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创口异状引疑云(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针途》最新章节。
“好消息是,我们发现了一些中药方剂能够中和这种物质的效果。”林闻溪在攻关会议上宣布,“特别是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类药物,能够有效对抗其毒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基于这一发现,他们开发出了专门的治疗方案:先用特殊清洗剂处理伤口,再外敷解毒生肌散,内服清热排毒汤。临床效果显着,大多数患者的伤口开始正常愈合。
但林闻溪意识到,治疗固然重要,预防更是关键。“我们需要一种能够预防感染的药膏,让战士和老百姓在受伤后立即使用,阻止那种物质发挥作用。”
于是,“防护膏”的研制开始了。以黄连、黄芩、金银花等为主要成分,加入特殊基质增强附着力和持久性。试验证明,及时使用这种药膏,能够有效预防伤口异常。
“立即大规模生产,配发前线部队和老百姓!”周副主席批示,“这是保护军民的重要措施。”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控制住局面时,新的异常出现了。这次不是伤口,而是皮肤病:患者皮肤出现诡异的花纹,类似大理石纹路,不痛不痒,但终身不退。
“这又是什么?”顾静昭检查着第一个病例——一位农村姑娘手臂上美丽却诡异的花纹。
调查发现,这些患者都曾在特定河流中洗过衣服或洗过澡。检测结果显示,河水已被那种未知物质污染。
“日军可能在测试不同投放方式的效果。”林闻溪心情沉重,“水源污染的影响范围更大,更难以控制。”
他们立即组织水源保护和净化工作,同时加强监测。令人稍感安慰的是,这种经皮接触似乎不会造成严重健康影响,只是留下永久性花纹。
“但这证明日军的测试在升级。”林闻溪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警告,“下一次可能是通过空气传播,那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边区加强了防化准备,组建了专门的检测和处置队伍,由林闻溪团队提供技术指导。
一个月后,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在某边境区域,发现空气中弥漫着类似的甜腥气味,许多军民出现呼吸道症状和皮肤黏膜损伤。
“立即启动最高级别防护!”林闻溪下令,“所有人员佩戴口罩,避免外出,做好洗消准备。”
凭借前期研究经验,他们迅速开发出呼吸道防护方案:佩戴装有特殊中药滤芯的口罩,熏燃苍术、白芷等芳香化浊药物净化空气,内服宣肺解毒汤剂。
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与其他地区相比,延安区域的发病率显着降低。
“你们的前期研究挽救了无数生命。”傅连暲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提前有所准备,后果不堪设想。”
但林闻溪没有丝毫轻松:“这只是开始。日军既然已经测试了多种投放方式,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大规模应用。”
他建议立即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各根据地,共同做好防护准备。同时加快特效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虽然在中西医结合框架下,疫苗的概念与传统中医理论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称之为‘预防方’。”林闻溪创新性地提出,“通过调节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达到预防效果。”
基于这一理念,他们开发出了“防化解毒饮”,大规模配发给前线部队和高风险区域群众。
效果是显着的。在后续的几次疑似生化攻击中,服用预防方的人群发病率明显降低,即使发病,症状也较轻。
“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得到了验证。”林闻溪在总结会上说,“这为我们应对生化威胁提供了新思路。”
然而,创口异状的谜团并未完全解开。那种未知物质的完整特性、长期影响、作用机制...还有许多未知等待探索。
更令人担忧的是,情报显示日军正在开发更先进的生化武器。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已经打响,医学工作者成为了前沿阵地的战士。
夕阳下,林闻溪站在实验室窗前,望着远方起伏的黄土高坡。手中的试管里,是那种未知物质的提取液,在夕阳下泛着诡异的光芒。
“我们必须在他们之前找到解决方法。”他轻声对身边的顾静昭说,“这不仅仅是一场医疗竞赛,更是一场生死较量。”
顾静昭握住他的手:“无论如何,我们在一起面对。”
远处,延河水静静流淌,倒映着天边如血的晚霞。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上,一场无声的战争正在进行。而林闻溪知道,他们的武器不是枪炮,而是知识和智慧;他们的战场不是山河,而是实验室和病房;他们的敌人不是具体的士兵,而是无形的死亡威胁。
创口异状引疑云,这只是开始。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