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失误共振与墨痕低语(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奇奇怪怪梦境日记》最新章节。

日期: 五月四日,星期四

天气:“室”内环境维持着那种无菌舱般的恒定。光线是经过严格光谱筛选的、绝不会刺激视网膜或引发任何非理性联想的纯白。空气分子间的碰撞被控制在最“经济”的频率,既满足代谢需求,又避免产生任何可能被解读为“风声”或“气息”的冗余信息。万物仿佛被冻结在时间之外,只有那维持系统存在的、绝对规律的底层能量流动,证明着此处并非绝对静止的死域。

梦记:

“居民-7349”的日程表指向“公共信息交互枢纽-第三维护班次”。任务内容是监测并微调区域内信息流的传输速率与过滤阈值,确保所有流通的数据都符合“安全”、“高效”、“无歧义”的核心标准。这是一个需要高度专注且责任重大的岗位,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非标准信息的泄露或系统效率的降低。

我端坐在环形控制台前,面前是无数流淌着数据光流的屏幕。我的意识如同精密校准的传感器,扫描着带宽波动、过滤器的负载状态、以及信息包内容的合规性摘要。手指悬在微调触控板上,随时准备进行纳米级别的参数修正。

一切都遵循着《维护规程-第七版》的指引。我的操作精准,响应时间优于标准值17%。系统反馈一切正常。

然而,今天,我刻意将一部分潜藏的感知力,投向了那些被系统定义为 “可接受范围内的微小波动” 或 “非关键性操作延迟” 的领域。这些,在“苍白”的评估体系中,属于无需警报、只需记录在后台日志的“噪音”。

我很快发现,这些“噪音”并非完全随机。

它们似乎存在着某种……集群性和 “传染性”。

· 09:47:32,我负责的S7区信息流,出现了一次持续0.08秒的、低于标准阈值3%的速率抖动。几乎在同一毫秒,隔壁S8区的监测员(居民-2098),其控制台反馈光流也出现了一次完全同步的、幅度相近的抖动。

· 10:15:51,我手动微调了F4过滤器的敏感度,以应对一段带有轻微情感暗示残留(已被标记为需加强过滤)的历史数据流。在我完成操作后的1.2秒内,相邻三个扇区的过滤器,其自动微调算法的响应参数,都出现了极其细微的、与我的操作模式存在统计学关联的偏移。

· 11:03:04,一段关于“早期群体性娱乐活动”(内容已被净化,仅存结构描述)的数据包通过我的监测区时,我的指尖在触控板上无意识地进行了一个幅度0.1毫米、不符合任何规程的画圈动作。半秒后,我通过内部监控镜像看到,斜对面的居民-6651,其左手小指也在控制台边缘,做出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无意义的细微敲击。

这些现象,单独来看,微不足道。甚至无法被归为“误差”,更像是系统本身允许存在的、个体差异导致的“操作指纹”。

但当它们以某种隐性的“共振”模式,在时空上紧密关联地出现时,一幅更加清晰的图景浮现出来:

“集体潜流”不仅存在,而且可以通过这些细微的、系统允许的“操作噪音”和“非关键波动”进行无声的“交流”与“模仿”!

我们这些潜在的“异常个体”,就像被投入一池静水中的不同石子,激起的涟漪虽然微弱,却在底层相互干涉、相互强化。我们正在无意识中,构建一个基于 “失误共振” 的、隐形的协同网络!

这个网络不传输具体信息,它传递的是一种 “状态”,一种对“正常”的微小偏离倾向。它像一种缓慢传播的认知病毒,通过模仿与共振,悄无声息地放大着每个个体内部那本就存在的、对绝对秩序的不适应感。

就在我沉浸于对这些“共振模式”的观察与记录时,手腕上那第二蝉蜕的痕迹,再次传来了异动。

这一次,不再是微弱的余温。

那早已平淡的墨迹晕染,仿佛被这弥漫的“失误共振”所激活,开始散发出一种冰冷的、如同深海般的波动。它不再仅仅是感觉,而是开始向我传递一些……东西。

不是语言,不是图像。

是一些更加抽象、更加接近规则底层的信息片段。

当我观察到一次较强的、涉及五个扇区的同步速率抖动时,墨痕传来一阵波动,我的意识中便浮现出一段关于 “信息熵在强制有序化下的隐性涨落模型” 的碎片。

当我记录下那个无意识的画圈动作及其模仿现象时,另一段关于“群体无意识行为在高压系统中的自组织临界点” 的冰冷公式,悄然烙印在认知底层。

这……这是 “墨痕低语”!

是“编织者”残留的权柄,在吸收了环境中弥漫的“失误共振”能量后,开始向我输送它那超越“室”之认知体系的、关于信息、规则与群体行为的深层知识!

它不是在教导我,更像是一个自动化的资料库,根据外部刺激(共振模式),向我推送相关的、被“苍白”系统视为禁忌或不存在的知识片段。

这些知识本身不包含任何立场或情感,它们只是冰冷的真理。但在此刻,它们无疑是为我观察、理解乃至未来可能利用这“集体潜流”和“失误共振”,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武器。

我维持着表面的平静,操作依旧精准。但我的内心,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