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徐教授的“大课”(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江奔流》最新章节。

教室里的沸腾如同涨到最高点的潮水,在持续了数分钟后,开始缓缓回落。但那股炽热的能量并未消散,而是转化为一种更加密集、更加亢奋的议论声,在阶梯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嗡嗡作响。学生们脸上激动的红晕尚未褪去,眼神灼亮,互相交换着对未来的种种憧憬、猜测,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

“太好了!以后出国门方便了,机会肯定更多!”

“听说外企薪水高,福利好,这下有盼头了!”

“汽车!进口车关税要降吧?说不定我家也能考虑一下了……”

“农业怎么办?我老家就是种地的,能竞争得过美国的大农场吗?”

“金融业肯定要开放,咱们的银行、保险公司,扛得住吗?”

兴奋与忧虑交织,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具体的个人关切碰撞,使得教室里的空气虽然不再像表决那一刻般紧绷,却更加复杂和躁动。林雪听着周围的议论,心中的激动也逐渐沉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那一声木槌敲开了大门,但门后的风景究竟如何?那条通往未来的路,是鲜花铺就的坦途,还是布满荆棘的险径?她所学的经济学理论,在这一刻迫切需要与现实对接,需要一把能解开迷雾的钥匙。

就在这时,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个身影。

不是组织观看直播的李老师,而是那位在北大经济学院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徐明远教授。他年约六旬,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两鬓已染霜白,但身板挺直,穿着一件半旧的深色中山装,洗得有些发白,却熨烫得十分平整。他手里拿着一个旧的皮质公文包,步履沉稳,面容沉静,那双深邃的眼睛透过老花镜片扫过教室里一张张年轻而激动的面孔,仿佛一眼就能看穿他们沸腾情绪下的纷繁思绪。

徐教授的出现,像一块磁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嘈杂的议论声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下了静音键,迅速平息下来。连站在讲台边的李老师也立刻迎了上去,恭敬地低声交谈了几句,脸上带着“您来了就好了”的释然表情。

显然,徐教授是特意为此而来的。他或许刚刚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里看完了直播,便立刻赶到了这个聚集了最多关注此事的学生的地方。

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缓缓走到讲台中央,将旧公文包轻轻放在讲台一角。他双手扶着讲台边缘,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再次缓缓扫过全场。那目光里有理解,有欣慰,但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凝重。

“同学们,”徐教授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独特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到教室的每个角落,平和而有力,瞬间抚平了空气中最后一丝躁动。“我知道,大家此刻的心情,一定非常激动,非常复杂。”

开场白平淡无奇,却一下子抓住了所有人的心。因为他没有简单地说“高兴”或“欢呼”,而是用了“激动”和“复杂”,精准地描述了此刻许多人的真实心态。

“十五年,漫长谈判,一波三折。今天,在多哈,这一锤子,终于落下了。”徐教授的语气带着历史的沧桑感,他微微停顿,仿佛也在品味这十五年的重量。“我们欢呼,我们庆祝,这是应该的。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中国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准备后,终于拿到了参与全球经济运行主流游戏的‘入场券’。”

他肯定了大家的激动心情,这让台下的学生们感到被理解。但紧接着,他的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但是,同学们,”他加重了语气,目光变得锐利,“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欢呼和庆祝上,如果我们只把这‘入场券’看作是通向遍地黄金新大陆的船票,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甚至可以说是危险的!”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让不少还沉浸在兴奋中的学生激灵了一下。教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专注,几乎落针可闻。林雪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她知道,真正的“大课”,此刻才刚刚开始。徐教授要解剖的,是欢呼声下的残酷现实和未来路径。

“这一纸议定书,意味着什么?”徐教授自问自答,声音沉稳而清晰,“它首先意味着,我们主动拆除了很多保护国内市场的壁垒。关税要大幅度下调,非关税壁垒要逐步取消。我们的企业,从明天起,不,从这一刻起,就要正面迎接全球同行的竞争!不再是隔着篱笆观望,而是真刀真枪、刺刀见红的白刃战!”

他抬起手,开始逐一剖析,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解剖一个复杂的病例:

“农业。”他吐出这两个字,台下许多来自农村或有农业背景的学生心头一紧。“我们的小农经济,分散经营,成本高,效率相对低下。如何应对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那些大规模、机械化、成本低廉的现代农业的冲击?这不是危言耸听,大量的、没有竞争力的农户,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能概括的,这是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关系到数以亿计农民的生计和农村的稳定!”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徐教授沉稳的声音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刚才还在兴奋讨论汽车降价的城市学生,此刻也收敛了笑容,感受到了问题的沉重。

“金融。”徐教授继续,“银行、保险、证券……这些服务行业将逐步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它们资本雄厚,管理先进,产品丰富,服务成熟。我们的国有大行、新兴股份行,准备好了吗?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跟得上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这块阵地,我们能不能守住?能不能在开放中发展壮大?这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安全!”

每一个字都敲打在学生们的心上。加入WTO,不再仅仅是新闻里宏大的叙事,而是具体到饭碗、到行业生存的严峻课题。

“汽车、机械、化工……乃至很多我们现在看起来还不错的制造业领域,”徐教授环视全场,“过去靠着关税保护,或许还能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一旦国门大开,那些拥有百年技术积累、品牌优势和全球供应链的跨国公司涌进来,我们有多少企业能扛得住?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客观存在的差距!”

他毫不避讳地指出了众多领域可能面临的冲击,语气严峻,甚至有些冷酷。教室里的气氛变得凝重,许多学生皱起了眉头,开始真正思考“挑战”二字的含义。林雪想起叔叔林向洋在电话里提到“竞争更激烈”时的那一丝忧虑,此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然而,就在气氛压抑到几乎让人喘不过气的时候,徐教授的话锋再次转变。他的声音依然沉稳,但注入了一种坚定的、充满信心的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