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静水深流 待风满楼(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马文才的重生棋局我为英台梳红妆》最新章节。

春日渐深,尼山书院被一片葱茏绿意笼罩,暖风拂过,带来草木清香与学子的诵读声。

马文才的生活仿佛进入了一种极致的规律与平静。

观砚每日都会将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点点滴滴,事无巨细地汇报给他。

他知道他们一同去了荷塘温书,知道梁山伯送了祝英台一枚自己雕刻的桃木书签,知道他们相约去后山采摘新茶……

每一次听闻,他面上都无波无澜,只是握着书卷或棋子的手,会不经意地收紧片刻,随即又缓缓松开。

他在等。

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物极必反,他深信不疑。

梁山伯的赤诚与温暖,在无忧无虑的书院环境中或许是优势,但一旦面临真正的压力、抉择和来自外界的风雨,那份不谙世事的单纯与贫寒的家境,便会成为致命的弱点。

而他,只需要静静等待风起的那一刻。

这日,马文才收到了一封来自杭州的密信。

信是父亲亲笔,言及朝廷对去岁雪灾赈灾款项的核查已悄然启动,虽尚未波及太原王氏根本,但已在朝中引起了一些暗流。

信中嘱咐他在书院谨言慎行,专心学业,勿要卷入是非。

马文才看完信,指尖在“太原王氏”四字上轻轻敲击,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晚霞漫天,祝英台与梁山伯、荀巨伯等几位交好同窗一起在膳堂用晚膳。

席间气氛融洽,荀巨伯照例逗得大家发笑。

祝英台也笑着,目光却偶尔瞥向膳堂门口。

直到晚餐结束,那个玄色的身影也未曾出现。

她心中莫名有些失落。

回去的路上,梁山伯与她并肩而行,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英台,我看你近日似乎心事重重?可是……因为马兄?”

祝英台脚步一顿,没有立刻回答。

夜色掩映下,她看不清梁山伯的表情,却能听出他语气中的小心翼翼。

“山伯兄,”她轻声道。

“我只是觉得……他刚刚经历丧母之痛,我们那日……是否太过分了?”

梁山伯沉默了片刻,声音依旧温和:“关心同窗是应当的。只是……英台,莫要让旁人的情绪,过于影响你自己。”

他的话带着劝慰,却也隐隐划下了一条界限。

祝英台没有再说什么。

她知道梁山伯是为她好,可心中的那份复杂情绪,却并非一句“莫要影响”就能轻易化解。

马文才的冷漠疏离,与她心中日益增长的愧疚和那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牵挂,像两股交织的丝线,缠绕得她心绪不宁。

而此刻的马文才,正独自立于甲子一号房的窗前,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和天边那弯新月。

他手中摩挲着一枚玉佩,那是母亲留给他的遗物。

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眼底深处,翻涌着算计与等待的幽光。

他布下的网,正在无声地收紧。

朝廷对王家的暗中调查,祝英台心中悄然滋生的愧疚与动摇……一切都在按照他的预期,缓慢而坚定地推进。

他不需要再做更多,只需要继续扮演好这个冷漠、沉痛、值得同情的角色,然后,耐心等待。

等待那命定的“缘分”,在现实的礁石上,撞得粉碎。

风,快要来了。

……………………..

暮春的晨光透过雕花木窗,在马文才沉静的侧脸上投下斑驳光影。

他端坐案前,指尖一枚黑玉棋子久久悬在棋盘上方,对面空无一人。

“北地传来的消息,”观砚垂首禀报,“王家三爷上月纳了第四房妾室,是太原刺史的远房侄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