”“阳光太亮了,得调暗点曝光”。女生们则拉着彼此的手,慢慢往前走,宁蝶穿着蓝色连衣裙,站在桥中央,让葛薇帮忙拍照,风一吹,裙摆飘起来,配上身后的青山云雾,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人;严星眠掏出笔记本,靠在桥边的栏杆上,快速记录着“马奥玻璃大桥,透明桥面,脚下是峡谷云雾,远处青山如黛,风景绝绝”;徐思嘉则掏出手机,对着桥面拍了段视频,笑着说“要发给我妹妹,让她羡慕羡慕”。

我和王思宁、宁峰走在中间,靠着栏杆往下望——谷底的树木郁郁葱葱,云雾像一样裹着树干,偶尔有几只小鸟从峡谷里飞出来,掠过桥面,清脆的叫声在山谷里回荡。宁峰指着远处的山峰说“你们看,那座山就是马奥山的主峰,奥良景区就在山脚下”,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山脚下有一片错落的房屋,红瓦白墙,在绿树间格外显眼。

我们在玻璃桥上待了将近四十分钟,拍了无数张“空中漫步”的照片,徐蒂娜甚至拉着严星冉在桥上跳了段小舞,郭亦辞赶紧用相机抓拍下来,说“这张肯定能当旅行相册的封面”。直到太阳渐渐爬到头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走下桥,郭亦舟回头望了望大桥,笑着说“下次来,我一定要晚上来,听说晚上桥上会亮灯,像一条发光的银河”。

离开玻璃大桥,我们沿着山路往奥良景区走。景区里的路都是青石板铺的,两侧栽满了桂花树,虽然还没到开花的季节,却能想象到秋天的香;路边的商铺卖着当地的小特产,有手工编织的竹篮,有刻着青山图案的木牌,还有用峡谷泉水做的矿泉水,博恩忍不住买了一个木牌,上面刻着“马奥玻璃大桥”,说要带回去当纪念。

逛了大概半小时,就到了景区里的“奥良饭馆”——是栋白墙红瓦的小院子,门口摆着两盆开得热烈的太阳花,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摆着几张木桌,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洒下来,斑驳地落在桌子上。老板娘笑着迎上来,“是提前预定的SCI朋友们吧?里面请,大桌子给你们留好了!”

走进饭馆,一股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我们围着桌子坐下,老板娘递上菜单,上面全是奥良景区的特色菜:山笋炒腊肉、清炖山鸡汤、凉拌野菜、炸小河鱼,还有当地特有的“奥良米糕”。“山笋炒腊肉来三份,清炖山鸡汤每人一碗,凉拌野菜要十份,炸小河鱼两盘,奥良米糕二十块!”宁峰接过菜单,爽快地点单——逛了一上午,大家早就饿了,闻到饭菜香,肚子更是“咕咕”叫。

没一会儿,菜就陆续上桌了。山笋炒腊肉里的山笋脆嫩,腊肉香而不腻,是山里人家自己熏的;清炖山鸡汤汤色奶白,鸡肉炖得软烂,喝一口,鲜得让人眯起眼睛;炸小河鱼外酥里嫩,沾着椒盐吃,香得停不下来;凉拌野菜清爽可口,正好解腻;奥良米糕是淡黄色的,蒸得软糯,上面撒着一层白糖,甜得暖胃。

“太香了!这山鸡汤比城里的好喝多了!”郭亦辞喝了一口鸡汤,忍不住感叹。严星冉则喜欢奥良米糕,咬了一口,笑着说“比我妈妈做的年糕还软,甜滋滋的”。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着上午的经历,韩亮给大家看玻璃大桥拍的照片,郭亦辞则翻出马奥洞的“星空钟乳”,引得众人连连称赞。

吃饱喝足,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我们在饭馆的院子里歇了会儿,老板娘泡了一壶桂花茶,虽然不是桂花季,却也带着淡淡的清香。男生们凑在一起,讨论下午去奥拉星的路线;女生们则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拍照,宁蝶和严星眠靠在葡萄架旁,笑容灿烂;徐蒂娜和徐念则拿着奥良米糕,对着镜头比耶。

