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韩裔学生赵承熙大学杀人案:一个边缘者的血腥控诉(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四、精心策划的屠杀:赵承熙的准备工作
4.1 武器的获取
2007年2月9日,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附近布莱克伯格的一家当铺购买了一支5.5毫米口径的瓦尔特P22手枪,并去商店购买了弹药。
3月13日,他用信用卡花费571美元购买了一把半自动轻便手枪Glock 19和一盒50发的子弹。同月,他还通过网上拍卖网站从一名枪炮商手中购买了两个弹匣。
赵承熙使用的格洛克19手枪是美国很多执法机构的标准装备,而瓦尔特P22手枪则因为赵承熙的使用而广为人知。
赵承熙还丧心病狂地购买了许多中空弹,这是一种扩张型弹头,9毫米的中空弹在撞击目标或人体之后就能形成一个直径为十八毫米到二十一毫米的扁平物体,威力虽然跟达姆弹差不多,但其进入人体后变形的速度要快很多。
4.2 射击训练与计划
拿到枪支后,赵承熙购买了十多本介绍枪支使用的杂志,还去射击场练习。他租了一辆车,去附近的旅馆住过一夜。在射击场的停车场里,有人看到他在车中给自己录像。
赵承熙还开始去健身房锻炼,并修剪短发,每天睡得很少,一大早起床骑车出门,到校外射击场进行训练。
在准备期间,赵承熙还写了一份长达8页的绝笔信,在信中用"怨恨"和"捣毁"等1800多个单词发泄了对社会和富家子弟的愤怒,以及一个亚裔移民学生美国梦破碎后的悲哀。
他在信中写道:"知道被人往脸上吐唾沫的滋味吗?知道把垃圾从嗓子里咽下去的滋味吗?知道自掘坟墓的滋味吗?你们让我痛苦自己却很快乐。为了你们的快乐,我就像脑子里长了肿瘤一样痛苦,心脏四分五裂,到现在还在撕咬我的灵魂。"
五、事后调查与社会反思
5.1 官方调查与报告
2007年8月30日,由时任弗吉尼亚州州长蒂姆·卡因委派的,由前警官杰拉尔德·马森吉尔、前任国土安全部长汤姆·里奇以及其他心理健康、安全和教育专家组成的8人调查小组,公布了对赵承熙一案的调查报告。
《纽约时报》2007年4月29日提前得到这份长达147页的调查报告。报告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官员如果在第一次枪击案发生后能及时通知学生和学校职员,受害者人数将会大大减少。而学校负责人知晓枪击案的严重性后,也"例行警务公事般处理",使同学对枪击案的了解"大打折扣"。
报告还指出,枪击案发生前,大学官员误解了美国联邦隐私法有关禁止交流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条文,从而忽略了赵承熙心理健康问题的诸多征兆。案发前,赵承熙因谈及有关自杀言论,法官曾要求他接受院外心理治疗。赵承熙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提前预约过一次,但咨询中心人员仅仅与他进行过一次预约前的会面,事后便没有再会面。那次会面记录已经丢失,学校及当地官员也没有把赵承熙的自杀言论及可能的心理健康问题告诉他父母。
5.2 法律诉讼与赔偿
枪击案发生后,遇难者家属起诉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2012年3月,一个陪审团裁定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在枪击案中存在法律过失,因为学校在发现宿舍的两具尸体后,不恰当地延迟发出警告。
陪审团认为,校方的延迟以及调查方向的错误,导致了可预见的学生伤害。陪审团作出了过失裁决,判给每个家庭400万美元的赔偿。然而,根据弗吉尼亚州法律,学校立即提出动议,将赔偿金额减少到10万美元,因为该州法律规定此类案件的最高赔款额为10万美元。
2008年6月17日,法官批准了州政府向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大多数受害者家庭赔偿1100万美元的计划,这将避免追究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责任的法律诉讼。
根据赔偿方案,州政府将为那些受重伤的受害者支付终身医疗救助开支,每户遇难者家庭将获得10万美元的赔偿。遇难者家庭还可以从190万美元的困难救助资金获得帮助。州政府还为伤员提供了资金,符合条件的人员最高可以领到10万美元。
5.3 校园安全的改进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后,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进校园安全。这些措施包括:
1. 安装紧急通知系统:学校采用了名为"VT Alerts"的紧急通知系统,通过电子邮件、短信、即时消息等多种渠道向全校师生发送警报。
2. 改进门锁系统:学校更换了诺里斯楼的门把手,使其不能被从外面锁住,防止类似赵承熙用铁链锁住教学楼的情况再次发生。
