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兔子,熊猫?(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最新章节。
“遇着那些蛮不讲理的诸侯,他弟子里的子路、子贡,哪个不是能文能武,直接怼得对方说不出话?可不就是‘先理后揍’嘛!”
旁边的齐王也点头:“孟轲也一样!当年他见梁惠王,开口就敢说‘王何必曰利’,把本王怼得哑口无言”
“这‘先硬后软’的架势,跟解说里说的一模一样!”
春秋诸王对孔孟再熟悉不过,此刻听了解说,只觉得把两人的性子摸得透透的。
【画面切换到古代战场与农田交织的场景,解说声带着厚重:“中国还有两个沿用数千年的制度,屯田制和斩首记功制。
这俩结合起来,就出现了特别‘抽象’的场景:打完仗,一辈子老实本分的农夫老王
带着乡亲们推着一板车敌人的头颅,去军营领战功,领完功转头就回家收稻子。
这事儿看着离谱,却是中华文明几千年里的常态,从这就能看出,咱们的祖先,毫无疑问是‘激进派’。”】
“推着板车领战功,转头回家收稻子?”
曹操听得眼睛一亮,对着郭嘉笑道,“这制度好啊!既保证了打仗有士气(斩首记功),又不愁粮草(屯田制),农夫能打仗,打完仗还能种地,简直是两全其美!”
“咱当年要是早把这俩制度结合好,官渡之战也能少损失些粮草!”
朱元璋也摸着胡须,连连点头:“这才是务实的法子!打仗为了啥?为了百姓能安稳种地过日子。”
“打完仗领完功就回家收稻子,既得了战功,又不耽误农时,祖先这‘激进’,激进得明白!”
他出身农家,最懂“种地”与“打仗”的关系,对这两个制度格外认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现在的中国,已经四十多年没打仗了,那普通百姓是什么样子?看看中日韩三国的‘主角性格’对比就知道。
某乎上有个提问:‘国内爽文、日本轻小说的男主,性格上有啥区别?’
有网友总结:‘老外圈有个说法,把钱看得最重的是韩国男主,把女友看得最重的是日本男主,把“杀全家”看得最重的是中国男主。’”】
“杀全家?” 刘邦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这总结虽糙,倒也有点道理!”
“咱华夏的爽文,只要涉及复仇,哪次不是‘斩草除根’?留着仇人后代,万一回来报复咋办?”
旁边的吕雉也笑着说:“当年韩信被灭三族,不就是怕他后代报仇?这可不是狠心,是为了永绝后患。”
【“还有中国网友调侃:‘哪个老外说的?这是赤裸裸的刻板印象!我要杀他全家!’
虽是玩笑话,却藏着咱刻在骨子里的观念——‘斩草要除根’。为啥?
因为历史上太多‘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教训,那些没赶尽杀绝的敌人,最后往往会卷土重来,让自己吃大亏。”】
“说得对!”
大唐的李世民猛地一拍龙椅,眼神锐利,“斩草除根,这是咱华夏人脑子里的‘标准操作’!
“结了仇,就往死里干,不把对手彻底打服、打灭,难道等着他们回来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