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轩辕崛起(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夏英雄谱》最新章节。
寒风如同一头咆哮的巨兽,肆意地呼啸着穿过幽深的山谷。那尖锐的风声,似要将世间一切都碾碎。狂风卷起地上早已枯黄脆弱的树叶和沙尘,在空中肆意地飞舞盘旋,整个天地都被这肃杀的景象笼罩。
轩辕下意识地紧了紧身上那件已经有些破旧的鹿皮袄。这鹿皮袄是他带领族人在一次艰难的狩猎中获得的,经过族中女人们精心鞣制而成,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或寒冷或艰辛的日子。此时,他眯起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睛,望向远处那片广袤无垠的森林。这片森林曾经是他们有熊氏部落取之不尽的宝库,可如今,却像是一座沉默而危险的巨兽,不再慷慨地给予。
已经连续三天了,狩猎队每次归来,带回来的食物都少得可怜。昨天,狩猎队历经艰辛,仅仅带回了两只瘦弱的野兔。那两只野兔,在往日里或许只是孩子们玩耍的小物件,可如今,却成了部落里孩子们和老人们果腹的珍贵食物。每一个族人都清楚,冬季的脚步越来越近,大自然对他们的考验也愈发严峻。
“首领,我们回来了。”一个略显疲惫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轩辕缓缓转身,看到狩猎队长力牧带着五个同样疲惫不堪的猎人空手而归。力牧高大的身躯此刻也显得有些佝偻,脸上有一道新鲜的伤口,伤口处的血迹已经凝固,在寒风中结成了暗红色的痂,如同一条狰狞的蜈蚣趴在他的脸上。然而,比起这道伤口,力牧眼中流露出的深深无奈和自责更让轩辕感到揪心。那是一种对自己没能完成使命的愧疚,对整个部落未来担忧的复杂神情。
“又没收获?”轩辕问道,尽管答案早已明明白白地写在每个人那满是疲惫与失落的脸上。力牧轻轻摇了摇头,声音沙哑地说道:“首领,方圆十里的猎物几乎都被我们猎光了。今天我们在林子里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只鹿,正准备动手的时候,却遇到了有罴氏的狩猎队。他们也盯上了那只鹿,双方差点就打起来了。”力牧说着,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和不甘。
轩辕听后,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石斧。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随着冬季越来越近,严寒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了各个部落的咽喉。为了争夺有限的食物资源,各个部落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频繁。上个满月,有熊氏就因为一片据说生长着很多蘑菇的林子,与其他部落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最终失去了两个优秀的猎人。那两名猎人都是部落中的顶梁柱,他们的离去,让整个部落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也让轩辕意识到,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
“让大家集合,”轩辕沉思片刻后,下定决心说道,“我有事宣布。”力牧点了点头,转身去召集族人。
当有熊氏的八十多名族人纷纷聚集在中央火塘周围时,火塘中的火焰正呼呼地燃烧着,照亮了每一个族人的脸庞。这些脸庞上,有老人的沧桑,有孩子的懵懂,有妇女的忧虑,也有年轻勇士的坚毅。轩辕缓缓走到一块凸起的石头上,站在那里,他仿佛成为了整个部落的支柱。火光映照着他年轻但坚毅的面庞,他才二十五岁,却已经肩负起整个部落的生存重担。
“族人们,”轩辕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他的声音在寒风中依然清晰有力,传进了每一个族人的耳中,“我们必须改变。”
气氛压抑得如同铅块。族人们围坐在一起,面面相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和迷茫。年轻的首领轩辕缓缓站起身来,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继续这样下去,我们撑不过这个冬天。”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每天走更远的路,打更多的猎,却带不回足够的食物。这不是长久之计。”轩辕继续说道,他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族人,试图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现状。
“那你说怎么办?”一个年长的猎人猛地站起身来,他的眼神中带着质疑和不满,大声地质问轩辕,“我们的祖先世代以打猎为生!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生存方式,难道你要摒弃祖先的传统?”
