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上):马达龙堡城一日游(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运城系列2,案件大全集03》最新章节。

时间:2007年4月26日,DAY13,上午十点到达酒店

面包车驶进马达龙堡城的内城街巷时,时针正好指向上午十点。车轮碾过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青石板窄路,“咯噔咯噔”的声响像敲在琴键上,混着街边手工糖摊的“叮叮”敲糖声、面包房飘出的麦香,还有摊主们带着当地口音的叫卖声,把“终于抵达目的地”的实感揉得格外真切。阳光从城墙的垛口间漏下来,在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连风里都裹着青藤和蔷薇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放慢了呼吸。

我们要入住的“古堡驿站”,藏在靠近北城墙的一条安静巷子里——那是一栋灰石砌成的三层小楼,墙体上爬着深绿色的常春藤,藤蔓间点缀着零星的白色小花;屋顶铺着暗红色的陶瓦,瓦檐下挂着一串小小的铜铃,风一吹就“叮铃叮铃”响;门楣上悬着一块厚重的木质牌匾,“古堡驿站”四个烫金大字苍劲有力,字的边缘雕着精致的塔楼纹样,连塔楼的小窗户都刻得清晰可见;门口的石阶两侧,摆着两盆开得热烈的红色蔷薇,藤蔓顺着门框往上爬,缠绕着铜制的门环,透着股“古老城堡里藏着温柔”的古朴气息。

车刚停稳,围着蓝色方巾的老板娘就笑着迎了出来。她穿着一条深褐色的碎花长裙,裙摆扫过石阶上的青苔,手里还攥着一块沾着面粉的围裙,显然是刚在厨房忙活完。“是SCI的朋友们吧?”她的声音像城墙上的阳光,暖融融的,“提前跟我打过招呼的,房间早给你们备好了!二楼和三楼的‘古堡套房’,每间都是连通的,里面分了小卧室、小客厅,还带独立阳台,站在阳台上就能看见北城墙的青藤,风景好着呢!”

说着,她引着我们走进大堂。大堂不大,却处处透着用心——墙角立着一个老式的胡桃木书架,格子里摆满了关于马达龙堡的画册、泛黄的传说故事书,还有几本手写的游客日记,封皮上印着小小的蔷薇花;中央的长桌上铺着米白色的格子桌布,摆着三个玻璃罐,分别装着奶白色的手工糖、晒干的蔷薇花和金黄色的麦穗;墙上挂着四幅水彩画,画的都是马达龙堡的四季街景:春天的蔷薇巷、夏天的小广场、秋天的城墙落叶、冬天的塔楼积雪,笔触轻快,色彩明亮,一看就是当地人画的。

“咱们三十个人,正好分三间大套房——二楼两间,三楼一间,每间套房里有五个小卧室,中间是共用的小客厅,阳台是连通的,大家串门也方便!”老板娘说着,从柜台后拿出三串木质房卡,每串房卡上都刻着房间号,还缀着小小的古堡挂坠,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带着木头的清香。

我和王思宁、韩亮韩轩、何居然骆小乙、宁峰宁宇、杨海泽寸寿生分到了二楼的“蔷薇套房”;方明宇方明浩、戚砚辞戚砚舟、博恩博司、徐阳徐凯、葛辰葛宇分到了二楼的“塔楼套房”;剩下的女生们——葛薇葛岚、宁蝶、徐蒂娜徐念徐思嘉,则分到了三楼的“青藤套房”。跟着老板娘上二楼时,楼梯是木质的,踩上去“吱呀吱呀”响,栏杆上雕着蔷薇花纹,扶手被磨得光滑发亮,显然是用了很多年。

推开“蔷薇套房”的木门,我和王思宁先忍不住“哇”了一声——套房的入口是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客厅,地上铺着浅灰色的地毯,摆着一张木质的长沙发,沙发上搭着两块绣着塔楼图案的针织毯;沙发前的小茶几上,放着一个陶瓷花瓶,里面插着新鲜的蔷薇枝,旁边还有一本翻开的《马达龙堡传说》,书页间夹着一片干枯的藤叶;客厅的两侧,各有两扇木门,分别通向五个小卧室,最里面还有一扇门,连着阳台。

