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寻找“大师”(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都市异能,我只会亿点点异能》最新章节。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周工的声音变得谨慎起来:“小李,你怎么打听起这个来了?是……张总的意思?”

李默心里一紧,知道瞒不过,只好含糊道:“是……项目上有些需要,领导让我留意一下。”

周工又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说道:“这种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低调,不爱张扬。我倒是……以前跟着老领导做项目时,听说过一位老师傅,姓姜,住在老城区那边,具体地址我不太清楚,只记得好像是在‘青石巷’附近开过一家很小的香烛纸钱店,现在不知道还开不开了。据说他看阳宅阴基有点门道,但脾气有点怪,不轻易给人看。这都是很多年前的传闻了,当不得真,你自己斟酌吧。”

姜师傅?青石巷?香烛店?

李默连忙记下这些关键词。“谢谢周工!太感谢了!”

“小李,”周工的语气严肃起来,“听我一句劝,这种事,沾上了未必是福气。能推……还是尽量推掉吧。”

“我明白,周工,谢谢您提醒。”

挂断电话,李默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有了一条线索,虽然渺茫,但总比漫无目的地搜索强。

青石巷……他回忆了一下,那是老城区一条很有名的、售卖民俗用品和古玩(大多是仿品)的老街,鱼龙混杂,确实像这种隐士高人会选择藏身的地方。

他决定,今晚就去青石巷碰碰运气。

下班时间一到,他立刻收拾东西离开公司。没有回家,直接在路边摊随便吃了点东西填饱肚子,便坐上前往老城区的公交车。

华灯初上,青石巷迎来了它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古色古香的牌坊下,游人如织,两旁店铺灯火通明,售卖着各种工艺品、小吃、仿古服饰,还有不少挂着“周易预测”、“起名择吉”招牌的店铺,里面坐着穿着道袍或唐装、神态各异的中老年人。

喧嚣,商业化,充满了刻意营造的“传统”氛围。

李默走在熙攘的人群中,眉头微皱。在这里寻找一位真正有本事的“老师傅”,无异于大海捞针。

他一家家店铺看过去,主要是留意那些卖香烛纸钱、佛像法器的小店。大部分店铺的老板看起来都很普通,要么热情招揽生意,要么埋头玩手机,看不出任何“高人”风范。

他也尝试着运转“灵瞳(残)”,观察这些店铺和里面的人。大部分地方只有微弱的、混杂的信仰之力残留(来自售出的物品),或者干脆就是一片寻常。偶尔有一两家,气息稍微“干净”一些,但也远远达不到能处理“小阴巢”的程度。

走了大半条街,一无所获。腿脚开始发酸,心里也渐渐失望。周工说的那个姜师傅,或许早就搬走了,或者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准备打道回府时,目光无意间扫向了一条与主街垂直的、异常昏暗狭窄的小巷岔口。

那巷子口连盏像样的路灯都没有,只有深处一点微弱的光晕,仿佛是从某个店铺里透出来的。巷口堆着一些杂物,与主街的热闹繁华格格不入,仿佛是两个世界。

一种莫名的直觉,或者说,是眉心烙印传来的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察觉的异样感应,让他停住了脚步。

他犹豫了一下,脱离主街的人流,拐进了那条昏暗的小巷。

巷子很窄,仅容两人并行,地面是湿滑的青石板,两旁是高耸的、墙皮剥落的老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年的香火和纸张霉变混合的古怪气味。

他朝着那点微光走去。

光源来自巷子深处一家极其不起眼的小店。店门是老旧的本色木门,没有招牌,只有门楣上挂着一串褪色的、黑乎乎的物件,像是风干的草药或者符箓。微光是从门缝里透出来的。

李默站在店门前,能感觉到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比外面要凝滞一些,那股香火和霉味也更加浓郁。

他深吸一口气,伸手,轻轻推开了那扇虚掩着的木门。

“吱呀——”

门轴发出干涩悠长的声响,在寂静的小巷里格外刺耳。

店内的景象,映入眼帘。

空间很小,不到十平米。四面墙壁都被高高的、深色的木质货架占据,上面密密麻麻、杂乱无章地堆满了各种黄符纸、朱砂块、线装古书(真假难辨)、铜钱剑、小香炉、以及各种奇形怪状、叫不出名字的草药和矿物。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混合了檀香、朱砂、草药和灰尘的复杂气味,有些呛人。

店内没有现代化的灯具,只在最里面有一张老旧的长条木案,案上点着一盏古式的、玻璃罩子的煤油灯,灯焰如豆,昏黄的光线勉强照亮案桌周围一小片区域,也将整个店铺衬托得更加幽深诡异。

一个穿着藏青色旧布褂、身形干瘦、头发花白稀疏的老头,正背对着门口,佝偻着身子,就着那点煤油灯光,用一支小楷毛笔,在一张裁好的黄符纸上,全神贯注地描绘着什么。他的动作很慢,很稳,笔尖划过符纸,发出极其细微的沙沙声。

听到门响,老头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甚至连头都没有回一下,只是用一种沙哑、如同被烟熏火燎过的破锣嗓子,慢悠悠地吐出三个字:

“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