歇够了,我们才拎着背包离开奥良饭馆,继续在景区里逛了逛——买了些手工竹篮当纪念品,尝了尝路边的山泉冰棍,郭亦辞还在一家小店买了个迷你玻璃大桥模型,说要和马达龙堡的模型摆在一起。直到下午两点半,阳光渐渐柔和,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奥良景区,朝着奥拉星的方向走去——毕竟下午还有土家风格的街巷等着我们,晚上的土家馆饭菜,也让人充满期待。

从奥良景区出来,面包车沿着盘山公路开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抵达了今天的最后一站——奥拉星。和马奥古城的砖红色热闹、马奥山的青翠静谧不同,奥拉星是一片藏在山坳里的土家村落,整个村子的房子都是黑瓦木楼,房檐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门口的石阶上摆着土家特色的陶罐,连路边的指路牌都是用原木做的,刻着“土家巷”“吊脚楼广场”,一进村就裹着浓浓的烟火气。

“哇!这房子好特别!”严星冉刚下车就忍不住喊,拉着徐蒂娜往最近的一栋吊脚楼跑——木楼的柱子架在石头上,二楼的走廊挂着蓝底白花的土家布帘,风一吹,布帘“哗啦”作响,像在跟我们打招呼。我们举着相机,浩浩荡荡地钻进土家巷:巷子里的石板路被踩得发亮,两侧的木楼门口,有阿婆坐在竹椅上织土家织锦,彩色的丝线在手里翻飞;有阿公在门口劈柴,斧头落下的“咚咚”声混着织锦的“沙沙”声,格外有生活气息;还有小孩拿着土家特色的“打糍粑”工具,在巷口追着跑,笑声清脆。

韩亮和郭亦辞又开启了“拍照模式”——他们对着吊脚楼的木窗拍,对着挂在房檐的玉米辣椒拍,对着织锦的阿婆拍,韩亮甚至蹲在地上,拍小孩手里的打糍粑工具,说“这都是最真实的生活,比景区的景更有味道”;郭亦辞则喜欢拍木楼的细节,房梁上的雕花、门上的木刻、窗台上的陶罐,每一处都不放过,嘴里念叨着“这才是真正的奥拉星,太有感觉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女生们被巷口的土家织锦摊勾住了脚——摊上摆着五颜六色的织锦,有挂在墙上的装饰画,有能当围巾的长卷,还有绣着土家花纹的小钱包。徐蒂娜选了一条蓝底白花的围巾,当场围在脖子上,对着手机屏幕照了照,说“这围巾和我的红绳手链很配”;严星眠则买了一幅小织锦,上面绣着奥拉星的吊脚楼,说“要挂在房间里,当纪念”;骆小乙看着一个绣着小鹿的钱包,眼睛亮晶晶的,何居然立刻买下来,递到她手里,笑着说“正好装你的手工皂”。

何居然拉着骆小乙,慢慢走在巷尾:他们在一家土家银饰摊前停下,骆小乙看着一个银质的小鹿吊坠,何居然就买下来,帮她戴在脖子上;路过一家打糍粑的小店,店主热情地递来刚打好的糍粑,裹着黄豆粉,甜得软糯,两人分着吃,嘴角都沾着粉,像两个孩子;走到吊脚楼广场时,正好赶上土家歌舞表演,穿着土家服饰的姑娘小伙,围着篝火跳“摆手舞”,我们也跟着凑过去,跟着节奏摆着手,严星冉甚至被拉进队伍里,跟着姑娘们一起跳,笑得格外开心。

逛到傍晚六点,天色渐渐暗下来,巷子里的灯笼亮了起来——是那种纸糊的红灯笼,挂在木楼的房檐下,暖黄的光映在蓝底白花的布帘上,像给木楼镀了层金。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土家巷,按照村民的指引,往“奥拉星土家馆”走——饭馆就在吊脚楼广场旁,是栋最大的吊脚楼,门口挂着“土家馆”的木牌,木牌边系着一串铜铃,推门时“叮铃”响,里面飘出炖肉的香气。