我和王思宁选了靠近阳台的小卧室,推开门的瞬间,又被惊到了——小卧室不大,却格外温馨,一张单人床靠着窗边,床上铺着米色的床单,枕头套上绣着小小的蔷薇花;床头摆着一个铜制的台灯,灯座上刻着藤蔓纹样;窗边的小书桌上,放着一本手写的便签,上面是老板娘的字迹:“阳台的藤椅上晒了毯子,傍晚风凉,披着正好”;最让人惊喜的是,卧室的墙上还挂着一幅小画,画的是北城墙的青藤,和我们即将看到的风景一模一样。

“这套房也太舒服了吧!”王思宁把双肩包扔在沙发上,跑到小客厅的窗边,指着外面的城墙,“你看你看,从客厅窗户就能看见青藤爬墙!”韩亮韩轩已经扛起相机冲进了阳台——阳台是连通的,铺着木质地板,摆着四把藤编椅和一个小茶几,站在栏杆边往外望,北城墙的青藤尽收眼底,深绿色的藤蔓缠绕着灰色的石头,风一吹就沙沙作响,连空气里都飘着草木的清香。

何居然正帮骆小乙把防晒帽挂在卧室的挂钩上,挂钩是铜制的蔷薇形状,骆小乙的淡蓝色防晒帽挂在上面,像一朵开在墙上的花;宁峰宁宇兄弟俩坐在小客厅的沙发上,翻着老板娘给的手绘地图,宁峰手指着“城墙观景台”,说“等会儿先去这儿,早上光线好,拍出来的青藤肯定好看”;杨海泽和寸寿生则趴在阳台的栏杆上,对着城墙的方向小声讨论,说“晚上要是能在阳台看星星,肯定特别美”。

“先把行李归置好,半小时后楼下大堂集合!”我对着套房里的伙伴们喊了一声,转头把自己的背包放进卧室的衣柜——衣柜里还挂着一件浅灰色的薄外套,是老板娘准备的,怕我们晚上在阳台吹风着凉。王思宁正把带来的蔓越莓面包放进客厅的零食盘里,又从背包里掏出防晒霜、小风扇、湿纸巾,一一摆在客厅的茶几上:“下午太阳肯定晒,这些都带上,大家谁需要就拿。”

隔壁的“塔楼套房”也传来热闹的声响——方明浩正对着套房里的手绘地图大喊“下午去古堡博物馆!我要去看骑士铠甲”;博恩博司兄弟俩在研究客厅里的蔷薇标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讨论“这个花,很香”;戚砚辞戚砚舟则在阳台的藤椅上坐下,安静地看着城墙,手里拿着一本关于古堡历史的书,看得格外认真。

三楼的“青藤套房”更是热闹,女生们的笑声顺着楼梯飘下来——葛薇葛岚正对着卧室的镜子试穿刚买的小披肩,葛薇的米白色披肩配着她的蓝色裙子,葛岚的浅粉色披肩衬得她皮肤更白;宁蝶拿着刚买的蓝色手链,在客厅的灯光下晃来晃去,手链上的水滴珠闪着蓝光;徐蒂娜徐念徐思嘉则围在零食盘前,把带来的糖果、饼干倒出来,笑着说“晚上在阳台吃零食、聊聊天,肯定特别开心”。

不到半小时,所有人都收拾妥当。男生们大多简单,把背包往卧室一放,就揣着相机往楼下跑,凑在大堂的长桌前,围着老板娘给的手绘地图讨论路线——韩亮坚持要先去城墙拍晨光,方明浩吵着要先去博物馆看铠甲,宁峰则说“先去小广场吃手工糖,垫垫肚子再说”;女生们则慢悠悠地走下来,葛薇帮宁蝶理了理披肩的边角,徐蒂娜把刻着名字的吊坠戴在脖子上,徐念则把珍珠耳环放进随身的小盒子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

