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二十四小时的淬炼(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星光偏要吻烟台》最新章节。
陆时砚带来的压力如同实质的冰层,瞬间冻结了指挥部内所有残存的侥幸与慌乱。二十四小时。排查风险、准备危机预案、拿出重建追赶方案。这三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了林微光和她团队每一个人的肩上。
没有时间抱怨,没有时间恐惧。
林微光立刻将团队分成三组。一组由她亲自带领,与埃米尔及其结构团队一起,依据初步复核结果,划定最严苛的扩大检测范围,制定详尽的、逐根桩基的无损检测流程,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丝潜在隐患。另一组由资深项目经理负责,连夜起草面向董事会和主要合作方(尤其是部落和欧洲能源基金)的危机沟通草案,既要坦诚问题,又要传递出绝对的控制力和解决信心,措辞需要字斟句酌。第三组,则由几位施工管理和预算专家组成,开始测算凿除重建所需的时间、人力、材料成本,并寻找一切可能压缩工期的并行作业和工艺优化空间。
指挥部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战时司令部。电话声、键盘敲击声、急促的讨论声不绝于耳。咖啡壶永远满着,却没人顾得上喝一口。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了血丝,但眼神里都燃着一簇不肯熄灭的火。
林微光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协调资源,解答疑问,做出决策。她的大脑像一台超负荷的计算机,同时处理着技术、管理、沟通多个线程的问题。身体的疲惫被一种极致的专注和亢奋压制着,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哪怕一丝的动摇,都可能引发团队的崩溃。
韩峥则如同最冷酷的监工和最高效的执行者。他带着自己的人,配合埃米尔的检测团队,对划定区域内的每一根桩基进行扫描、敲击、记录,数据实时传回指挥部。同时,他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对那个被控制的质检员进行更深层次的审讯,试图挖出更上游的指使者,并严密监控所有可能与苏氏相关的本地势力动向,防止他们趁乱再下黑手。
陆时砚独自待在临时办公室里,门紧闭着。他没有出来干涉任何具体事务,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那扇门后散发出的、无形的、巨大的压力。他像一座沉默的火山,内部岩浆奔涌,表面却维持着令人心悸的平静,等待着二十四小时后的最终审判。
时间在一种近乎窒息的高度紧张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日落月升,沙漠的夜晚再次降临。
凌晨三点,扩大范围的检测终于全部完成。幸运的是,问题被严格限制在了最初发现的那三根桩基,相邻区域并未受到污染。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好消息,意味着重建范围是可控的。
与此同时,危机沟通草案第三版出炉,林微光仔细审阅,修改了几个可能引发歧义的词语,强调了“主动发现、坚决处理、透明沟通、确保安全”的核心原则。
最艰难的是重建和追赶方案。凿除、清理、重新绑扎钢筋、浇筑、养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常规流程下,一个月已是乐观估计。
“我们不能按常规来。”林微光看着进度表,声音沙哑却坚定,“采用高强度早强混凝土,优化配合比,牺牲部分长期性能换取早期强度。养护阶段,搭建临时保温棚,引入蒸汽养护,将养护周期压缩到极限。施工组织上,三班倒,人歇机械不歇,所有工序无缝衔接。”
埃米尔眉头紧锁:“这样成本会大幅增加,而且对施工组织和质量控制是极大的考验。”
“成本我来向陆总申请。质量和组织,”林微光看向负责施工的组长和韩峥,“我们共同负责,盯死每一个环节。”
没有人提出异议。此刻,他们是一个被逼到绝境的整体。
清晨六点,距离最后时限还有两小时。三份最终方案——风险排查报告、危机沟通预案、重建追赶方案及预算——整齐地摆在了林微光的桌上。它们凝聚了整个团队不眠不休二十四小时的心血。
林微光仔细检查了最后一遍,确认无误后,深吸一口气,拿起文件,走向那扇紧闭的门。
她敲了敲门。
“进。”里面传来陆时砚冷冽的声音。
她推门而入。陆时砚坐在办公桌后,窗外初升的阳光给他周身镀上了一层冰冷的金边。他抬起头,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文件上,然后又移到她的脸上。
林微光将三份文件放在他面前。“陆总,这是二十四小时内完成的全部内容。扩大检测确认无其他隐患;危机沟通预案已备好;重建追赶方案可将延误控制在十五天内,但成本需上浮百分之十八。”
她的声音平稳,带着疲惫的沙哑,却没有丝毫动摇。
陆时砚没有立刻去看文件,而是凝视着她。她脸色苍白,眼下的青黑浓重得吓人,嘴唇也有些干裂,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里面没有丝毫退缩,只有淬炼后的坚定与沉稳。
他看了她足足有十秒钟,那目光仿佛要穿透她疲惫的躯壳,直抵灵魂深处。
然后,他低下头,开始快速翻阅文件。他的阅读速度极快,手指划过关键数据和结论,眼神专注而锐利。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