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大明军事技术惨遭泄露外流!(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朱标沉吟良久,显然将吴铭的话听了进去。他自幼接受正统儒家教育,属于是极有文化的朱元璋。深知实务的重要性,对潜在的威胁也更为敏感。

“吴卿所言有理。孤当谨记。开海与否,事关国策,需慎重。然海防警戒,确不可松懈。”朱标郑重道,“卿在都察院,若再闻此类风声,或察觉沿海吏治、卫所有何不妥,可随时向孤禀明。”

“臣遵旨。”吴铭心中稍定。在朱标这里挂了个号,以后若调查需要东宫方面的资源或支持,便有了由头。这步棋,走得稳妥。

回到值房,他刚坐下不久,书吏便送来一封火漆封口的密信,没有署名。吴铭心知肚明,这是徐妙锦那边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消息。

他屏退左右,拆开信。信中是徐妙锦清秀的字迹,言简意赅:已联系上三位父亲旧部,皆可靠,分别居于宁波、泉州、广州。彼等答应暗中留意海上异常及地方可疑人物,消息将通过既定渠道传递。另,有一退役老哨官提及,约半年前,曾有一伙操古怪口音之人,在泉州高价收购一种可用于修复大型船舶龙骨的特殊铁材,形迹可疑。

特殊铁材?修复大型船舶?吴铭的眼睛眯了起来。这线索,与张老汉所见的神秘大船,以及“夜枭”对海外信息的渴求,似乎能隐隐对应上。看来,徐妙锦这条民间暗线,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他将密信凑近烛火,看着纸张蜷曲、焦黑、化为灰烬。

“项目各方资源已初步整合,”吴铭靠在椅背上,内心OS开始总结进度,“甲方老板(朱元璋)明确了需求并授权,乙方团队(我自己)已就位,技术支援(锦衣卫)和地面情报网(徐氏旧部)开始输出初步数据。接下来,就是数据分析和精准打击了。”

他摊开一张空白的奏章用纸,却并非要写奏折,而是拿起一支细笔,开始在上面勾勒关系图、线索链。现代项目经理的习惯,让他习惯于将复杂问题可视化。

“夜枭”、神秘船只、海外孤岛、军器监疑点、特殊铁材收购……一个个关键词被写下,中间用线条连接,标注着问号和可能的关系。

接下来的几日。他利用职务之便,带着心腹调阅了都察院存档中近三年来与军器监、兵部武库清吏司相关的所有弹劾奏章及核查文书,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匿名举报,也绝不放过,像筛子一样过滤着信息,寻找任何可能与“异常军械”、“账目不清”、“人员调离”相关的蛛丝马迹。

“大人,您看这份。”一名书吏递过一份一年前的旧奏章,是某科道御史弹劾军器监一名主簿“贪墨工料,账目含混”,但当时查无实据,不了了之。吴铭仔细看去,发现那主簿经手的事务中,恰好包含了一批弩机部件的采购与核销。

“查这个主簿后来的去向。”吴铭立刻下令。

另一名书吏则发现了一条不起眼的信息:约一年半前,兵部职方司一名分管地图勘绘的郎中,曾以“核查边镇武备”为由,调阅过一批军器监的旧档案,其中就包括各类制式军械的图样细则。此举虽在权限之内,但结合时间点,显得颇为微妙。

吴铭将这条信息与锦衣卫的报告并置:弩机部件异常流失发生在两年前,兵部官员调阅图样在一年半前。这时间上的衔接,很难用巧合来解释。

“重点查这个兵部职方司的郎中,还有那个军器监的主簿。”吴铭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目光锐利,“尤其是他们之间,有无明里暗里的关联。”

锦衣卫的效率再次显现。不到两日,更详细的密报便送到了吴铭手中:

军器监主簿王通:于一年前那场弹劾风波后,虽未丢官,却被调离了核心岗位,现任军器监下属一个偏僻库房的管事。调查发现,此人近期家中似乎宽裕不少,其子娶亲排场颇大,但明面收入并无显着增长。

兵部职方司郎中周谨:出身江南,科举正途,平日官声尚可,喜好结交文人雅士,尤爱收藏古玩字画。但其收藏中,有几件颇为珍贵的前朝海外舶来品,来源难以细究。更重要的是,锦衣卫暗中监视发现,周谨近日与一名来自福建的商人有过接触,而那商人名下船行,曾有船只出入过张老汉提及的那片可疑海域附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通的财务异常,周谨的海外收藏以及与福建商人的接触……军器监的内部漏洞,兵部官员的可疑行为,福建商人的海上活动,以及最终指向的海外神秘势力……

一条模糊的链条逐渐清晰:有人利用军器监的管理漏洞,获取了军械的关键信息(甚至可能是实物部件),再通过兵部可能存在的内应进行技术参考或掩护,最终由海上的白手套(商人、乃至“夜枭”组织)将这些信息或技术输送到海外!

这个推断让他脊背发凉。如果成立,那意味着大明的军事技术机密正在外泄!这远比简单的走私或地方腐败要严重得多!

“胃口不小啊……”吴铭喃喃自语,眼中寒光闪烁,“不仅想窃据海疆,还想偷师学艺,武装自己?”

他意识到,调查必须更加谨慎。兵部职方司郎中周谨,正五品官员,已踏入中级官员行列,动他需要确凿证据,否则打草惊蛇,后果难料。而那个福建商人,则是关键突破口。

“通知我们的人,”吴铭对身旁如同影子般的锦衣卫小旗低声道,“盯紧那个福建商人,摸清他的底细、交际网,尤其是他下次出海的时间和目的地。另外,对周谨的监视升级,但要确保绝对隐秘,他接触过的所有人,都要记录在案。”

“是!”小旗领命,无声退去。

吴铭回到书案前,摊开一张新纸,开始重新勾勒关系图。在“周谨”的名字上,他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旁边标注了“兵部职方司(图样?)”、“海外收藏”、“福建商人”等关键词。这个节点,很可能连接着朝中的内鬼与海外的“夜枭”。

调查到了这一步,已然触及核心。每行一步都如履薄冰,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好吧,看来这个项目进入了攻坚阶段,”

“对手级别提升了,从地方小BOSS变成了中级副本守关者。不过,只要找到数据漏洞(王通的账目、商人的轨迹),就不怕撬不开他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