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魔音穿脑(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娱乐直播:我一身传承吊打顶流》最新章节。

古琴的修复,是一场与时间的漫长对话,急不得。

岳山和雁足的初步粘合后,需要至少三天以上的阴干。

这几天,凌墨也没闲着。白天,他跟着张师傅打下手,学习辨认各种不同材质的大漆,帮忙整理修复用的工具,或者跟着专家团队学习一些基础的文物养护知识。

他那股子专注和一点就通的灵性,让几位专家都啧啧称奇,直呼“这孩子不入这行真是可惜了”。

晚上,节目组在琴坊隔壁租了个小房间给他休息。他也没像其他嘉宾那样琢磨着怎么制造综艺效果,反而经常抱着一本张师傅给的、纸张都泛黄了的《琴学初津》看到深夜。

那沉静的样子,透过夜视镜头传出去,又圈了一波“学霸粉”。

“我宣布,凌墨就是我新的学习动力!”

“看看人家,再看看躺床上刷手机的我……”

“这特么才是偶像该有的样子!”

相比之下,苏辰那边可就“热闹”多了。

被张师傅当众打脸之后,苏辰团队显然是憋着一股恶气,铆足了劲要找回场子。他们接下来的任务,特意选了个极其“高大上”的——去本市最顶级的交响乐团排练厅,与着名指挥家“交流学习”,并“即兴合作”了一段所谓的“新国风”交响乐。

通稿买得飞起,热搜安排得明明白底。

#苏辰交响乐首秀#

#当顶流遇见古典#

#创新融合的新标杆#

直播画面里,苏辰穿着昂贵的定制西装,站在金碧辉煌的排练厅,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大谈艺术创新、打破边界,言语之间,总是不忘影射某个“停留在过去”的人。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不能总是固步自封嘛。我们要敢于尝试,敢于把新的东西带给观众。”苏辰对着镜头,笑容得体,但话里的刺,谁都听得出来。

他的粉丝自然在弹幕里狂欢,“哥哥好有思想!”“格局打开了!”

然而,当所谓的“即兴合作”开始时,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苏辰毕竟不是专业学交响乐出身,对复杂的乐谱和指挥的手势理解有限,所谓的合作,基本就是乐团在演奏,他拿着个话筒,在旁边偶尔跟着旋律哼唱几句经过电音处理的、不伦不类的“戏腔”,跟整个交响乐团的演奏格格不入,听起来十分突兀。

直播间里,除了粉丝闭眼吹,不少路人已经发出了疑问。

“这……好听吗?我怎么觉得有点怪?”

“感觉像硬塞进去的……”

“指挥家老师的表情好像有点勉强啊……”

更有懂行的乐迷直接开喷:

“这叫创新?这叫糟蹋古典乐!”

“毫无音乐性的堆砌,就是为了蹭个高大上的名头!”

“求求了,放过交响乐吧!”

这些批评的声音,虽然被苏辰团队努力控评,但还是像杂草一样,不断冒出来。

第三天下午,张师傅检查了一下岳山粘合处,灰胎已经初步硬化,状态稳定。

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处理琴面漆层的残缺和污损,并为后续的上弦做准备。

这一步,需要用到一种更精细的工艺——补漆。就是用新的大漆,调和极细的瓦灰或砖灰,一点点填补琴面上那些细小的磕碰和漆层剥落处,然后再经过反复打磨,使其与周围古老的漆面平滑过渡,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这工作,比清理和粘合更需要耐心和细腻的手上功夫。

张师傅本想自己动手,但看着凌墨那跃跃欲试又沉稳的眼神,他犹豫了一下,递过了一把小巧的刮刀和一小碟调好的、颜色与古琴漆面极为接近的补漆灰胎。

“小子,你来试试这个小的缺损。”张师傅指着一处不起眼的边缘磕碰,“手要稳,心要静,料要薄,一遍不成,等干了再磨掉重来,千万不能急。”

所有镜头立刻对准了凌墨的手。

直播间观众也屏住了呼吸。这可是真刀真枪往国宝上动“手术”啊!

凌墨深吸一口气,接过工具。他没有立刻下手,而是先仔细观察了那处缺损的形状、深浅,以及周围漆面的色泽和纹理走向。

然后,他手腕悬空,只用指尖细微的力量控制刮刀,蘸取米粒大小的一点灰胎,轻轻点入缺损处,再用刀尖顺着原有漆面的纹理方向,极其轻柔地刮平、压实。

动作慢得像电影慢镜头,却又稳得如同机械臂。

一次,仅仅填补了薄薄的一层。他停下,等待片刻,让灰胎稍微收束,然后拿起一张极细的砂纸,沾了点水,开始轻轻打磨刚刚填补的位置。

“沙……沙……”细微的打磨声在寂静的堂屋里格外清晰。

几分钟后,那一小处缺损已经被填补平整,并且打磨得与周围漆面几乎浑然一体,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