3. 增加安全摄像头:学校在校园内安装了更多的安全摄像头,提高监控能力。
4.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学校增加了心理健康服务的资金投入,改进了心理咨询流程,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关注。
5.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学校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反应,保护师生安全。
5.4 社会的反思与争议
这起悲剧引发了美国社会对枪支管制、心理健康服务、校园安全以及移民融入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应该加强枪支管制,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2007年6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决定加强对枪支持有者的背景审查,鼓励州政府及时更新犯罪记录者和精神病患者的名单,并提交给联邦调查局的持枪者背景数据库。
另一方面,反对者则认为加强枪支管制侵犯了公民的宪法权利。美国支持私人持有枪支的最大游说团体——全国步枪协会也表示支持加强背景审查的法案,这预示着法案在国会通过将不会有太大阻力。
此外,这起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关注。弗吉尼亚州在枪击案后改进了紧急评估过程,修改了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标准,收紧了强制门诊治疗的程序,并增加了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州资金投入。
然而,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是否有必要的政治动力来维持对社区服务的长期投资和必要的法律变革,以将一个专注于管理稀缺医院病床的系统转变为一个基于社区的无障碍自愿服务系统。
六、超越仇恨:纪念与和解
6.1 悼念仪式与纪念活动
2007年4月17日,美国有关方面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举行仪式,悼念16日枪击事件中的遇难者。美国总统布什、弗吉尼亚州州长卡因以及美国有关政府官员和该校师生数千人参加了悼念活动。
布什在悼念仪式上发表讲话说,这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悲哀的一天,也是整个美国为之悲痛的一天。布什表示,联邦政府愿为处理善后事宜提供一切帮助。
2007年5月11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为应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并向在赵承熙枪杀案中遇难的27名学生追授学位。死于赵承熙枪下的27名学生和5名教师的照片出现在毕业典礼礼堂的大屏幕上,校方宣布,经过同遇难者家属磋商,学校决定为遇难学生授予各级学位和毕业证书。遇难者家属还获得校方赠与的纪念戒指。
2008年4月16日,枪击案发生一周年纪念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举行悼念仪式。黄昏时分,人们点燃蜡烛,一一宣读32名遇难者的姓名。
6.2 第33座墓碑的争议
在最后的死难者葬礼上,细心的人们发现,明明是32名无辜者被杀,墓碑却有33座,而多出来的一座墓碑,正是凶手赵承熙的。
人们无法理解,一个穷凶极恶的家伙,凭什么要受到别人的哀悼?葬礼委员会给出了充分的理由:因为缺乏爱,一个曾经能够完全读懂《圣经》的聪明孩子变成了凶手,这个孩子同样是一个受害者。
原来,这第33座墓碑,表达的不是对恶行的容忍,而是对爱的呼唤。
6.3 悲剧的启示
赵承熙的悲剧提醒我们,社会边缘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个性格孤僻、长期被忽视的年轻人,在经历了爱情和梦想的双重破灭后,最终走上了极端的道路。
这起事件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枪支泛滥、心理健康服务不足、移民融入困难等。尽管美国在枪击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改进,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同时,这起悲剧也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在生死关头,76岁的利布雷斯库教授用自己的身体堵住门,让学生们逃生,展现了无私的牺牲精神。