老板娘看着我们热闹的样子,笑着递过来几个布袋子:“这里面装了咱们这儿的手工糖,你们路上吃!逛累了就回驿站歇,晚上我给你们做蔷薇果酱配面包,甜得很!”我们接过布袋子,道谢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站在大堂门口,看着伙伴们陆续走出驿站,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连影子都透着轻松。北城墙的青藤在风里摇晃,铜铃还在“叮铃”响,蔷薇的香气飘进鼻腔——马达龙堡城的一日游,终于要在这“古老又温柔”的套房香气里,正式开始了。

当我展开老板娘的儿子画的地图一看,纸面是带着纹理的牛皮纸,上面用彩色马克笔标注得清清楚楚:红色的星星是“城墙观景台”,蓝色的音符是“小广场鲁特琴表演”,紫色的宝石是“手工饰品街”,棕色的城堡是“古堡博物馆”,还有几个橙色的小叉子,标着口碑好的特色餐厅。老板娘凑过来,用手指着地图上一个橙色叉子,语气格外热情:“中午饭啊,你们去‘石屋餐厅’,他们家的烤羊排是祖传的手艺,用果木烤的,外焦里嫩,撒上咱们本地的孜然,香得能让人把舌头吞下去!”说着,她又点了点另一个叉子,“下午逛累了,就去‘街角咖啡馆’,他们家的三明治用的是早上刚烤的酸面包,夹着煎得流心的鸡蛋,配一杯果香咖啡,解乏得很!”她一边说,一边用铅笔在两个餐厅的位置画了圈,怕我们看漏。

“谢谢您啊老板娘!”众人笑着道谢,手里攥着带着温度的手绘地图,像握着一把打开马达龙堡秘密的钥匙。我挥了挥手:“走啦,咱们逛城去!”三十个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街巷深处走去,脚步声踩在青石板路上,混着远处的叫卖声,像一首轻快的歌——马达龙堡城的一日游,终于在晨光里正式拉开了序幕。

清晨的阳光刚爬过城墙的垛口,透过路边老槐树的缝隙,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碎金。我们沿着街巷慢慢走,两侧的石屋错落有致,墙面上爬着深绿色的常春藤,偶尔有几株红色的蔷薇从墙头探出来,花瓣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闪着细碎的光。每家每户的窗台都摆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热烈的月季、淡雅的雏菊、细碎的满天星,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小野花,风一吹,花香就顺着街巷飘过来,混着空气里的草木气息,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街边的商铺正陆续开门,卷帘门“哗啦哗啦”的声响里,透着烟火气的热闹。手工饰品摊的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他把银质的小发卡、串着蓝色天河石的手链、刻着古堡图案的吊坠,一一摆在铺着深蓝色绒布的桌子上,阳光照在银饰上,闪着温柔的光;手工糖摊前围了不少孩子,摊主是个穿红裙子的女人,手里拿着一把小锤子,正把大块的彩色糖块敲成小块,“叮叮当当”的声响清脆悦耳,甜香顺着风飘出老远,连空气都变得甜甜的;最角落的古堡模型摊前,博恩和博司兄弟俩停下了脚步——摊上摆着大大小小的木质古堡模型,都是按马达龙堡的比例缩小的,连塔楼的尖顶、城墙的垛口都做得格外精致,甚至能看见模型窗户里的小摆件。博恩蹲在摊位前,手里捧着一个中等大小的模型,手指轻轻摸着塔楼的纹路,眼睛里满是喜欢,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摊主“这个……多少钱?”,摊主笑着说“给你算便宜点,算是欢迎远方的朋友”,博恩立刻掏出钱,小心翼翼地把模型放进背包里,还不忘拉着博司一起看,兄弟俩的脸上满是满足。

韩亮和韩轩走在队伍最前面,韩亮扛着单反相机,韩轩手里攥着备用镜头,两人像两只好奇的小松鼠,眼睛里满是对风景的渴望。看见窗台一盆开得正好的雏菊,韩亮立刻蹲下来,调整焦距,“咔嚓”一声拍下;路过一扇刻着藤蔓花纹的木门,韩轩赶紧举起相机,对着门牌号“蔷薇巷12号”按下快门;街上跑过一只橘色的小猫,两人立刻追了上去,韩亮负责拍照,韩轩负责用面包屑引小猫停下,恨不得把整个街巷的一草一木、一猫一狗,都装进相机里。