“欢迎光临!”店主是个穿土家服饰的大姐,笑着迎上来,引我们上了二楼的大圆桌——桌子是原木的,上面铺着蓝底白花的桌布,摆着土家特色的粗陶碗。菜单上全是土家硬菜:土家腊肉炖土豆、酸汤鱼、炒蕨菜、合渣豆腐,还有主食“土家腊肉饭”。“腊肉炖土豆来两大锅,酸汤鱼要最大份的,炒蕨菜、合渣豆腐各来十份,腊肉饭每人一碗!”宁峰接过菜单,爽快地点单——逛了一下午,大家早就饿了,闻到腊肉的香气,肚子更是“咕咕”叫。

没一会儿,菜就端上桌了:腊肉炖土豆里的腊肉是阿婆自己熏的,肥而不腻,土豆吸饱了腊肉的油,粉面香甜;酸汤鱼的汤是用土家酸辣椒熬的,鱼是当地的小河鱼,嫩得入口即化,酸汤开胃,连喝三碗都不够;炒蕨菜脆嫩,带着山野的清香;合渣豆腐是用黄豆磨的,混着蔬菜,清淡解腻;腊肉饭更是绝——米饭裹着腊肉的油香,上面铺着一层腊肉丁,咬一口,香得让人眯起眼睛。

“太香了!这腊肉比奥良景区的还好吃!”郭亦舟一边扒着饭,一边含糊地说。严星冉则喜欢酸汤鱼,喝了一碗汤,又夹了一块鱼,笑着说“这酸汤太开胃了,我还能再吃一碗饭”。饭桌上热闹极了,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着下午的趣事:韩亮说他拍到了织锦阿婆最专注的样子,郭亦辞说他拍的吊脚楼灯笼照,肯定能当壁纸;严星眠则掏出笔记本,快速记下“奥拉星土家馆:腊肉炖土豆、酸汤鱼必吃,腊肉饭香到舔碗”。

吃饱喝足,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我们结了账,对着店主大姐连连道谢,她笑着塞给我们每人一小袋土家炒米,说“路上饿了吃,是我们自己炒的”。走出土家馆,奥拉星的夜已经静了下来,只有吊脚楼的灯笼还亮着,阿婆织锦的“沙沙”声没了,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吠。我们拎着炒米,踩着灯笼的光往村口走,郭亦辞和韩亮还在讨论下午拍的照片,女生们则聊着明天要带什么纪念品回去,脚步声和笑声混在一起,在巷子里轻轻回荡。

坐上面包车往马奥酒店走时,大家都累得靠在椅背上,却没人觉得困——今天从马奥洞的蓝光,到玻璃大桥的悬空,再到奥拉星的土家烟火,每一处都藏着惊喜,每一口都裹着香。窗外的夜色里,奥拉星的灯笼渐渐变小,最后变成一个小小的光点,而我们今天的行程,也在这满是烟火气的满足里,悄悄画上了句号。

坐上面包车回到马奥酒店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大堂里的灯光还亮着,柜台后的老板娘见我们回来,笑着问“今天玩得开心不?奥拉星的土家菜好吃不?”我们纷纷点头,郭亦辞还举着相机,给她看下午拍的吊脚楼照片,说“奥拉星太有意思了,明天真想再去逛一圈”。

大家各自拎着背包往房间走,郭亦舟和韩亮还在讨论着今天拍的照片,说要趁睡前把照片导进电脑里;严星冉拉着徐蒂娜,在电梯里就开始规划明天要带的纪念品,“一定要把土家织锦和炒米都装进行李箱”;何居然牵着骆小乙,慢慢走在后面,帮她拎着装手工皂和银吊坠的小袋子,轻声说“累坏了吧?回去好好泡个脚”。

我和王思宁刚走到房间门口,就见宁峰、郭亦辞他们也凑了过来,显然还没从今天的兴奋里缓过来。我靠在门框上,笑着拍了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今天跑了一天,大家都累坏了,早点休息。对了,跟大家说一声——明天,我们就换地方,去下一站啦。”

“啊?明天就走呀?”严星冉有点舍不得,小声说“我还没买够土家织锦呢”。徐蒂娜也点头,“玻璃大桥的照片我还没拍够,真想再去一次”。郭亦辞笑着说“没关系,每站都有每站的风景,下一站肯定也有不一样的惊喜”,韩亮立刻附和“对,下一站我已经查了,据说有海边,能拍日出”。