轩辕并没有被他的气势吓倒,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小皮袋。这个小皮袋被他贴身带着,看得出他对里面东西的珍视。他轻轻打开皮袋,将里面的东西倒在手心,几粒细小的种子出现在众人眼前。
“看看这个。上个月我在河边发现的,一种野草的种子。我尝了几粒,能吃,而且很容易收集。”轩辕说着,举起手心,让周围的族人能看得更清楚。
“那点东西够谁吃?”人群中有人嗤笑出声,这笑声中充满了不屑和嘲讽,“就凭这几粒种子,能解决我们部落的生存问题?别天真了。”
“单独当然不够。”轩辕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让人不由自主想要信服的力量,“但如果我们在合适的土地上撒下这些种子,定期浇水照料,来年可能会长出成百上千倍的种子。到那时,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食物短缺的问题了。”
人群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在思考着这个前所未闻的想法。种植食物?这完全违背了他们世世代代游猎采集的传统。在他们的认知里,土地只是他们路过的地方,猎物和野果才是生存的依靠。这种全新的概念,让大家感到既新奇又恐惧。
“这...这可行吗?”力牧迟疑地问,他的眼中满是担忧,“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万一失败了,我们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不确定。”轩辕诚实地回答,他的眼神中虽然也有一丝忐忑,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决心,“但我观察到,这种野草总是在同一片地方年复一年地生长。它们不需要人干预就能自己播种、生长。我们只是帮它们做得更好一些。也许这就是我们度过难关的希望。”
争论就此展开,一直持续到深夜。有人支持轩辕的想法,他们觉得这或许是部落的转机;而有人则坚决反对,认为这是离经叛道的行为,会破坏部落的传统和秩序。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最终,在轩辕的坚持下,部落里的大部分人还是同意尝试这个疯狂的想法——至少作为狩猎的补充。他们看着轩辕坚定的眼神,感受到他对部落未来的那份执着和责任感,决定相信他一次。
第二天清晨,阳光刚刚洒在大地上,轩辕就带领着一队身强力壮的族人来到了河边一片平坦的土地。这片土地靠近水源,土壤看起来肥沃而松软,轩辕觉得这里就是种植那些种子的理想之地。
他们手中拿着简陋的工具——木棍和石锄。这些工具虽然简单,但在族人的手中却充满了力量。轩辕率先拿起石锄,用力地翻起了第一块土壤。坚硬的土壤在石锄的撞击下,渐渐变得松软,扬起一阵尘土。
其他族人也纷纷效仿,开始了辛苦的劳作。他们弯着腰,一下又一下地挥动着手中的工具,汗水从额头滑落,浸湿了他们的衣衫。但没有人喊累,每个人都怀着对未来的期待,认真地做着手中的工作。
在翻松了大片土壤后,轩辕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珍贵的种子捧在手心,一颗一颗地撒在翻好的土地上。他的动作轻柔而虔诚,仿佛在播种着整个部落的希望。其他族人也跟着轩辕的动作,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地里。
种子撒完后,轩辕又带领着族人从河边打来水,仔细地浇在播好种的土地上。清澈的河水滋润着干燥的土壤,仿佛也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现在,我们等待。”轩辕望着翻耕好的土地说,虽然他心里也没底。漫长的冬季过去,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当第一场春雨如细丝般滋润大地后,轩辕几乎每天都要去看那片“试验田”。起初,土地毫无变化,一片死寂,仿佛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就在轩辕几乎准备放弃时,一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力牧急匆匆地跑来报告:“首领!地上冒出了绿色的小点!”轩辕的心猛地一颤,顾不上穿鞋,赤着脚便向试验田奔去。跑到田边,他果然看到一片嫩绿的芽苗破土而出,犹如点点繁星,整齐地排列在他们翻松过的土地上。这比野地里自然生长的同类植物要密集得多,也健康得多。
“它们真的长出来了!”轩辕欣喜若狂,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比野生的长得更好!”消息迅速在部落中传开,整个部落都沸腾了。族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赶来围观这奇迹般的小苗。孩子们在田边兴奋地奔跑嬉戏,大人们则满脸笑容,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接下来的日子里,轩辕组织人手精心照料这些幼苗。除草时,人们小心翼翼,生怕伤到脆弱的苗茎;浇水时,一桶桶清澈的水缓缓滋润着土地,如同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为了保护幼苗不受野兽侵害,部落安排了专人日夜巡逻。夜晚,篝火熊熊燃烧,巡逻的族人手持武器,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小苗在众人的悉心呵护下迅速长高。它们抽出了细长的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生命的蓬勃力量。终于,到了收获的那天。饱满的籽粒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沉甸甸地低垂着头。有熊氏举行了一场小型庆祝,族人们围在田边,载歌载舞。
他们小心翼翼地收集成熟的种子,经过仔细清点,数量是当初播种的十倍还多。力牧捧着满手的种子,眼中闪烁着希望:“太神奇了!如果种更多……”轩辕望着远方,已经开始规划:“明年我们种十倍的土地,后年再十倍。这样几年后,我们就不必完全依赖狩猎了。”