徐蒂娜、徐念、徐思嘉三个女孩,早就被手工饰品摊勾住了脚步。徐蒂娜拿起一个银质的塔楼吊坠,吊坠的塔身刻着细密的纹路,塔顶还缀着一颗小小的珍珠,她举着吊坠对着阳光看了看,抬头问老人:“爷爷,这个吊坠能刻名字吗?我想刻‘蒂娜’两个字。”老人笑着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小巧的刻刀,接过吊坠,手指稳稳地在塔身上刻下“蒂娜”两个字,笔画流畅,力道刚好。徐蒂娜接过吊坠,小心翼翼地戴在脖子上,对着手机屏幕照了又照,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徐念则在一堆耳环里挑了半天,选中了一对小巧的淡水珍珠耳环,珍珠圆润,银钩上刻着小小的蔷薇花,她戴在耳朵上,转头问葛薇“好看吗?”,葛薇连连点头“好看!显得你皮肤特别白”;徐思嘉手里拿着一串彩色的串珠手链,珠子是透明的,里面裹着小小的干花,她一边付钱,一边笑着说“我要给我妹妹带一个小发卡,她最喜欢这种亮晶晶的东西”,说着,她又拿起一个缀着小雏菊的发卡,小心翼翼地放进绒布盒子里。

何居然拉着骆小乙的手,走得最慢,两人像散步一样,慢慢跟在队伍后面。骆小乙的发间别着一朵刚摘的小雏菊,手里攥着一本浅蓝色封面的笔记本,时不时弯腰捡起一片好看的落叶——有的是心形的枫树叶,有的是边缘带锯齿的橡树叶,还有一片金黄色的银杏叶,像一把小小的扇子。她把落叶轻轻夹进笔记本里,何居然则蹲在旁边,指着落叶的纹路,小声给她讲“这个是枫树叶,秋天的时候会变成红色,像火一样;这个是橡树叶,能保存很久,夹在书里不会碎”,两人的影子在青石板路上挨得极近,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一幅安静又温暖的画。

宁峰和宁宇兄弟俩举着手绘地图,走在队伍中间,像两个尽职尽责的“向导”。宁峰手里拿着一支铅笔,时不时停下来,对照着地图和眼前的街巷确认方向,生怕走岔路。他指着地图上红色的星星,语气笃定:“咱们先去城墙观景台,老板娘说从上面能看见整个马达龙堡的全景,早上的光线最好,拍出来的照片肯定好看!”众人纷纷点头,徐阳徐凯举着相机附和“对,先去观景台,拍完全景再逛别的”,于是大家跟着宁峰,朝着城墙的方向走去。

城墙观景台在城堡的东侧,藏在一片茂密的槐树林后面,需要爬一段不算短的石阶才能上去。石阶是用灰黑色的石头砌成的,年代久远,缝隙里长满了绿色的青苔,踩上去滑溜溜的,需要格外小心。宁峰走在最前面,他穿着防滑的运动鞋,时不时回头伸手扶一下身后的人——先是拉了一把差点滑倒的徐思嘉,又帮何居然扶了扶骆小乙;戚砚辞和戚砚舟兄弟俩则走在队伍最后,手里拎着女生们买的饰品盒和博恩的古堡模型,脚步稳得像两座小山,偶尔有女生的防晒帽被风吹掉,戚砚舟会弯腰捡起来,递还给对方,话不多,却格外细心。