“放心,明天早上不用太早起,咱们收拾完行李再走,”我补充道,“大家今晚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去下一站开启新的旅程。”众人纷纷应和,郭亦舟挥了挥手“那我回去导照片啦,明天见”,严星眠也拉着严星冉“走,咱们也回去收拾行李,别明天早上慌慌张张的”。

回到房间,王思宁把今天买的土家织锦铺在床上,笑着说“这织锦真好看,回去挂在客厅肯定很亮眼”。我点点头,把背包里的玻璃大桥模型、奥拉星木牌一一摆在书桌上,看着这些带着回忆的小物件,嘴角忍不住上扬。洗漱完躺在床上,耳边还能听到隔壁郭亦辞和韩亮讨论明天海边日出的声音,脑子里闪过今天马奥洞的蓝光、玻璃大桥的悬空、奥拉星的烟火,慢慢就困了。

“明天见”——睡前最后闪过的念头,带着对下一站的期待,就这样,我们在满满的回忆和期待里,回到酒店休息了,等着明天奔赴新的地方,遇见新的风景。

时间:2007年4月30日,DAY17

清晨七点,马奥酒店的走廊里就响起了行李箱滚轮的声响——今天要离开住了三天的马奥古城,前往下一站:贝利塔县。众人手脚麻利地收拾行李,郭亦辞把马奥洞的照片、玻璃大桥模型仔细塞进相机包;严星冉把奥拉星买的土家织锦、炒米一一摆进行李箱,还不忘把银小鹿吊坠放进贴身的小袋子里;何居然帮骆小乙把手工皂、落叶笔记本收进背包侧袋,动作轻柔得像在收拾宝贝。

我路过郭亦舟房间时,正好看见他把剩下的奥良米糕、土家炒米往行李箱里塞,赶紧上前拦住:“亦舟,这些吃的不要放在行李箱里面!”我指了指他手里的塑料袋,声音提高了些,让周围收拾行李的人都能听见,“行李箱里不透气,米糕、炒米放进去捂久了,到时候肯定潮了不好吃,而且油乎乎的,沾在衣服上,衣服就有味道了,洗都不好洗。”

郭亦舟愣了一下,赶紧把吃的拿出来,挠着头笑:“对啊,我咋没想到这个!”周围的人也纷纷反应过来——徐蒂娜把包里的手工糖掏出来,塞进随身的背包里;严星眠把剩下的黄桃装进保鲜袋,放进手提袋;宁峰则让大家把所有吃的都集中起来,放进几个手提塑料袋里,“待会儿上车放在脚边,路上饿了还能吃,到了贝利塔县直接吃掉,省得占地方”。

半小时后,所有人都收拾妥当,拎着行李箱、提着装满吃食的塑料袋,浩浩荡荡地走出酒店。马奥古城的早市已经热闹起来,卖早点的摊子飘着油条香,老板娘站在门口挥着手:“下次再来啊!”我们笑着挥手回应,直到砖红色的城墙、三角梅缠绕的酒店,彻底消失在后视镜里。

面包车行驶了两个半小时,终于抵达贝利塔县。和马奥古城的热闹、奥拉星的烟火不同,贝利塔县更显开阔——街道两旁是白墙灰瓦的房子,路边栽着高大的梧桐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虽然还没到花期,却透着股干净的清新)。

我们要入住的“贝利塔酒店”就在县城中心,是栋三层的灰瓦小楼,门口摆着两盆开得热烈的月季,门楣上挂着“贝利塔酒店”的木质招牌,字体简洁,透着股素雅的气质。柜台后的老板笑着迎上来:“房间都准备好了,二楼、三楼的双人间,推开窗就能看见贝利城的街景!”房卡是淡绿色的,印着梧桐树的图案,我们分好房,各自拎着行李上楼——我和王思宁的房间在二楼,推开窗,能看见远处贝利城的城墙,灰瓦白墙在阳光下格外清爽。

“收拾十分钟,楼下集合!先找地方吃午饭,吃完去贝利城逛!”我把行李扔在椅子上,对着王思宁说。众人很快收拾妥当,男生们放下行李就往楼下跑,凑在大堂研究老板给的贝利城地图;女生们则对着镜子整理衣服,严星眠换上了淡蓝色连衣裙,徐蒂娜把红绳手链和银吊坠一起戴在脖子上,笑着说“要让贝利城也认识我的小宝贝”。