然而,农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二年,正当幼苗茁壮成长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席卷而来。烈日高悬,大地干裂,庄稼在干旱中逐渐枯萎。轩辕心急如焚,他带领族人四处寻找水源,挖掘水井。在烈日下,他们挥汗如雨,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终于,在一处山谷中,他们找到了水源。族人们用简陋的容器,一桶一桶地将水运往农田。经过数日的努力,庄稼得到了及时的灌溉,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又一年,蝗虫成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如乌云般袭来,所到之处庄稼被啃食殆尽。轩辕组织族人用树枝、草编的拍子驱赶蝗虫,同时挖掘陷阱,捕捉蝗虫。在这场人与天灾的斗争中,有熊氏部落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团结精神。
农耕技术在有熊氏部落不断发展完善。他们学会了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施肥,培育出了更优良的品种。部落的粮仓逐渐充实,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稳定。
这个小小的成功让轩辕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探索之火,他变得更加大胆,决心深入研究其他可食用的植物,并尝试各种不同的种植方法。
从那以后,轩辕每天天不亮就离开部落,踏入山林与旷野,寻找那些可能成为食物来源的植物。他仔细观察每一株植物的生长环境,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他发现,有些植物偏爱湿润的河边,根系在潺潺流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有些则适应干燥的山坡,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绽放生机;有些植物如同娇弱的孩童,需要精细的照料,按时浇水、除草才能结出果实;而有些植物则生命力顽强,几乎可以放任自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生长。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研究,轩辕带着他的发现回到了部落。他号召族人们一起行动起来,开辟土地,尝试种植这些植物。一年后,有熊氏部落的土地上出现了三块大小不等的田地,里面种植着五种不同的作物。这些作物在族人们精心的照料下,茁壮成长,丰收的景象初现端倪。
食物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即使在狩猎收获不佳的季节,部落里的人们也不再为饥饿而担忧。族人们围坐在篝火旁,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然而,有熊氏部落种植作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周边部落。起初,这些部落的人们纷纷投来嘲笑的目光,他们无法理解有熊氏的人为何要像蚂蚁一样在地上刨食,认为这是一种愚蠢而低下的行为。在他们的观念里,狩猎才是获取食物的正统方式,只有依靠强壮的体魄和锋利的武器,才能在这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个特别严酷的冬季来临了。寒风呼啸,冰雪覆盖了大地,往日丰富的猎物变得踪迹难寻。周边部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饥饿如同恶魔一般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饥寒交迫,孩子的哭声、老人的叹息声充斥在部落的每一个角落。
有罴氏的老族长看着自己部落里奄奄一息的族人,心急如焚。在无奈之下,他带着几个族中骨干,拖着疲惫而虚弱的身体,来到了有熊氏部落。他们见到轩辕后,老族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中满是哀求:“教教我们吧,轩辕首领。我们愿意用珍贵的兽皮和燧石交换你的种植秘密,救救我们的族人吧。”
轩辕看到他们如此可怜的模样,心中没有丝毫的犹豫。在他看来,这种能够让人们不再挨饿的知识应该共享,越多的部落掌握了种植技术,整个人类就越不容易在饥饿面前低头。他扶起老族长,微笑着说:“老族长请起,这些知识本就不应藏着掖着。大家都是人类,理应互相帮助。”
随后,轩辕亲自带着有罴氏的人来到田地里,详细地指导他们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地。他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对他们说:“你们看,这样松软、肥沃的土地最适合种植作物。如果土地太硬,种子很难扎根生长。”接着,他拿起锄头,向他们演示翻土的技巧,一边翻土一边说道:“翻土的时候要注意深度,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这样种子才能更好地吸收养分。”
播种的时候,轩辕更是手把手地教他们。他耐心地告诉他们种子的间距应该如何把握,如何根据不同的作物选择不同的播种方式。有罴氏的人都听得十分认真,他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不仅如此,轩辕还送给他们一些种子作为启动。他说:“这些种子是我们精心培育的,你们拿回去好好种植,只要用心,一定能收获足够的食物。”有罴氏的人感激涕零,他们对轩辕千恩万谢,带着种子和种植的方法回到了自己的部落。
力牧看着这一切,心中既敬佩又有些担忧。他私下对轩辕说:“首领,这些种植方法是我们辛苦摸索出来的,就这样轻易地传授给别人,会不会太可惜了?万一以后他们反过来对付我们怎么办?”