终于爬到观景台顶端时,所有人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眼前的景象,比老板娘描述的还要美。站在观景台上往下望,整个马达龙堡城像一幅展开的油画:灰石砌成的城墙蜿蜒曲折,从东到西,像一条沉睡的巨龙卧在山坳里,城墙上的青藤像龙的鳞片,随风轻轻晃动;城内的石屋错落有致,红色的陶瓦屋顶在阳光下闪着光,青石板路像一条条银色的丝带,把家家户户串联起来;远处的小广场上,鲁特琴艺人已经坐在长椅上表演,旋律轻快悠扬,顺着风飘过来,隐约能听见琴弦拨动的“叮咚”声;更远处的城外,是一片金黄的麦田,麦穗在风里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偶尔有几只白色的鸽子从麦田上空飞过,给这幅画添了几分灵动。

“太美了……”宁蝶忍不住感叹,拿出手机对着眼前的风景拍了又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角度。韩亮和韩轩立刻架起相机,韩亮找了个视野开阔的位置,调整着焦距,想把城墙、石屋、麦田都装进镜头里;韩轩则爬上观景台的矮墙,趴在上面,对着小广场的鲁特琴艺人拍特写,嘴里念叨着“这个角度好,能拍到艺人的手指和琴弦”。博恩和博司靠在城墙的垛口上,举着手机录视频,嘴里用母语小声说着“太壮观了,比画册上的还要美”,博恩还不忘把早上买的古堡模型拿出来,对着实景比对,眼里满是惊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男生们凑在一起,指着远处的麦田笑着讨论——杨海泽说“要是秋天来,麦田变成金黄色,肯定更漂亮”,寸寿生接话“说不定还能看见农民伯伯收割麦子,肯定很有意思”,方明浩则拍着宁峰的肩膀“还是你会选地方,这观景台也太绝了”。女生们则忙着拍照,葛薇和葛岚手牵手站在垛口边,让徐蒂娜帮忙拍合照;宁蝶穿着浅色的连衣裙,裙摆被风吹得轻轻扬起,像一只展翅的蝴蝶,葛辰赶紧举起相机,抓拍了这一幕;徐念和徐思嘉则对着麦田摆出各种姿势,银质的耳环在阳光下闪着光。

我站在观景台的中央,看着身边的伙伴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纯粹的、不含一丝杂质的笑容,眼里闪着对风景的热爱,对彼此的亲近。没有案子的压力,没有闹剧的烦扰,没有线索要查,没有嫌疑人要追,只有眼前的美景,耳边的音乐,和身边这群并肩作战了多年的伙伴。心里突然暖暖的,像被阳光裹住了一样——这就是我们一直想要的旅行,简单、纯粹,却格外珍贵。

我们在观景台待了将近一个小时,拍了无数张照片,每个人的相机里都存满了风景和笑容,才恋恋不舍地往下走。此时太阳已经爬到了头顶,肚子里的饥饿感越来越明显,每个人的肚子都“咕噜咕噜”地叫着,徐蒂娜笑着说“我现在能吃下两份烤羊排”,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大家想起老板娘推荐的“石屋餐厅”,纷纷举起手绘地图,朝着餐厅的方向走去。

“石屋餐厅”藏在一条窄窄的巷子里,巷子口挂着一串红灯笼,风吹过的时候,灯笼“哗啦哗啦”地响。从外面看,餐厅就是一栋普通的灰石屋,墙面上没有任何装饰,只有门口挂着一块厚厚的木质牌匾,刻着“石屋餐厅”四个黑色的大字,字的旁边挂着一串晒干的红辣椒和大蒜,还有几串金黄的玉米,透着股浓浓的农家烟火气。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混着烤羊肉的香味,让人瞬间觉得饿了。餐厅里不大,只有七八张木质的方桌,每张桌子上都铺着红色的格子桌布,摆着一个小小的玻璃花瓶,里面插着新鲜的雏菊,花瓣上还沾着水珠。墙上挂着几幅老照片,拍的是马达龙堡城几十年前的样子:穿着粗布衣裳的人们在小广场上跳舞,骑士铠甲摆在城墙根下,还有“石屋餐厅”最早的样子——那时还是个小小的茅草屋。墙角的黑板上,用彩色的粉笔写着手写菜单,字迹歪歪扭扭,却格外可爱:烤羊排、炖牛肉、蔬菜沙拉、手工面包、果酒……