十分钟后,我们举着地图,提着剩下的吃食,往县城中心的“贝利小馆”走去——这是酒店老板推荐的,说主打贝利塔县的特色菜“清蒸鲈鱼”“板栗烧鸡”,味道清淡却鲜美。小馆就在梧桐树旁,是栋白墙灰瓦的小房子,门口挂着红灯笼,推门进去,一股淡淡的鱼香扑面而来,大堂里人不多,透着股安静的惬意。

我们选了一张大圆桌坐下,老板递上菜单,菜品大多清淡爽口:清蒸鲈鱼、板栗烧鸡、清炒时蔬、冬瓜汤,还有当地的“贝利米糕”。“清蒸鲈鱼来两条,板栗烧鸡来一大份,清炒时蔬、冬瓜汤各来十份,贝利米糕二十块!”宁峰接过菜单,爽快地点单——毕竟路上吃了不少零食,中午想吃点清淡的开胃。

没一会儿,菜就陆续上桌了。清蒸鲈鱼蒸得恰到好处,肉质细嫩,蘸着鲜美的汤汁,入口即化;板栗烧鸡里的板栗粉面,鸡肉炖得软烂,汤汁浓郁却不腻;清炒时蔬脆嫩,带着淡淡的青草香;冬瓜汤清爽可口,正好解腻;贝利米糕是白色的,蒸得软糯,上面撒着一层桂花糖,甜得清淡。

“太鲜了!这鲈鱼比马奥的鱼好吃多了!”郭亦辞夹了一块鲈鱼,忍不住感叹。严星冉则喜欢板栗烧鸡,剥了一颗板栗放进嘴里,笑着说“这板栗比我家买的甜,炖得也软”。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着上午的行程,郭亦舟说“幸好把吃的拿出来了,不然行李箱里肯定一团糟”,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吃饱喝足,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我们在小馆歇了会儿,就举着地图往贝利城走去。贝利城的城墙是灰色的,比马奥古城的矮些,却更显古朴;城内的街巷很宽,铺着青石板路,两侧的商铺卖着当地的特产——有手工编织的草帽,有刻着梧桐树图案的木梳,还有用当地泉水做的豆腐脑,博恩忍不住买了一把木梳,说要带回去送给妹妹。

韩亮和郭亦辞依旧走在最前面,相机“咔嚓”响个不停——他们对着灰色的城墙拍,对着梧桐树拍,对着街边卖豆腐脑的阿婆拍;女生们则被一家卖草帽的摊子吸引,徐蒂娜选了一顶草绿色的草帽,戴在头上对着手机屏幕照了照,说“这样拍照肯定好看”;严星眠则买了一把木梳,梳齿光滑,上面刻着细小的花纹。

何居然拉着骆小乙的手,走得慢,两人逛到一家卖豆腐脑的摊子前,买了两碗甜豆腐脑,坐在小凳子上慢慢吃,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一幅安静的画;宁峰、宁宇兄弟俩举着地图,指着上面的“贝利城钟楼”说“咱们去钟楼看看,站在上面能看见整个贝利城的风景”。

我们在贝利城逛了整整一下午,拍了无数张照片,买了不少小特产,直到夕阳西斜,才恋恋不舍地往酒店走。晚风带着梧桐树的清香,吹在身上格外舒服,郭亦辞拎着买的木梳,笑着说“今天的贝利城太舒服了,比马奥古城安静,我喜欢这儿”;严星眠掏出笔记本,写下“贝利塔县:清蒸鲈鱼、板栗烧鸡必吃,贝利城的梧桐树最难忘”。

回到酒店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众人在大堂道了晚安,各自回房休息——今天的行程不算赶,却也装满了新鲜的风景和满足的回忆。躺在床上,我看着书桌上的贝利米糕、木梳,耳边传来隔壁郭亦辞和韩亮讨论明天行程的声音,嘴角忍不住上扬——这场旅行,每一站都有新的惊喜,而贝利塔县的清爽与安静,也成了这段旅程里,又一段难忘的时光。

【第108章(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