轩辕望着远处那片充满生机的田野,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缓缓地说:“力牧,你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部落都有足够的食物,大家就不会再为了争夺猎场而争斗,不会为了一口吃的而拼命厮杀。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和平景象啊。我们有熊氏部落的发展,不应该建立在其他部落的痛苦之上。只有整个人类都繁荣昌盛,我们才能真正迎来美好的未来。”
力牧听了轩辕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开始逐渐理解年轻首领的远见卓识,这不仅仅是关于食物的问题,更是关于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摒弃了血腥的争斗,倡导着互助与共享,让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
有罴氏部落按照轩辕所教的方法,成功地种植出了作物。他们的部落逐渐摆脱了饥饿的威胁,人们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其他部落看到有罴氏的变化,也纷纷前来向有熊氏部落学习。轩辕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种植技术。
在轩辕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部落开始掌握了种植的方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人们不再仅仅依赖狩猎为生,生活变得更加稳定。各个部落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种知识的共享而变得融洽起来,曾经的敌意与纷争渐渐消散。
农耕的初步成功,只是部落繁荣的开端,它带来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让族人们不再为了温饱而四处奔波。然而,轩辕的目光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要让部落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探索和改进。
种植和收获的过程中,轩辕发现现有的石锄效率实在太低。族人们辛苦劳作,翻一小块地就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看着大家疲惫的身影,轩辕心中满是忧虑。
一天,阳光明媚,轩辕在田间踱步思考。一只甲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只甲虫正努力地推动着粪球。它那独特的动作,每一次用力推动,粪球就缓缓向前滚动。轩辕的眼神渐渐明亮起来,脑海中灵感一闪。他仿佛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翻地工具。
轩辕立刻回到部落,开始寻找合适的材料。他找来了一块扁平的石片,这石片质地坚硬,形状较为规整。接着,他用尖锐的石器在石片中间小心地凿出一个洞。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下敲击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力量,石屑飞溅,汗水湿透了他的额头,但他没有丝毫停歇。
洞凿好后,他又挑选了一根弯曲的木棍。这木棍粗细适中,韧性十足。轩辕将木棍插入石片中的洞,反复调整角度和位置,确保木棍与石片紧密结合。经过一番努力,第一把犁诞生了。
轩辕迫不及待地来到田间,亲自尝试这新工具。他用脚踩住石片,双手紧紧拉住木棍,轻轻用力,石片便切入土壤,轻松地翻起一大块泥土。力牧恰好路过,看到这一幕,不禁赞叹:“太巧妙了!”他接过轩辕手中的犁,试着操作起来,一边用一边赞不绝口:“比石锄快多了!”周围劳作的族人们纷纷围过来,眼中满是惊喜和好奇。
新犁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翻地的效率,族人们的劳作轻松了许多。但轩辕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又注意到另一个问题:搬运收获的谷物和工具非常费力,尤其是长途运输。每次收获季节,族人们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搬运物资,许多人累得腰酸背痛。
一次偶然的机会,轩辕和族人们一同去山上采集石料。在下山的途中,一段圆木从山坡上滚下。圆木滚动的速度极快,转眼间就滚到了山脚下。轩辕被这一幕深深吸引,他盯着滚落的圆木,陷入了沉思。突然,他明白了圆形物体的移动优势——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回到部落,轩辕立刻开始了新的尝试。他挑选了一块质地坚硬的整木,准备将其削成圆盘。削木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极大的力气和精湛的技巧。轩辕拿起石斧,一下一下地砍削着木头。木屑飞扬,他的双手磨出了血泡,但他依旧没有放弃。
经过数日的努力,圆盘终于削成了。轩辕在圆盘中间小心地穿孔,又制作了一根光滑的木轴。他将圆盘装在木轴上,一个简单的轮子诞生了。
轩辕看着这个轮子,心中充满了喜悦。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他又找来一些木材,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平台,将两个轮子安装在平台下面。一辆简易的拖车完成了。
族人们围在拖车周围,满脸疑惑和好奇。轩辕笑着解释道:“这叫‘车’,它可以装载数倍于人力背负的重量。”说着,他将一些谷物和工具搬上拖车,轻轻一拉,拖车便缓缓向前移动。“这简直...不可思议!”族人们围着这个新奇装置啧啧称奇。
车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部落的运输效率。以前需要十个壮劳力搬运的收获,现在两三个人就能轻松搞定。族人们再也不用为搬运物资而发愁,部落的物资流通变得更加便捷。
轩辕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车的设计。他发现现有的轮子比较笨重,搬运起来也不方便。于是,他开始寻找更轻的材料。
经过一番寻找,轩辕发现了一种质地较轻但又足够坚固的木材。他用这种木材重新制作轮子,新轮子不仅重量减轻了许多,转动起来也更加灵活。
同时,轩辕还增加了车体的大小。更大的车体可以装载更多的物资,满足了部落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轩辕并不满足于人力拉车,他开始思考能否借助动物的力量。在部落的畜栏里,有几头强壮的牛。轩辕观察牛的习性,发现牛力大无穷,而且性格相对温顺,适合用来拉车。
他开始训练牛来拉车。一开始,牛并不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方式,总是不听使唤。轩辕没有气馁,他耐心地引导牛,用温和的声音安抚它,给它喂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牛终于能够熟练地拉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