“来啦!快坐快坐!”一个胖乎乎的阿姨笑着迎上来,她穿着一件花布围裙,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手里还拿着一块擦桌子的抹布,“是古堡驿站老板娘介绍来的吧?我给你们留了最大的桌子!”说着,她把我们领进餐厅最里面的位置——一张能坐三十个人的大长桌,靠窗的位置能看见外面的槐树林。阿姨递上几本塑封的菜单,上面的菜品不多,却每样都是当地的特色,图片拍得格外诱人,尤其是烤羊排,金黄的外皮上撒着孜然,看起来就让人食欲大开。

宁峰接过菜单,扫了一眼,爽快地喊道:“阿姨,烤羊排要两份最大的,用果木烤!炖牛肉来三锅,要炖得软烂点!蔬菜沙拉每人一份,酸奶酱多放!手工面包要十份,刚烤的热乎的!再来一壶你们家的果酒!”他一口气点了一大堆,毕竟大家逛了一上午,早就饿坏了。阿姨笑着应下:“好嘞!羊排马上就好,果木都烧好了!”说着,她转身进了厨房,很快,厨房里就传来了“滋滋”的烤肉声,烤羊排的香味顺着门缝飘出来,引得众人频频往厨房的方向望,徐蒂娜甚至夸张地吸了吸鼻子:“太香了,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没一会儿,菜就陆续上桌了。最先上来的是烤羊排,两大盘羊排被端上来的时候,整个餐厅都飘满了香味——羊排足足有半米长,外皮烤得金黄酥脆,边缘微微焦黑,撒着一层厚厚的孜然和辣椒粉,还点缀着几片绿色的香菜叶,热气腾腾地冒着烟。紧接着,三锅炖牛肉被端了上来,用的是粗陶砂锅,里面的牛肉炖得软烂,汤汁呈深褐色,里面炖着大块的土豆和胡萝卜,土豆已经炖得粉面,胡萝卜吸饱了汤汁,看起来格外入味。蔬菜沙拉也紧跟着上桌,用的是新鲜的生菜、紫甘蓝、小番茄,上面淋着厚厚的自制酸奶酱,撒着几颗烤得酥脆的核桃碎;手工面包是切片端上来的,外皮烤得焦脆,里面却格外柔软,还带着淡淡的麦香。

“开动!”我拿起刀叉,率先切了一块羊排——外皮“咔嚓”一声脆响,里面的羊肉却格外鲜嫩,粉红色的肉质里还带着一点点汁水,撒上的孜然香味和羊肉的鲜味完美融合,一点都不膻,只有果木烤出来的清香。我忍不住眼睛一亮:“太好吃了!比想象中还香!”

众人也纷纷开动,韩亮一边往嘴里塞羊排,一边不忘给身边的韩轩递面包,嘴里含糊地说“快吃……这个面包配羊排……绝了”;何居然细心地帮骆小乙切了一小块炖牛肉,还把里面的辣椒挑出来,怕她吃不了太辣;徐蒂娜、徐念、徐思嘉三个女孩,一边吃着蔬菜沙拉,一边赞不绝口“这个酸奶酱太好吃了,酸甜可口,正好解腻”;男生们大多围着烤羊排“战斗”,两大盘羊排没一会儿就见了底,宁峰赶紧对着厨房喊“阿姨,再加一份烤羊排!”,阿姨在厨房里笑着应“好嘞!”。

餐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着上午逛城的趣事。韩亮举着相机,给大家看他拍到的趴在城墙上的小猫:“你们看,这只小猫太可爱了,橘色的,还对着我眨眼睛!”韩轩则翻出他拍的鲁特琴艺人:“我拍到艺人的手指了,你看这指法,肯定练了很多年!”徐蒂娜炫耀着脖子上的吊坠,把刻着“蒂娜”的一面转向大家:“你们看,爷爷刻的字好不好看?我要一直戴着!”徐念则摘下珍珠耳环,递给葛薇试戴:“你戴肯定好看,这个珍珠特别亮!”何居然笑着说:“小乙捡了一片特别好看的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夹在笔记本里了,回头给你们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